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歼-20战机打开弹仓,空空导弹呼啸而出,破解一个多年疑惑。 人民空军公布了一张歼

歼-20战机打开弹仓,空空导弹呼啸而出,破解一个多年疑惑。 人民空军公布了一张歼-20开弹舱发射导弹的高清照片,信息量很大,这不单是歼-20服役多年后第一次清楚展示攻击姿态,也让外界终于能一窥它最核心的武器系统。 顶尖隐身战机的情报公开都很有耐心,美国的F-22也是服役多年后才舍得放出导弹发射画面,俄罗斯的苏-57更是至今只有零星影像。 从亮相到展示实战能力,拖个五到十年是常态。歼-20自2017年服役至今正好六年,现在公开这张照片,既符合国际惯例,也透着一股技术成熟的自信。 这种自信,源于歼-20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一种设计远见,相比F-22,歼-20的机身尺寸明显更大更长,这并非傻大黑粗,而是设计师有意为之,给未来的升级和功能拓展预留了充足的冗余。 F-22当年就吃过这个亏,想从纯粹的空优战机升级为多用途平台时,才发现机体空间早已被占满,任何改动都成本高昂,最后只能无奈放弃。而歼-20从一开始就避免了走上这条死胡同。 进一步看它的主弹舱,内部结构异常简洁,管线几乎不外露,布局相当规整。这不仅方便了地勤维护,减少了故障风险,也为导弹发射创造了干净的流场环境。 更有意思的是,歼-20的DSI进气道和弹舱隔得很远,有效避免了高速飞行时进气道对弹舱的复杂气流干扰。 得益于更大的机身,它的主弹舱容积也超过了F-22,除了能轻松容纳霹雳-15这种中距弹,也为将来塞进尺寸更大的对地、对海武器埋下了伏笔。 真正体现设计智慧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比如弹舱后部的气流控制设计,F-22用了两个V型导流槽来降低开舱时的涡流。而歼-20则改成了三个更小的导流槽,这种调整能更好地与机身隐身外形融为一体,减小雷达反射面积,同时不影响气动稳定。 但最巧妙的设计,还得是它的侧弹舱。F-22在设计上有一个绕不开的硬伤——它的侧弹舱无法在超音速状态下使用。 这意味着在高速追逐或截击时,F-22必须减速才能发射格斗弹,这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无疑是个战术限制。 歼-20则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采用了一套“伸出发射架、随即关舱门”的独创结构。导弹挂架伸出舱外后,舱门能立刻关闭,使机身恢复高速飞行的气动外形,此时导弹才点火发射。 这套“打完就跑”的动作,让歼-20可以在不牺牲速度和隐身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并迅速脱离,极大地提升了空战的主动权和生存能力。这,才是那张照片背后最关键的技术自信。 随着歼-20S双座型的出现,这款战机的用途也正在从单一的制空作战,向对地、对海精确打击的多面手拓展。要实现这个目标,无非两条路。 一是专门为它开发小型化的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二是效仿F-35,通过加深弹舱来容纳现有或更大型的弹药,不过后者的技术改造难度不小。 无论走哪条路,歼-20S的服役都标志着中国空军的隐身作战体系正走向成熟。 它再次证明,当初那个“留足发展空间”的顶层设计是多么有远见,成功规避了前辈F-22遭遇的转型困境。从一张照片,能读出歼-20在设计哲学上的突破和超越,这或许比导弹本身更让人印象深刻。 有的网友认为“这么大隐身战机,它的主弹仓不小,可惜导弹没有缩身,只能装四枚实在可惜了。”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觉“导弹技术还得提高,同样的距离要做到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