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日系车

15万-20万的SUV,五选一,你会选哪个?朋友现在开着辆日产天

15万-20万的SUV,五选一,你会选哪个?朋友现在开着辆日产天

15万-20万的SUV,五选一,你会选哪个?朋友现在开着辆日产天籁,已经十四五年了,一直想换车,换辆空间大一点SUV,将来退下来后,可以开着自驾游。他的方向和预算很明确,就是15万-20万之间。目前他已经初步确定了五款车型,分别是CR-V、途观L、探岳、红旗HS5,还有昂科威。这几家4S店,他已经去过多次,这几款车也都试驾了,感觉都不错,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其实他和很多人都一样,别看开车年数不算少了,但对车也并不是真的懂!他找我商量,可我跟他的情况差不多,虽然两年前又买了辆SUV,开着感觉是不错,可对于到底是哪一款更好更合适,也说不出啥名堂来。看了他拿过来的宣传彩页,听他一说,我也不知该怎么建议了。请问,对这几款车,你会选择哪一辆?
日系车卖不动了,为啥当今中国年轻人,不再相信工匠精神了?

日系车卖不动了,为啥当今中国年轻人,不再相信工匠精神了?

日系车卖不动了,为啥当今中国年轻人,不再相信工匠精神了?以前日系车是可靠,省油和耐用的代名词,谁要是不知道该买什么车,闭着眼睛买日系车准没错。现在中国年轻人越来越不待见日系车,愿意买日系车的,绝大多数都是40岁以上的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日系车的崛起也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以前美国人也不喜欢日系车,但后来出来了石油危机,而日系车就凭借低油耗的优点横扫了欧美市场。而在中国市场更是如此,我们的石油价格偏贵,老百姓赚个钱也不容易,自然而然,省油并且很少出毛病的日系车就成为了大家伙买车的第一选择。可是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后,一切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比如价格差不多的丰田凯美瑞和比亚迪汉,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比亚迪汉拥有15.6英寸的旋转屏幕,全系都标配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而且还有真皮沙发加木纹饰板。但是丰田凯美瑞低配只有八英寸的液晶显示屏,L2级系统还是选装的,需要额外加钱。内饰也都是一大堆硬塑料,如此一来怎么可能是比亚迪汉的对手。不光如此,日系车还改变不了配置缩水或者是高配加价的坏毛病。比如雷克萨斯es,想要马克莱文森音响居然要加价8万块钱。但是再比较同样的国产车,哪个国产车有加价的毛病?上来就配齐了360度影像,再加冰箱,彩电,大沙发,价格还特别便宜。而新能源浪潮中,日系车也没有赶上。他们直到2023年才推出的续航里程仅有400km的丰田bz4x,就这点续航里程冬天还能打个对折。日本人是没有造新能源汽车的本事吗?我看也不见得,比如他们的氢能源汽车造的也确实不错,拥有了无数的专利,说明人家的技术底蕴还在的。可问题就出在,日系车的燃油车造的实在太好了,他们可以从燃油车中获取巨额的利润。如果让他们去造新能源车,在这条赛道和中国车企相抗衡,就相当于以彼之短博彼之长了。从商业逻辑来说,这是个很不划算的买卖。哪怕他们迟迟不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力,以至于丢掉了中国市场。可世界那么大,除了中国,还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在等待着他们。而偏偏,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并没有完全走向国外,只是在国内卖的极为火爆,极有竞争力。而日系车却有全球最强悍的销售渠道,不担心没有销路。因此在这样的综合考虑下,日系车就只能重新审视在中国的做法。虽然放弃中国市场会损失惨重,但若和中国人在新能源汽车硬拼,损失必然会更大,因此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十几个w放弃了科技智能新能源电动车,选择了你们眼中的老古董丰田9代凯美瑞,亲戚说

