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原油

原油: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70美元

全球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上行并收于每桶70美元上方,为自7月下旬以来首次,本周累计上涨约5.2%;WTI原油收于接近每桶66美元。在强于预期的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下,周五原油跟随更广泛的金融市场走高。这些数据缓解了对短期需求恶化的...

原油:油价止住四连跌 俄罗斯供应面临的威胁加剧

WTI原油上涨1.8%,收于接近63美元,创下自9月上旬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在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炼油厂发动一系列袭击之后,俄罗斯政府正在评估对部分公司实施柴油出口禁令的可能性。“如果俄罗斯的成品油无法出口,随着炼油减少...
快讯!快讯!科威特突然宣布了!9月22日,科威特石油部长AlBarra宣布

快讯!快讯!科威特突然宣布了!9月22日,科威特石油部长AlBarra宣布

快讯!快讯!科威特突然宣布了!9月22日,科威特石油部长AlBarra宣布,根据OPEC+协议,科威特将于10月起将原油产量提升至255.9万桶/日。科威特踩油门增产。每天多产13.7万桶油。产能拉到320万桶,现在只开八成实力就够用。全球原油库存掉到五年最低。需求慢慢回来了。随着全球石油需求逐渐回升,科威特的这一决定似乎是在为未来的市场局势做好准备。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全球油市的复杂性。全球经济虽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震荡后有所复苏,但真正能稳定油价的不仅仅是需求回升那么简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内部的协调合作、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其他能源替代品的崛起都可能对石油市场产生影响。科威特的产量提升可以看作是对全球石油需求回升的回应。毕竟,全球原油库存已经降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已超出原有的供给能力。科威特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决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产量,以便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时占据先机。然而,这一增产的决定背后也不乏风险。首先,OPEC+的协议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成员国保持了市场稳定,但这次科威特的增产可能会引发一些成员国的反应。毕竟,如果其他OPEC成员国认为科威特的增产会对他们的市场份额产生冲击,可能会出现协调上的困难。而且,虽然石油需求回升,但经济复苏的路径并不均衡,有些地区的需求增长可能不如预期,这也可能导致油价的波动。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政策的加强,全球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渐降低,虽然短期内石油需求增长显著,但从长期来看,科威特这样的增产决定是否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值得关注。特别是考虑到全球对碳排放的控制和各国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石油的需求曲线可能会发生变化。此外,虽然科威特的原油产量提升并未改变其总体产能规模,但如何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保持生产成本的稳定也是一个大问题。石油生产并非一成不变,虽然科威特的油田储量丰富,但增产意味着要调动更多的资源进行开采,这无形中可能带来成本上的压力。油价的涨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影响科威特是否能够保持盈利水平,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平衡质量与产量也是一个考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石油增产的直接影响可能会体现在油价上。如果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原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这直接影响到运输成本、生产成本等各个领域。而如果油价持续上升,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可见,科威特此举的背后,不仅仅是石油产量的调整,更是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当然,科威特的这一决策也可能带来一些短期的市场刺激。特别是在原油价格略有上涨时,投资者可能会对石油市场充满信心,股市中能源板块的表现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毕竟,在目前全球经济依旧处于恢复阶段的背景下,能源板块往往会被视作一个相对稳妥的投资领域。不过,从长期来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科威特和其他OPEC+国家的增产策略是否能够有效支撑全球能源市场的平衡?能源需求的未来走向、替代能源的发展、环保政策的推进,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石油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科威特油田科威特石油诗篇柴油科威特科威特钻井科威特国庆科威特公司韩国科威特
就在刚刚!科威特突然宣布了:科威特石油部长AlBarra于9月22日宣布

