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权的举动,美国却同各国嘲笑中国此举。 2009年,中国石油花50亿拿下卡沙甘油田8.33%的权益,外界都觉得中国是冤大头——毕竟这油田从发现到投产拖了整整13年,光前期投资就砸进去500亿美元,成本高得离谱。 但其实中国看中的是它350亿桶的地质储量,这相当于中国目前年消费量的5倍多,这样的资源规模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从投资角度看,中国并非独自承担全部风险,2013年,中石油以50亿美元收购了卡沙甘油田8.3%的股份,成为北里海作业公司(NCOC)的股东之一,这种参股模式既能分摊开发成本,又能确保稳定的原油供应。 而且开发过程中,卡沙甘油田的产量稳步增长,2019年日产量达到37万桶,2024年提升至45万桶。 截至2025年7月,累计产油突破10亿桶,一期工程已具备年产1800万吨原油的能力,这样的产量增长不仅验证了开发计划的可行性,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补给。 卡沙甘油田在国际油价波动的时候也保护了中国的收益,2019年沙特油田遇袭导致油价短期飙升,但中国通过长期持有卡沙甘油田的资源,能够在油价低位时增加储备,在高位时保障供应,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卡沙甘油田的开发增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 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将两国的能源利益紧密绑定。 截至2025年,中哈原油管道累计输油超过1.3亿吨,中亚天然气管道输气超3360亿立方米,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合作的成果,也巩固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这种合作模式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了成功范例,展示了中国通过能源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能力。 总的来看,美国等国家的嘲笑源于对短期风险的过度关注,却忽视了中国的长远战略。 卡沙甘油田的开发不仅带来了能源收益,还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输出和区域合作。中国通过参股形式分摊风险,利用产量增长和油价波动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基础设施联动提升整体价值。 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使得卡沙甘油田成为中国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事实证明,中国的投资眼光是正确的,而那些嘲笑者可能低估了中国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