十几个w放弃了科技智能新能源电动车,选择了你们眼中的老古董丰田9代凯美瑞,亲戚说

十几个w放弃了科技智能新能源电动车,选择了你们眼中的老古董丰田9代凯美瑞,亲戚说费油、朋友说皮薄馅大,只有家人恭喜我买了一辆正儿八经的B级车,从此生活奔小康了!先锋音响、百公里加速6s多,一箱油加满300元能跑1200公里,还要啥电动车啊,良辰吉日,喜提爱车,恭喜我的都是陌生人!
车市热门数周前,一辆25年车龄的初代Integra双门轿跑以20.4万

车市热门数周前,一辆25年车龄的初代Integra双门轿跑以20.4万

车市热门数周前,一辆25年车龄的初代Integra双门轿跑以20.4万美元(约合148万元人民币)成交,印证了讴歌经典轿跑的永恒魅力。2001年Integra被RSX取代,后者于2006年停产,但车迷的怀念从未消退。近二十年后,RSX之名重获新生,讴歌RSX原型车在蒙特雷汽车周全球首发,告别经典掀背造型,以纯电轿跑SUV形态回归,成为首款搭载本田自研全球纯电平台的车型,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作为准量产车型,新车设计脱胎于去年发布的讴歌性能纯电概念车。此次亮相的原型车更接近最终形态,A柱略微加粗,电子后视镜尺寸增大,搭载隐藏式门把手。整体轮廓虽然延续了概念车轿跑SUV的轮廓,细节调整更显务实。前后保险杠与灯组造型更新,轮毂从概念车的23英寸缩减为更实用的21英寸。明黄色车漆(PropulsionYellowPearl)搭配亮黑饰条与红色Brembo卡钳,彰显张扬个性。前脸采用分体式LED大灯(下部灯组隐藏),中央进气口构成微笑曲线。侧面前门配备醒目导流槽,雕塑感肩线勾勒动感身形。溜背式车尾贯穿灯带与鸭尾扰流板浑然一体,隐约透出特斯拉ModelY焕新版的神韵。内饰细节暂未公开,但确认将首发本田Asimo操作系统。这套AI驱动系统可学习车主习惯,自动优化座舱体验。与采用通用技术的ZDX不同,RSX基于本田专属纯电架构打造。双电机四驱布局配合运动化调校,承诺带来激情驾驭体验。提供性能套装包含前双叉臂运动悬架、更低重心的车身设计,以及Brembo高性能制动系统。同时将搭载最新驾驶辅助技术,并具备V2G功能。预计量产版定位低于起价64,500美元(约合47万元人民币)的ZDX,计划2026年下半年上市。已确认由俄亥俄州本田纯电中心承担,采用本土化与全球化混合供应链。玛丽斯维尔工厂(现款Integra产地)将负责总装,该基地同时支持燃油车、混动车及纯电车共线生产。
惊!昔日车界霸主本田,月销从20万+暴跌至4.5万,国产车成“掘墓人”?曾

惊!昔日车界霸主本田,月销从20万+暴跌至4.5万,国产车成“掘墓人”?曾

惊!昔日车界霸主本田,月销从20万+暴跌至4.5万,国产车成“掘墓人”?曾几何时,本田在中国汽车市场那可是风光无限,月销超20万辆的成绩,让无数车企望尘莫及。可如今,这辉煌却如梦幻泡影般消散。最新数据显示,本田销量竟从巅峰期的20万+骤降至4.5万,这般“跳楼式”下滑,实在令人咋舌!与此同时,国产车却如雨后春笋般强势崛起。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品牌不断发力,技术创新、配置升级、价格亲民,一招招直击消费者痛点。像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独树一帜,吉利在智能驾驶领域不断突破,奇瑞则凭借高性价比车型圈粉无数。反观本田,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明显慢了半拍。油改电车型被吐槽,新品牌车型又因设计、定价等问题叫好不叫座。当国产车纷纷在智能化、电动化赛道疾驰时,本田还在燃油车的舒适区徘徊,市场份额被国产车一点点蚕食也就不足为奇了。合资车的溃败,是国产车崛起的注脚,未来车市又会如何演变呢?
日产刚刚发布了新款奇骏官图,这或许是本代最后一次改款,9.18海外发售,AU

