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抗战时,一汉奸夜审地下党,拷打一半时忽发现,对方竟是自家亲戚

1939年11月17日清晨,安徽省亳县东北角的花园庙外,一场看似普通却极具戏剧性的事件悄然上演。一名年轻男子因为表现得过于紧张、鬼鬼祟祟地走在大街上,遭遇了伪军的盘问。伪军指着他冷笑,开口道:“你这副鬼鬼祟祟的样子,明显是新四军的密探!告诉你,我可是盯了你很久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这名男子急忙辩解:“长官,我真是个良民,或许因为我很久没来县里,才让您觉得我面生。不过,怎么能说我是密探呢?”他不停地求饶,试图为自己辩解。然而,不管他怎么解释,伪军还是毫不手软地将他抓了起来。

这名被抓的男子叫陈子良,他刚从延安抗大毕业,组织将他派往这里执行任务,做一名交通员。没想到,刚刚开始执行任务,便不幸被捕。就在他被带走时,有一个推着独轮车的汉子悄悄蹲在附近的茶摊旁,偷眼打量着伪军的动静。这名男子正是王萌林,豫皖苏边区的一名资深交通员。由于他经验丰富,组织安排他带着陈子良完成这项任务。任务的内容是将一份重要的绝密文件交给部队首长。路途遥远,关卡重重,任务充满危险。为了确保机密安全,王萌林与陈子良假扮成了街头货郎,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几包大蒜,密信被巧妙地藏在蒜瓣之间。这种隐秘的方式,让他们尽可能地避免了被发现。

为了保证任务的安全,王萌林还特别叮嘱陈子良,两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前一后,这样如果一个人不幸出事,另一个人仍然能完成任务。清晨天刚亮,两人便出发了。一路上,他们顺利通过了几个关卡,虽然偶尔会遇到哨兵查验,但由于没耐心检查蒜头,伪军并未发现什么异常。然而,刚进入县城,由于伪军的据点就在附近,陈子良显得有些紧张。随着人群的增多,他的紧张情绪也越来越明显,结果便被伪军逮个正着。

陈子良被抓走的消息让王萌林焦急不安。他将独轮车停在了伪军的茶摊旁,心情沉重地等着,心里还抱有一丝希望,毕竟没有直接证据,若伪军搞错了,陈子良也许会被放出来。但他等了许久,依然不见陈子良回来。茶摊上,周围的村民低声议论着:“这些伪军,比那些鬼子还狠,进去的人,不死也得脱层皮。”王萌林听着这些话,心中不禁一沉,知道事情恐怕不太妙。再加上时间一长,他担心陈子良承受不住酷刑,可能会泄露机密。于是,他叹了一口气,决定自己完成任务。当他准备离开时,茶摊的老板看到他的眼眶通红,满脸悲伤,忍不住递给他一碗热茶,安慰道:“长官,别太难过了。”王萌林接过茶,心情更加沉重,推着独轮车,默默地离开了茶摊。

一整天,王萌林的心情都像是被沉重的石块压着,走过了北关,心中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因为一旦越过北关,他们便能顺利出城,后面的路途会相对安全。然而,刚到北关,王萌林就看到几个日本兵站在一起,看起来像是车辆出现了故障。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不敢轻举妄动,赶紧躲在一堵围墙后,悄悄观察情况,心中充满了担忧。

正当他焦虑不安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怎么不走了?”王萌林吓了一跳,回头一看,竟然是陈子良!他满脸狼狈,但看起来并未受伤,这让王萌林更加困惑。他急忙问道:“你是怎么逃出来的?”陈子良微笑着说道:“趁着他们忙着修车,我就偷偷溜出来了。现在不能耽搁,咱们还是赶紧过去吧,到后半夜,检查会更严。”两人默契地配合,从日本兵面前大大方方地走了过去,顺利地出了城。

出了城后,王萌林迫不及待地询问陈子良的脱险过程。陈子良笑着摇了摇头,说:“我哪是逃出来的?是伪军的队长亲自把我送出来的。”这话让王萌林大吃一惊,急忙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这月色昏暗的夜晚,陈子良向王萌林解释了自己的经历:“他们把我抓进了看守所,先是无情地抽打我,逼我承认自己是新四军的密探。”面对伪军的逼供,陈子良死活不肯承认自己是密探。他灵机一动,突然喊道:“我就是黄水窝的普通百姓,不信你们去打听!”黄水窝是亳县一个偏远的村子,陈子良曾在那儿生活过,他相信自己能用这个地方来脱身。果然,伪军的队长一听到黄水窝,突然愣了一下,走上前问:“你是黄水窝的哪家人?”陈子良装作懵懂地回答:“长官,我是黄水窝的,住了几十年了。”特务疑惑地笑了笑,接着问:“那你认识村东头的陈家公吗?”陈子良一时没反应过来,心中顿时紧张。他心里想,特务可能是想用这招来套自己话,但他很快反应过来,便装作害怕地答道:“长官,陈家公住在西头,还是我表舅呢。”巧妙的回答让特务陷入了困境,因为陈家公的确是特务的三叔。

最终,特务确定陈子良确实与自己有亲戚关系,这才决定放他一马,并亲自将他送出了大门。陈子良得以顺利脱险,他感激涕零,连声感谢那名伪军队长。

这次的经历对于陈子良来说,既是一场生死较量,也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他凭借着机智与沉着应对,不仅成功逃脱了危险,还完成了这次艰难的任务。当他与王萌林最终将机密文件安全送到部队首长手中时,心中的喜悦与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次任务让陈子良深刻感受到,作为红色特工、交通员,每一次任务都是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生死博弈。而正是这些有着强大智慧和应变能力的地下工作者,才能够在敌人重重封锁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壮丽的革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