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傅作义

1950年,国军将领起义后,出任解放军军长,却暗中联系蒋介石,由此被抓!聂荣臻却

1950年,国军将领起义后,出任解放军军长,却暗中联系蒋介石,由此被抓!聂荣臻却

1950年,国军将领起义后,出任解放军军长,却暗中联系蒋介石,由此被抓!聂荣臻却不知如何处理,毛主席指示:“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你们看看,这个人口口声声说要跟着共产党走,一转脸又跑到蒋介石那边去了,这样两面三刀的人,干脆枪毙算了!”薄一波将一张写满证据的纸放在大家面前,傅作义一看突然涨红了脸,因为这个人是自己的老部下,他没想到此人竟会背地里背叛自己、背叛共产党!这个人就是刘万春。作为傅作义的得力干将,他被傅作义留在绥远备战,后来北平和平解放,刘万春发现自己突然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傅作义作为毛主席“绥远方式”的执行者亲自来到绥远向这里的国民党军队和刘万春等高级军队领导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和平起义”的意义,而刘万春在老上司傅作义的影响下,思想上逐渐开始向共产党靠拢,并对“绥远方式”表示了支持。然而另一方面,蒋介石自然也不愿让共产党这样轻而易举地拉拢刘万春,他几次三番派身边的人劝说刘万春继续与共产党打游击战,同时也连哄带骗地威胁刘万春千万不要发动和平起义。在国共两党双方的努力和极力争取下,刘万春虽然从内心深处并不愿意打仗,但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与蒋介石和国民党彻底决裂,而是试图在双方中间取得一定的平衡,让自己变成一颗三心二意的“墙头草”。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刘万春做出了种种荒唐的行为,例如他一边反复跟傅作义、邓宝珊等人表明自己不想打仗、拥护和谈的决心,一边却又对共产党拍到随缘负责和谈的联络处人员冷眼相对、甚至当街对联络处工作人员进行搜查,还打死了一名共产党的联络处代表。就这样,刘万春在是跟共产党走还是跟国民党负隅顽抗的道路上一直模棱两可,而我党为了国家和民族解放的大义,一直对刘万春的出格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与克制,并没有使相关事件进一步升级。直到1949年9月18日,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终于下定决心的刘万春终于决定在绥远和平起义通电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而即使到了这一步,刘万春仍旧无法忘记国民党对自己的“恩惠”,同时也无法忘记蒋介石把自己从军队基层火速提拔起来的“知遇之恩”。因此虽然在通电上签了字,刘万春却依然跟苟延残喘的国民党“藕断丝连”,他不仅定期派一名深受信任的营长到香港与国民党特务机关进行联系并提供必要的情报,甚至还接受了蒋介石亲笔所写的一张委任状,并将这张委任状一直当作最珍贵的宝贝一样收藏。不过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刘万春这种“两面三刀”的鬼把戏很快就让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识破。经过大家的严格调查,很快就掌握了刘万春与蒋介石“私通”的证据并且很快将刘万春抓捕到位。而当薄一波等人拿着蒋介石写给刘万春的那张委任状放在傅作义、董其武等人面前时,几个曾经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不由羞愧得面红耳赤。“这样吧,既然你们已经人赃俱获,刘万春究竟该怎么处理,我看还是去征求毛主席的意见。”站在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聂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立即得到大家的支持。就这样,刘万春的事情被聂帅亲自汇报给了毛主席,不久后,毛主席对刘万春的处理意见就被人带了回来。当聂帅等人打开毛主席亲自手写的纸条,发现里面只有几个字: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毛主席身边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毛主席在读二十四史时做的批注,意思是无论是杀投降的将领或是投降的战俘都是不好的。而刘万春虽然不是降将或俘虏,但毕竟曾经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而且也曾经在绥远和平起义通电上签过字,对国家来说还算是一个功臣。由此可见,毛主席的意思是让大家看在刘万春对国家做出过功劳的份上不要枪毙他,而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正是有了毛主席的批示,刘万春没有被判处死刑,而只是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在狱中的日子,他积极接受我党的教育和改造,最终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刘万春刑满释放,被选为北京政协委员,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世纪70年代,曾经风光无比的李宗仁在中国去世,看着治丧报告的周总理思考了半天,