就在刚刚!科威特突然宣布了:科威特石油部长AlBarra于9月22日宣布

就在刚刚!科威特突然宣布了:科威特石油部长AlBarra于9月22日宣布,从10月开始,科威特将根据OPEC+协议把原油产量提升到255.9万桶/日,每天增加13.7万桶。科威特的产能还可以提升到320万桶,目前仅使用了80%。全球原油库存已经降到了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原油需求也在逐步回暖。OPEC+还计划提前释放165万桶的储备产能。油价今年已经下跌了15%,特朗普一直在呼吁降价。沙特王储将在11月份访问华盛顿,目前美国对沙特的制裁威胁力度减弱,但市场也在对沙特增产释放出信心。哈萨克斯坦在阿联酋的劝说下,停止了原油增产计划。实际上,近几个月,增产的主要是沙特和阿联酋。预计今年冬季,欧洲对原油的需求会下降。国际能源署也警告说,明年供应将出现创纪录的过剩,高盛甚至预测,到2026年,油价可能降到50美元以下。OPEC+还表示,如果需要增产的计划可以随时停止,并将于10月5日召开会议。目前,市场的信心受到了打击。尽管如此,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也没有减少,每年都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光伏装机在十年内增长了12倍。产油国似乎也急于在能源转型之前出售石油。俄罗斯的油气也纷纷转向东方。沙特的石油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8%,美元的定价权正在减弱。对于欧洲来说,现在面临的是高价美国液化气的压力。德国也不得不重启煤电厂以发电。通胀正在影响福利社会。能源战争中没有赢家。消费国正遭受通胀带来的痛苦,生产国也在为高昂的能源价格担忧。全球能源权力结构正在重组。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科威特石油诗篇

贺博生:黄金原油今日行情涨跌趋势分析及周一最新操作建议

原油消息面解析:原油从日线图级别看,K线连续收阴止步后,形成一个窄幅区间的底部,油价反复穿越均线系统,中期客观趋势震荡格局。周一油价一度跌破区间下沿,尚未形成有连续性有力度的向下趋势,预计原油中期走势维持弱势...
面对波兰和欧洲的失信,中国有妙招应对反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抛出第十九轮对俄制裁

面对波兰和欧洲的失信,中国有妙招应对反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抛出第十九轮对俄制裁

面对波兰和欧洲的失信,中国有妙招应对反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抛出第十九轮对俄制裁方案待表决,其中包含对购买俄罗斯原油国家施加100%二级关税,冯德莱恩特别提到中国。这哪是制裁俄罗斯?分明是想卡中国的脖子,还想逼着中国选边站!可欧盟自己早乱成一锅粥了:德国汽车厂因为缺能源停了三成生产线,意大利小老板对俄生意直接砍半,冯德莱恩这会儿跳出来搞事情,说白了就是想靠“反俄”绑住欧盟各国,还想试探中国敢不敢硬刚中国要是软了,欧盟既能讨好美国,又能抢俄罗斯的原油市场;中国要是硬气,就给美国递刀子孤立中国。