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汽车市场不大,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在刷足这个小市场的存在感。经济型轿车和紧凑型SUV是该国市场的主要推动力,新能源车型获得了更多当地用户的认可,中国品牌有望占据更多份额。 31个中国品牌竞逐乌拉圭市场,每4辆新车就有一辆来自中国 今年1-6月,乌拉圭汽车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8.2%,达32000辆。其中,乘用车占36%,SUV占30%,轻型商用车占29%。菲亚特以15.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雪佛兰以9.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雷诺以9.0%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比亚迪以8.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五。 截至今年上半年,有31个中国品牌进入乌拉圭市场,依靠集中爆款、短期促销与密集铺网的三位一体策略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在上半年销量中,中国品牌占26.1%的市场份额,每售出四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来自中国。比亚迪、奇瑞、东风为畅销中国品牌的前三名。可以说,在乌拉圭,是比亚迪和奇瑞推动着中国品牌整体市占率接近三成。 比亚迪的纯电动及插电混动车型在乌拉圭市场定位清晰、价格竞争力强,适合城市用车和地方采购需求,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绝对主力。奇瑞稳居乌拉圭市场中国品牌第二位,其小型SUV产品线兼顾性价比与空间实用性,深受当地家庭用户欢迎。 2024年,拉丁美洲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已达4%,2025年这个数值还在增长。国产电动车占有率较高的拉美国家正是巴西和乌拉圭,乌拉圭达83%,其后是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均超过了50%。 拉丁美洲能源组织(Olade)的数据显示,按人均电动汽车数量计算,哥斯达黎加以每1万居民拥有34.3辆电动汽车位居榜首,乌拉圭以17.4辆排名第二,巴西以7辆位居第三。 中国电动摩托车攻略乌拉圭市场,布局设厂旨在拉美市场腹地 摩托车是拉美国家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多个拉美国家的摩托车保有量占交通工具总量40%以上,年配件需求超过50亿美元。乌拉圭摩托车市场规模较小,但消费能力不弱,尤其偏爱中高端车型。此前当地的主导车型是本田、雅马哈和铃木等日系摩托产品,中国电动摩托车因价格、续航等优势逐渐打开市场局面,乌拉圭本身制定了环保政策和标准鼓励使用电动摩托车。 让中国摩托车企业心动的是,乌拉圭是南方共同市场的正式成员国,与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国形成关税同盟,上述国家都是摩托车消费大国,市场规模远超乌拉圭。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只可以在乌拉圭销售中高端摩托车产品,若在此设厂,生产的摩托车可快速进入巴西、阿根廷等市场,价格和物流优势显著。 有一个细节是,虽然在电力领域实现了99%的可再生能源覆盖,但乌拉圭的问题在于电价的居高不下,2024年乌拉圭居民电价为每千瓦时0.24美元,远高于全球平均值0.16美元。当然,这和其2024年人均GDP已达23052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一比,也还能接受。 乌拉圭的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非常近似:传统畜牧业相对缩小,制造业在开放竞争中持续萎缩,旅游、金融、IT等服务业成为增长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