上世纪70年代,曾经风光无比的李宗仁在中国去世,看着治丧报告的周总理思考了半天,

上世纪70年代,曾经风光无比的李宗仁在中国去世,看着治丧报告的周总理思考了半天,将原来的“拟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傅作义主持葬礼”,改为了“由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面对周总理的修改,毛主席连连称赞,“搞统战,我不如恩来!”这四个字的修改有什么意义呢?曾经的国民党李宗仁又是如何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呢?其实,李宗仁的回归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他宽容的态度。新中国成立以后,蒋介石带领剩下的国民党退到台湾,作为蒋介石左膀右臂的李宗仁自然也意识到了形势严峻,但是他却不愿意回台湾,而是辗转到了美国!正是因为和蒋介石相处的时间很长,李宗仁可以算是最了解蒋介石的人,他知道蒋介石小肚鸡肠,疑心病,若是自己跟着回了台湾,说不定会落得更惨的下场!而作为共产党的“敌人”,他留在国内,处境依然十分危险。于是,李宗仁宁愿到国外!然而,即使逃到了国外,蒋介石依然不愿意放过李宗仁,只有杀之,才可永绝后患。在美国的李宗仁,想要有意躲避政治纷争,也不愿意帮助美国共产党人,因此他也没受到什么庇护。若是蒋介石动手,李宗仁不敢想象后果。就在这时,李宗仁看到了前来参加万隆会议的周总理。周总理慷慨激昂的演讲撼动了李宗仁的心,他深刻的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思念祖国!只有回到家乡才是最好的!可是自己杀过共产党?他们会接纳自己吗?李宗仁虽然有此顾虑,但是大难临头,他也只能奋力一搏。于是李宗仁找到了朋友程思远,拜托他帮自己传话,并且还慷慨的将自己收藏的,价值12万美元的文化送给了新中国!这对于争取和平统一的毛主席和周总理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喜讯!若是能将颇有声望的李宗仁召回,也能对剩下的国民党起到劝说作用。就在二人展望未来的时候,却发现,李宗仁送过来的文物有很多赝品,仅仅价值3万美元!看到这一结果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却并不生气,他们知道李宗仁这是在试探,毕竟作为曾经的敌人,又有谁能保证李宗仁投奔共产党不是自投罗网呢?为了表明接纳李宗仁的决心,在知道这些是赝品的情况下,毛主席依然果断的安排,给了李宗仁12万美元!也正是共产党的大度,彻底打动了李宗仁!他下定决心要回国!对于李宗仁的决定,毛主席和周总理自然是十分支持,他们考虑到李宗仁的处境,一直在暗中帮他躲过蒋介石的暗杀。终于,1965年,李宗仁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国!看到前来迎接的周总理,李宗仁泪洒当场。不仅是为自己的回归,更是为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风度!此后,毛主席还带着李宗仁参观了各种各样新中国的建设,让他连连赞叹!祖国的发展令李宗仁惊喜又激动,他也终于意识到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在此之后,李宗仁积极致力于祖国的建设,可以说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也正是周总理修改治丧报告的原因,短短的几个字,却标志着共产党对于李宗仁成就的肯定,彰显着共产党的大度,在令世人震撼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统战的心思更加强烈。在处理李宗仁的事件上,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巧妙的智慧,让这位老人得以“落叶归根”,然而在后世对李宗仁的评价中,确是褒贬不一。他为了祖国做出过极大的贡献,但是也曾因为判断失误而伤害了百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于时代的洪流之下,任何人都是有缺点的,重要的是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并改正,李宗仁无疑是做到了的,而且他的错误并不能否认他的成就,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仍然要辩证的看待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