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开国少将尤太忠视察部队,见一副团长好生眼熟,暗骂一句大事不好,立刻打电话给开国中将吴克华:“怎么那么大的事你也瞒着我?”
以治军严明著称的开国少将尤太忠,对部队建设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那天他走过训练场,目光扫过列队的官兵,突然在副团长的位置上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尤太忠眯起眼睛仔细打量,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吴克华的儿子吗?
吴克华是谁?那可是开国中将,在军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按理说将门虎子,在部队里当个副团长再正常不过。
但尤太忠心里直犯嘀咕:老吴怎么连个招呼都不打?这事儿透着蹊跷。
其实,尤太忠的警觉不是没来由,。那个年代部队管理讲究纪律严明,最忌讳搞特殊化。
于是,他当即抄起电话打给吴克华,开口就是一句:"老吴,这么大的事你也瞒着我?"
电话那头的吴克华显然没料到这通兴师问罪的电话,两人在电话里你来我往说了半天。
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吴克华的儿子吴晓伟当时确实在部队任职,但完全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
查阅资料发现,吴晓伟1974年入伍,从普通士兵做起,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过战功。
1982年他当上副团长时,已经在部队摸爬滚打了八年,要说靠父亲的关系,那早该提拔了,何必等到这时候?
而尤太忠的反应恰恰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军人对纪律的执着,他们经历过战火洗礼,最看不惯搞特殊化那一套。
尤太忠自己就是个例子,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和平时期依然保持本色。
资料记载,他晚年住在普通公寓楼,家里陈设简朴,完全看不出是位将军,严于律己的作风,让他们对任何可能破坏纪律的现象都格外敏感。
吴克华的做法也值得玩味,他明明可以提前打个招呼,却选择让儿子凭本事在部队发展。
查阅吴克华的履历,参加过长征的他,一生刚正不阿,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却从不居功自傲,有这样的父亲,儿子在部队脚踏实地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这件事,有人说尤太忠小题大做,也有人称赞他坚持原则,但仔细想想,正是这种较真劲儿,才保证了部队的纯洁性
那个年代的高级将领,对子女要求格外严格,像许世友的儿子许建军,也是从普通士兵做起,后来成长为优秀指挥员,不搞特殊的家风,至今仍是军旅世家的优良传统。
回过头看这段往事,尤太忠的警觉和吴克华的低调,都体现了一代军人的风骨,他们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最懂得纪律的重要性。
如今军队建设日新月异,但从严治军的传统始终未变,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老一辈革命家对部队风气的重视,确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开国将帅的家风故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传承》 《军事历史》——《开国将领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