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小诸葛”白崇禧向蒋介石献策:既然打不过解放军,不如集中全部兵力,南下干掉越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国民党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长江防线失守,南京易手,华东各省纷纷沦陷,白崇禧带着十五万桂军退守广西,成为南线最后的有生力量。 此时,他知道留在大陆的希望渺茫,兵力有限,后勤紧张,眼看就要被解放军四面围住。 他不想坐以待毙,也不愿去台湾当一个闲人,便提出一个大胆设想:集中兵力,南下越南,夺取当地政权,为国民党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当时的越南正处在复杂局势中,法国殖民者试图重新控制局势,而胡志明领导的越共正在北方开展游击战争。 白崇禧认为,越南地势复杂,山高林密,如果桂军能抢先进入北越,控制局部地区,再加上此前与越南保大方面的联系,或许能够建立一个抗共据点,同时借助法越之间的矛盾制造突破口。 他判断,凭借桂军在山地作战的经验和残存的美械装备,至少能够在越南立足一段时间,争取到国际上的注意力。 这个设想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白崇禧在广西掌握重兵,地理上与越南接壤,边境道路尚未完全被封锁,从地图上看,广西龙州、凭祥一带距离越南谅山不远,如果调动得当,是可以实现突入的。 他计划将主力分为数路,一部从百色方向沿山路前进,主力经南宁至凭祥,然后穿越边境,集中兵力占领谅山、同登一线,再向河内推进。 他希望借此拖延解放军的追击,甚至断开解放军南下广东的通道,在越南站稳脚跟之后,通过“援越抗共”的名义争取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支持。 他设想,若能在越南站稳脚跟,国共战局可能重新出现变数,这个计划提交到蒋介石处后,并未被采纳。 蒋介石此时已经准备退守台湾,对这个“南进越南”的提议并无兴趣,蒋担心,一旦放任白崇禧入越并立足,桂系势力将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加之白与李宗仁关系密切,又素有不臣之心,若真在越南另起炉灶,蒋介石再无插手之力,蒋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出现,因此既不明确批准,也未派员协助,而是暗中封锁出境通道。 广西境内的局势持续恶化,解放军陈赓、程子华、黄永胜等部从湖南、广东两路夹击而来,湘桂铁路沿线接连失守。 桂军西线被切断,退向云南的希望破灭;东路被牢牢封锁,想渡海去海南也不可能,中间大部队被压缩到南宁一带,粮弹日益紧张,士兵士气低落,军官心思各异,调动困难。 白崇禧曾试图以兵团级部队向粤桂边境突围,一路打至博白、钦州方向,试图寻求海路撤离,但几路兵马接连受阻,博白之战中,张淦兵团陷入重围,张淦被俘,突围计划未能执行。 鲁道源兵团试图绕行海边,也被追兵包围,兵败投降,仅有小股部队趁夜突围,逃至边境地区,部分藏匿山中,最终大都被缴械。 南下越南的道路,也早被封死,蒋介石早已通知边防部队严防死守,不许一兵一卒越境,越南方面也在法军授意下关闭关口,任何武装力量不得入境。 白崇禧虽有心动手,但已无力调动大部队突破重围,最终只能弃军逃往海口。 白崇禧在台湾被安置,没有再掌兵权,他晚年回忆此事,始终认为如果当年入越成功,国民党或许还有一线翻盘的机会。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越南局势复杂,法国对北越有军事控制,越共力量正值上升期,而美英对于国民党的前景早已不再看好。 即便成功入越,也难以久存,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失去的是民心与正当性,不是一个战略据点可以扭转的。 白崇禧的越南计划,在史书中仅留下一笔,不再被提起,而那一年秋天,随着广西战役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阵地也彻底失守,这场战争的结局,早已不是几条退路能决定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观察者网——为什么桂军怎么撤逃,都摆脱不了被消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