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女情报员给八路军送情报,途中被日军抓走,她灵机一动,把两岁的孩子递给敌人:“帮我照看一下孩子吧,俺要解手!实在憋不住了!”
1942 年,鲁中山区,唐贞把打满补丁的灰布棉袄裹得更紧。怀里,两岁的女儿妞妞吮着手指,睡得正沉。
她胸口贴着张纸条。纸条浸过米汤,上面用明矾水写着字:“日军将于 11 月 2 日对沂蒙山区实施铁壁合围”。
这情报,是三天前县城地下党冒死送来的。
要弄清唐贞为啥敢揣着这么重要的情报走险路,得从她的童年说起。
唐贞的童年,是在讨饭路上过的。
1920 年,她生在临沂县唐家庄。父亲被地主逼死,她带着弟弟沿街要饭。
七岁那年冬天,特别冷。弟弟饿死在破庙的供桌上。唐贞不敢哭,村口有日军巡逻队在抓人。
1938 年春天,野地里。八路军战士赵铁柱发现了快饿死的唐贞。
这个不到一米五的 “小叫花子”,成了鲁中军区情报科的编外交通员。
她有个绝活:把情报藏在发髻里。多年讨饭练出的 “滚地功”,能帮她躲过岗哨盘查。
战友们常逗她:“唐大姐的头发比铁丝还硬。”
没人知道,她每天用草木灰水浸头发,就为了让发髻更紧实。好好的一头黑发,硬是变成了枯草色。
就是这个曾在生死边缘挣扎的讨饭娃,在 1942 年那个秋天,接到了可能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任务。
1942 年 10 月 28 日,唐贞接到紧急任务。要把县城地下党弄到的日军作战计划,送到八路军 115 师驻地。
出发前,丈夫赵铁柱塞给她最后一块高粱饼,她给丈夫承诺:“娃我带着,你放心。”
刚进枣庄地界,就撞上日军的 “篦梳式扫荡”。三个伪军端着三八大盖拦住路。
“站住!干啥的?”
唐贞故意把妞妞颠得大哭,说道:“老总,走亲戚的。孩子爹在临城煤矿挖煤,我给他送件棉袄。”
她的破棉袄里塞着芦花,一股子霉味。伪军没怀疑,放她过了。
走到王家庄,村口突然冲出来一队日军骑兵。唐贞抱着妞妞钻进玉米地。
伪军的狼狗还是嗅出了味。“抓住她!” 伪军小队长喊,手里拿着刺刀,抓捕了她。
唐贞知道,一旦被搜出情报,不仅自己活不成,整个沂蒙山区的抗日力量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被捕后,唐贞被推到伪军据点的院子里,跪在青石板上。
妞妞哭得厉害,唐贞心疼。但她更怕胸口的情报被搜出来。
“搜!” 伪军小队长一挥手。两个伪军上来就扯她的衣服。
唐贞突然喊:“老总,俺要解手!” 她把妞妞往一个伪军怀里塞,“帮俺抱下孩子,实在忍不住了!”
伪军皱着眉接过孩子。唐贞踉跄着跑到墙角。
背过身,她颤抖着从衣襟里掏出情报。就着口水,一下咽了下去。这时,她听见伪军在骂:“穷叫花子事真多!”
回到院子,伪军把她和妞妞的衣服翻了个底朝天。刺刀尖划到妞妞的襁褓时,唐贞死死咬住嘴唇。襁褓里,藏着她用指甲刻在木片上的情报副本。
伪军踢了她一脚,骂道:“滚!再鬼鬼祟祟的,毙了你!”
侥幸脱险的唐贞知道,危险还没过去,她必须尽快把情报送到目的地。
天黑时,唐贞终于摸到八路军驻地。
她浑身发软,倒在哨兵脚边。昏迷前,她用尽最后力气说:“快…… 找王参谋……”
战地医院里,医生从她喉咙里取出半截带血的纸条。
王参谋看到 “铁壁合围” 四个字,吓出一身汗。离日军行动,只剩 36 小时。
战后,王参谋拉着她的手问:“唐大姐,你咋记住情报的?”
唐贞指了指太阳穴:“俺编成讨饭的顺口溜了。” 她轻轻哼:“二鬼子要扫沂蒙山,十一月初二狗汉奸……”
这次情报传递为八路军争取了宝贵的转移时间,而唐贞的抗日之路,还在继续。
1943 年春天,反扫荡战斗里,唐贞丢了左臂。组织要给她记一等功。她摇摇头:“俺要一杆枪就行。”
新中国成立后,唐贞成了县粮食局的保管员。
她总穿件打补丁的蓝布衫,走路一瘸一拐。没人知道,这个老太婆就是当年让日军头疼的 “讨饭情报员”。
1985 年,唐贞临终前。她把一块木片交给儿子:“这是你娘用命换的。”
木片泛黄,上面 “11.2 铁壁合围” 几个字,还看得清。
现在,沂蒙革命纪念馆里,唐贞的破棉袄和那块木片还在。
玻璃柜前,常有人抱着孩子看。讲解员会说:“这位奶奶当年为了保护情报,把两岁的女儿交给过敌人……”
那个年代,好多像她一样的普通人,为了国家,成了英雄。
唐贞没读过书,也没说过啥豪言壮语。可她做的事,比金子还贵重。她吃过的苦,受过的罪,都是为了能让后人过上好日子。
现在的孩子,可能很难想象当年的艰难。但只要看到那块木片,看到那件破棉袄,就该知道,今天的安稳,来得不容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