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2年,我军一情报小组不幸被日寇所俘,谁料小组负责人张慧民突然“反水”,竭力

1942年,我军一情报小组不幸被日寇所俘,谁料小组负责人张慧民突然“反水”,竭力向日寇表忠心,先后亲手枪杀了12位战友,直到自杀时,敌人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刑场上的枪声有规律地响起,每一声都撕裂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张慧民举着枪,亲手射杀了自己的12位战友。日军以为捡到了宝,一个叛徒总比十几个死囚有用。可当张慧民把枪口对准自己时,敌人才恍然大悟——这个看似叛变的男人,竟是在用生命完成最后的使命。 1942年,正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日军增加兵力,对抗联加紧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隔离抗联与群众的联系,竭力破坏抗联的生存条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抗联主力部队被迫转移到苏联境内进行整训。 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700多名指战员身着苏联军服佩戴苏军军衔,整编成为苏联远东军区第88独立步兵旅。这支队伍有个特殊的使命,就是要不断派出小部队回到东北,收集日军的军事情报。 张慧民就是这些小部队中的一员。他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抗联战士,在苏联整训期间表现突出,精通无线电通讯和密码技术,被任命为情报小组负责人。他的弟弟也在抗联队伍里,兄弟俩经常一起执行任务,配合得很默契。 这些小部队的基本任务是:侦察敌伪统治状况,特别是临近苏联边境的要塞工事地带;经营在必要时期游击部队临时依据的场所;秘密联系群众,进行抗日救国的各种宣传。 1942年下半年,张慧民带着19名战士组成情报小组,潜入日军重兵把守的齐齐哈尔。他们的任务很明确:摸清日军在这一地区的兵力部署、武器配置和防御工事情况。20个人分成4个小组,分别从不同方向进入敌占区。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张慧民他们收获不小。日军在齐齐哈尔有多少兵力,火炮部署在哪些位置,飞机场有什么型号的战机,这些重要情报都被他们一点点收集起来。张慧民把这些情报整理后,通过电台陆续发送给远在苏联的教导旅总部。 但是纸包不住火。1943年初,日本驻东北的情报机关终于追踪到了齐齐哈尔的电台信号。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得知后,立即派出两个中队的兵力,根据信号源包围了张慧民他们的秘密据点。 那天晚上,张慧民正在整理最新收集到的情报,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他透过窗户一看,院子里已经被日本兵团团包围。情况危急,其他战友立即与敌人展开激战,掩护张慧民抓紧时间发送情报和销毁密码。 激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三名战友在战斗中牺牲,四名外出执行任务的还没回来,剩下13个人包括张慧民兄弟俩都成了俘虏。 日军对这13个人用尽了各种酷刑,想从他们嘴里套出更多情报。但这些久经沙场的抗联战士意志坚如钢铁,没有一个人开口。日军军官气急败坏,决定第二天把他们全部枪毙。 就在押往刑场的路上,日军又抓到了那4名外出的战友。17个人在刑场上重新聚首,面对的却是死亡。 关键时刻,张慧民突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举动——他跪倒在地,大声表示要为日本皇军效劳。日军军官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给他一个"证明忠诚"的机会:让他亲手处决这些不肯投降的战友。 日军把枪递给张慧民,让他站在战友们身后。张慧民接过枪,手在颤抖,但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即将承受的巨大痛苦。 第一声枪响,张慧民的弟弟倒下了,临死前还在高呼"革命万岁"。接下来的枪声很有规律:长停顿、短停顿、长停顿、短停顿…台下剩余的4名战友很快就明白了,这是摩尔斯电码的节奏。 张慧民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没来得及发送的重要军事情报传递给还活着的战友。关于日军兵力部署的关键数据,关于敌人防御薄弱环节的位置,关于即将到来的军事调动计划,所有这些珍贵情报都通过枪声的间隔传达出来。 随着一声声枪响,12名战友相继倒下。他们没有一个人在临死前求饶,也没有人指责张慧民的"背叛"。相反,他们都在高呼抗日口号,用生命诠释着什么叫革命气节。 当处决完12名战友后,张慧民放下了枪。他的使命完成了,重要情报已经成功传递。就在日军还没反应过来时,张慧民突然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高声喊道"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随即扣下扳机。 直到这时,日军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这个看似投降的抗联战士,实际上是用这种极其残酷的方式来完成最后的使命。他宁愿承受亲手杀死战友的巨大痛苦,也要确保珍贵情报能传递出去。 据统计,从1941年春到1943年夏,东北抗联共派遣小部队约30余支,累计人数在300名以上。无论何种形式,小部队在开展抗日斗争中,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那4名幸存的战友在后来的一次转移中成功逃脱,他们把张慧民用生命传递的宝贵情报带回了抗联教导旅。这些情报为1945年苏军进攻东北时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日本关东军的最终覆灭中发挥了作用。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光复了,但张慧民和他的战友们再也看不到这一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成为东北抗联14年艰苦斗争中的英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