算盘打得啪啪响,可惜打错了对象!这边欧盟还没动手,波兰先搞了个“背刺”!一声不吭切断和白俄的边境,直接把中欧班列堵在半路上,一堵就是好几天。后来两国外长坐下来谈,波兰当面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转头就不认账,边境该封还封,班列就是不让过!波兰这波操作,藏的心思可不少:表面说“防俄白渗透”,其实是想跟美国表忠心,让美国多派点兵驻在波兰—现在美军在波兰都有1.2万人了,封关就是逼美国再给点好处。更狠的是,波兰想攥住中欧班列的“命门”:毕竟60%的班列都要走波兰的枢纽,它想靠断航逼中国让步,要么让中企先投钱建波兰的港口,要么让中国给波兰农产品降价开门。可波兰和欧盟千算万算,没算到中国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反手就是第一记“王炸”:北极航线直接开跑!宁波港一艘货轮鸣笛出发,走的就是“中欧北极快航”,这可不是简单开条新路线—以前从中国运货到欧洲,绕远路不说,还得看波兰脸色;现在走北极,不仅能少走22天,还能直接对接俄罗斯的原油产地,拉着原油就往回跑,全程不碰波兰的枢纽!更绝的是,中国早就跟俄罗斯签了协议,未来5年要砸200亿升级北极航道,以后中欧贸易直接多了条“能源+物流”双行道:北极线拉原油,中欧班列南线(走哈萨克斯坦、伊朗)送工业品,两条路一跑,波兰那点枢纽优势,直接成了摆设。波兰还没缓过神,中国第二记“王炸”又砸了过来—中东欧国家集体“反水”!波兰一封关,匈牙利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直接跟中国拍板:要升级布达佩斯的物流枢纽,把中欧班列经匈线路的货运量翻三倍捷克、斯洛伐克也跟着站队,立马跟中企签了汽车零件的协议,说2025年前要建5个分拨中心。为啥这些国家敢跟波兰对着干?因为波兰断航断得他们快扛不住了:捷克的机械厂没零件要停工,斯洛伐克的汽车组装线都歇了,中国一递“供应链保障”的橄榄枝,他们哪有不接的道理?这一下,欧盟内部直接裂开:冯德莱恩的制裁方案还没表决,匈牙利就放话可能否决,欧盟想靠“统一战线”压中国,彻底成了笑话!最让欧盟坐不住的,是中国甩出的第三记“王炸”—直接动了美元的“奶酪”!面对欧盟的关税威胁,中国不仅没少买俄罗斯原油,反而跟俄罗斯说好:以后买油多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结算占比都冲到70%了!这招看似是跟俄罗斯做生意,其实是打在了欧盟的痛处:欧元跟美元绑得死死的,中国推动能源人民币结算,欧元的话语权也跟着受影响。更狠的是,中国还跟沙特、阿联酋合作,把中东的原油通过北极航线运到欧洲—欧盟要是真敢对中国加税,中国随时能影响欧洲的原油供应,欧盟想“卡中国脖子”,反倒先被中国捏住了“能源命门”!接下来,随着北极航线和中欧班列南线越来越顺,波兰的枢纽地位只会越来越弱,欧盟内部的分歧也会越来越大。那些务实的欧洲国家心里都清楚:跟着美国围堵中国,不如跟中国好好做生意。波兰和欧盟的“失信牌”打光了,中国的“妙招”才刚开头,这场博弈的赢家,早就一目了然!
9月16日,乌克兰宣布将从10月1日起,对所有从印度进口的柴油进行抽样和实验室检