日产刚刚发布了新款奇骏官图,这或许是本代最后一次改款,9.18海外发售,AU

日产刚刚发布了新款奇骏官图,这或许是本代最后一次改款,9.18海外发售,AUTECH系列10.1发售,ROCKCREEK11月下旬发售,售价区间3843400-5901500日元(约18.68-28.68万元)外观-聚焦细节升级,全新中网更具立体感,分体头灯两侧的进气口尺寸加大,下进气口的装饰也进行了优化,并新增19吋轮圈全系提供普通(黑化版)、AUTECH(豪华版)、ROCKCREEK(越野版)三种外观风格,这一点倒是和全新RAV4所见略同内饰-配色焕新,NissanConnect车机加入了谷歌全家桶、CarPlay、安卓互联、远程控车、透明底盘等功能,不同版本还会在细节上提供专属设计元素不知道国内是否跟进,也有可能直接放弃,转向自主研发了[思考]SUV大百科
我自己开亚洲龙2.5双擎,趁着各种国家补贴和油车降价,家里正好想把那台开了13年

我自己开亚洲龙2.5双擎,趁着各种国家补贴和油车降价,家里正好想把那台开了13年

我自己开亚洲龙2.5双擎,趁着各种国家补贴和油车降价,家里正好想把那台开了13年的老骐达置换掉,我不加思索地推荐了双擎的凯美瑞。无意去比较优劣高低,个人而言我还未能接受当前电池技术状态下的电动车。当然新款凯美瑞已不再使用稳定可靠的镍氢电池,而换上了三元锂电池。但一方面丰田是浅充浅放,另一方面丰田混动电池很小。加上丰田造车的口碑,所以在设计、品质省油、舒适性、价格和口碑的综合感觉下,凯美瑞便是不二之荐。当然,简单插播一下某的混动(蒙XX和锐X)的感受。虽然采用的是与丰田相同(相近)的混动系统,但一句话:底盘质感、动力、隔音都比凯美瑞更优。但要我推荐给自己家里,我对某品牌质量的“偏见",还是让我下不去嘴。凯美瑞从24款开始变得更年轻和阳光。特别是白色的运动版。当家里下单之后,我不免要跟自己的亚洲龙比较一番。亚洲龙的设计无论外观还是内饰比这一代的凯美瑞显得更加老成。试乘试驾时特意选了2.0混动运动版。留下了五个比较深的印象,第一,启动时,油电门显得比2.5的亚洲龙更加爽快。第二,隔音比亚洲龙或者上一代的凯美瑞更扎实,特别是对前机舱的发动机声音的隔绝和雷克萨斯ES已经比较接近了。如果要用百分比来说明的话,大概做到雷车的70%-80%的水平。(我所说的隔音水平是在时速60公里左右。高速的情况还没有测试过)另外开关车门时声音也变得更实了第三,这一代的THS系统在刹车脚感方面比上一代有很大的进步。因为丰田的混动系统刹车时电刹车和物理刹车原来做得不太好,特别挪车,倒车等应用场景下,对刹车力度控制有难度,造成了车辆一抽一抽的感觉。开车的人没什么影响,坐车的人也会跟着一抽一抽的。在这台凯美瑞身上,这种感觉已经变得非常轻微了。第四,凯美瑞的车身没有亚洲龙那么长,加上底盘调教相对硬朗一些些,因此操控性比亚洲龙更胜一筹。(反过来说,亚洲龙的舒适性会更好一些)第五,当我在倒车的时候,一辆电动车从车后突然飞驰而过,凯美瑞马上侦测到了,立刻自动刹了一下车。我是吓了一跳的,但反应过来后,会感觉这个功能对于安全驾驶非常有用。至于车机的问题,多媒体、车内接打电话、导航、语音控制等等,完全满定驾驶需求了。凯美瑞配备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不要跟那些吹上天的新能源车比较自动驾驶了,国家都说了:不准再吹自动驾驶了对于刚买来的凯美瑞,也有两点瑕不掩瑜,首先是驾驶模式的调节变成了在车机屏幕里调,这个不符合我的使用习惯,还有我们选的版本有天墓,没遮阳帘,这让我们一时还接受不过来。为什么凯美瑞要学习新能源车搞个天墓呢?但万幸的是凯美瑞的拉手没有做成隐藏式的。说到门把手,必须点赞一个小改进,从前丰田的车把手都只有驾驶员一侧有无钥匙开门,现在的凯美瑞驾驶易和副驾驶两边都可以开了。对干我们家里有老人需要被搀扶着上下副驾驶位的使用场景来说,这一点大大确实提高了便利性。就说这么多。其实选车是一个信心的问题。我们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也不再是20-30岁的年轻人了,更看重的是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信心来自实际的经验,也来自口碑。于是有了一台新的凯美瑞。
马自达CX8和雪佛兰开拓者怎么选?最近很纠结,想买个七座车偶尔用一下,主要是

