玩酷网

2007年,加拿大华裔袁女士找到专家,说自家有两册嘉靖年间的《永乐大典》,希望帮

2007年,加拿大华裔袁女士找到专家,说自家有两册嘉靖年间的《永乐大典》,希望帮忙鉴定一下。专家看到后脸色大变,悄悄打电话给同事:“赶紧准备钱,至少1000万!” 在上海一位年过七旬、旅居加拿大的华裔女士袁葰文,怀揣着两册古籍坐在宾馆大厅。 她等待的,不是故交,而是北京来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督导组专家。 这两册书,是她已故父亲袁樊的珍藏,可能是《永乐大典》! 袁葰文的父亲袁樊,是民国时期江苏吴县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早年就读南洋公学,后供职银行,却有着古籍收藏与昆曲艺术的爱好。 平日里,她的藏书室“鱼千里室”与“小嘉趣堂”在江南颇有名气,所藏多明清善本、珍稀字画。 而袁樊精于鉴赏,常用“曾在袁安圃处”印章,彰显自身的高雅。 他与南通名士张謇亦师亦友,关系深厚。 袁樊的藏品中,有一册珍贵的《永乐大典》,得自南通藏书家沈燕谋。 沈燕谋早年留美,归国后醉心古籍,建“行素堂”藏书楼,后移居香港。 袁樊通过渠道获得此册,视若珍宝,钤印珍藏。 1963年袁樊于香港意外辞世后,部分藏品由女儿袁葰文继承并带往加拿大。 这份跨越两代的文化守护,为日后国宝重现埋下伏笔。 2007年,是中国古籍保护史上的里程碑之年。 随即,国务院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国家图书馆加挂“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牌子,首次全国性古籍普查拉开帷幕。 作为计划核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选需严谨鉴定。 11月初,由顶尖古籍专家杨成凯、程有庆、施安昌、孟宪钧组成的督导组赴华东核查疑难善本。 施安昌是上海人,抵沪后,故交拜访不断。 其中便有袁葰文,她通过父辈旧谊联系施安昌,透露家藏两册《永乐大典》,恳请鉴定真伪。 施安昌深知此事重大,立即引荐给专攻古籍版本的程有庆。 于是,在上海某宾馆房间内,一场关乎国宝命运的鉴定悄然进行。 袁葰文取出两册古籍交给了程有庆,他先审第一册,纸张光滑,字迹均匀,判定为现代影印本。 目光转向第二册时,书衣为黄绢裱褙,边角磨损,内页纸张厚实坚韧,泛着微黄,而墨色沉黑,正文为工整的台阁体楷书,书名用朱砂题写。 细观纸纹、墨色晕染,皆具明代特征。 更关键的是,书中钤有“南通沈燕谋藏”与“曾在袁安圃处”两方藏印,印证了流传脉络。 程有庆强抑激动,对照记忆中的《永乐大典》特征,初步判定此为真品! 随即,他转身急电同事:“赶紧准备钱,至少1000万!” 程有庆当即恳请袁葰文,若有意转让,务必优先考虑国家图书馆。 消息传回北京,国图震动。 馆领导詹福瑞、陈力高度重视,指示全力促成回归。 但横亘在前的现实难题是经费。 参照当时市场行情,一册《永乐大典》真本价值数千万,而国图购书经费有限。 袁葰文理解国宝应归国家,愿以远低于市价转让,但即便如此,所需资金仍非小数。 国图旋即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项目专款支持。 与此同时,专家组杨成凯主笔,联合程有庆、施安昌、孟宪钧,出具了详实的书面鉴定意见,确认此册为嘉靖副本真迹无疑。 为确保万无一失,国图随后在京组织四次权威鉴定会,傅熹年、丁瑜、白化文、张忱石等顶尖专家云集,经反复比对纸张、墨色、装帧、内容,一致认定其为国宝真品。 袁葰文亦亲携宝册赴京,见证了严谨的鉴定过程。 资金审批之路漫长。 袁葰文虽理解程序复杂,但六年间的等待与数次往返中加,仍显焦灼。 程有庆、张志清等多次接待安抚,袁葰文深受父亲“把自己藏起来”的低调家风影响,不慕名利,唯愿宝册得其所哉。 她坦言,父亲袁樊一生珍视文脉,若知此册能入藏国图,供学界研究、公众观瞻,定感欣慰。 最终,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与国图共同努力下,依托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购藏事宜于2013年尘埃落定。 9月,这册漂泊海外多年的《永乐大典》嘉靖副本,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 入藏仪式上,宝册与馆藏同属“湖”字韵的前后卷首次珠联璧合,填补了关键缺卷,使“湖”字韵序列更为完整,极大提升了其文献与研究价值。 袁葰文女士亲临现场,见证父亲旧藏终归国家殿堂,了却夙愿后返回加拿大。 这册《永乐大典》的回归,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初期的重大成果,极大鼓舞了古籍工作者。 六载冬夏,跨越重洋,国宝归途虽曲折,终得圆满。 主要信源:(央视网——海外拍出812万欧元!“价值连城”的《永乐大典》是一部怎样的书)#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评论列表

yqs18
yqs18 2
2025-08-17 09:04
爱国格局呢?砖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