马自达CX8和雪佛兰开拓者怎么选?最近很纠结,想买个七座车偶尔用一下,主要是

马自达CX8和雪佛兰开拓者怎么选?最近很纠结,想买个七座车偶尔用一下,主要是全家六七人出行用,一年公里数大概6000公里,预算大概10-15万。买新能源车吧,公里数太少,买了划不来,掉价和贬值也快,更新也快;买新的油车吧,钱又不够;买二手吧,这两台车,价格差不多,一个开拓者三年5万公里,一个CX8六年8万公里,到底选哪个?头发都薅秃了,各位条友,买过这两台车的方便的话,帮忙出个主意,谢谢啦!
日系车为什么不能买?很多年轻人,喜欢日系车,所谓的省油,发动机性能突出,保值.

日系车为什么不能买?很多年轻人,喜欢日系车,所谓的省油,发动机性能突出,保值.

日系车为什么不能买?很多年轻人,喜欢日系车,所谓的省油,发动机性能突出,保值.这些话,可能就是没有真正开过日系车,道听途说而已. 日系车,现在减配严重,所谓的省油就是靠减轻车身重量来达到省油?配上小排量的发动机来...
原以为特斯拉是个美国的新势力,要给那些传统的百年老店上一课,但实际上它和丰田大众

原以为特斯拉是个美国的新势力,要给那些传统的百年老店上一课,但实际上它和丰田大众

原以为特斯拉是个美国的新势力,要给那些传统的百年老店上一课,但实际上它和丰田大众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当初电车刚火起来,传统车企开始油改电;现在大家伙越来越喜欢六座车,特斯拉就搞了个五改六。最近ModelYL的详细信息出来了,有人把它和原版ModelY,ModelX的信息作了比较,ModelYL车长接近5米,轴距甚至还超过了3米,单从数据上看,这已经算是入门版大六座的水平了。但实际上,因为这个大溜背造型,第三排的头部位置已经接近后备箱盖位置了,先不说被追尾的时候安全怎么保证,单说开后备箱盖的时候,第三排就已经能从车尾看太阳了,这么坐人的话真的会舒服吗?同样是轴距3米多一点的SUV,东风奕派008是这么做的,后车尾尽可能做得方一点,把有限的尺寸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头部空间。然后把车做得尽可能高,第三排进出容易,同时也更容易安放遮阳帘和天窗,虽然看起来圆滚滚的,但是空间确实更大。目前国内主流的大六座,比如银河M9,深蓝S09之类,基本都是那种圆滚滚的方形造型。之所以国内越来越喜欢大六座,本质上是因为二排少一个座位,给第三排腾出更多空间,让第三排座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座位,如果把五座车硬改成六座的话,是不是多少有点舍本逐末了?文董适存【来自懂车帝车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