9月16日,乌克兰宣布将从10月1日起,对所有从印度进口的柴油进行抽样和实验室检

9月16日,乌克兰宣布将从10月1日起,对所有从印度进口的柴油进行抽样和实验室检测,以判定这些柴油是否由俄罗斯原油精炼而成。2025年6月的那场地空袭,把乌克兰的能源供应彻底炸到了绝境。俄军精准打击了克列缅丘克炼油厂,这座乌克兰最大的炼油厂遭袭后,全国80%的发电厂直接停摆,三分之一的水电站也没法正常工作。从那天起,乌克兰就陷入了没完没了的停电状态,医院里的呼吸机、学校的照明设备,全得靠柴油发电机苦苦支撑,柴油一下子成了比粮食还金贵的东西。可乌克兰自己地里不产原油,想炼柴油都没原料,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内柴油库存一天天减少,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进口上。就在这时候,印度成了乌克兰的“救命稻草”。今年7月开始,印度给乌克兰送柴油的频率越来越高,到了8月,印度供应的柴油已经占到乌克兰进口总量的18%,每天足足有2700吨柴油运抵乌克兰港口。乌克兰当时正愁没地方买柴油,印度的及时供应确实解了燃眉之急,医院的发电机不用再断断续续停机,学校也能保证基本的教学时间了。可这份“恩情”背后,却藏着让乌克兰坐立难安的隐情。大家都知道印度自己也不产多少原油,它每年用的石油88%都得从国外进口。而这两年印度进口的原油里,有35%到40%都来自俄罗斯,这个比例跟2022年俄乌冲突前比,简直是天差地别,那时候俄罗斯原油在印度进口量里连1%都不到。俄罗斯的原油因为国际制裁,价格比其他国家的便宜不少,印度炼油厂大量买俄油加工成柴油,再转手卖到其他国家,中间能赚不少差价。今年上半年,印度每天要从俄罗斯买175万桶原油,这些原油在印度的炼油厂加工成各种成品油后,一部分就卖到了乌克兰。这事儿让乌克兰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自己国家正在跟俄罗斯打仗,前线的士兵拼着命保卫家园,可国内用的柴油居然可能是用俄罗斯的原油炼出来的,这不就相当于间接给俄罗斯送钱买武器吗?其实乌克兰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了,2023年9月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从土耳其进口的柴油里可能掺了俄罗斯原油,当时就把土耳其好几个港口列为“高风险”地区,所有从那里来的货船都得接受额外检查。现在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越来越严,今年7月通过的第18轮制裁里,明确规定不能从第三国进口用俄罗斯原油炼的成品油,还把印度那家大炼油厂也列入了制裁名单,因为这家厂一直把用俄油炼的柴油高价卖到欧洲。乌克兰夹在中间更难了,不买印度柴油吧,国内的发电机就得停转,医院学校都要受影响;买了吧,又怕不小心帮了俄罗斯。所以乌克兰这次宣布从10月1日起对印度柴油进行抽样检测,也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他们得让专业实验室化验这些柴油的成分,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俄罗斯原油的“痕迹”。这检测可不是走形式,而是关系到乌克兰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底线。毕竟现在全世界都在看着,要是明知道是俄罗斯的原油炼的柴油还照买不误,不仅会被国际社会说闲话,国内民众也不会答应。印度这边也挺尴尬,一边想赚点炼油的差价,一边又不想得罪西方国家。可俄罗斯的原油价格实在太诱人,今年上半年印度每天进口的175万桶俄油,比三年前翻了几十倍。这些原油在印度炼厂加工成柴油后,除了卖到欧洲和乌克兰,还能满足自己国内的需求。现在乌克兰一搞检测,印度想靠“模糊处理”赚钱就没那么容易了,以后再往乌克兰送柴油,得先想清楚这油的“出身”能不能经得起化验。说到底,乌克兰这波操作全是让战争逼出来的。自家的炼油厂被炸毁了,没地方产柴油,只能依赖进口;可进口又怕踩了国际制裁的红线,更怕间接资助了对手。检测柴油看起来是针对印度,实际上是乌克兰在能源危机和战争压力下的自保之举。往后每个从印度来的柴油货船都得接受检查,合格了才能卸货,不合格就只能原路返回。这虽然会增加不少麻烦,也可能得罪印度,但对现在的乌克兰来说,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毕竟在保命和守底线之间,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哪怕这个过程充满了无奈和艰辛。

国内商品期市早盘跌多涨少 原油、沪金等下跌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Choice数据,9月19日,国内商品期市早盘主力合约跌多涨少,截至9:00,烧碱、鸡蛋、花生...跌幅方面,集运指数(欧线)、对二甲苯、原油、瓶片、短纤、玻璃等跌超1%,红枣、沪锡、苯乙烯、焦煤、沪金等微跌。
沙特正式表态了!你没听错,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沙特阿拉伯,竟然决定放弃每

沙特正式表态了!你没听错,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沙特阿拉伯,竟然决定放弃每

沙特正式表态了!你没听错,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沙特阿拉伯,竟然决定放弃每桶原油价格100美元的目标,准备增产!要知道沙特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这些年一直死守着高油价目标不放。现在突然来个180度大转弯,背后肯定有故事。谁能想到,曾经为了维持油价能一口气减产220万桶/日的沙特,如今会带头扛起增产大旗。从今年4月开始,这个石油王国就像换了个画风,连续三个月每月增产41万桶/日,到了9月更是宣布再增54.8万桶/日。这操作直接把2023年定下的减产协议提前一年给终结了。国际油价已经感受到了寒意,布伦特原油在67美元上下徘徊,离沙特心里的那个三位数目标差着十万八千里。沙特这算盘打得估计全球都能听见。一方面是家里实在缺钱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就算过账,按照现在的产量,沙特要想财政收支平衡,油价得飙到96.2美元/桶才行。可现实是今年油价一直在60多美元晃悠,再这么硬撑下去,别说实现砸3.2万亿美元的"2030愿景"了,恐怕日常开支都得打折扣。所以沙特阿美才急着二次发股,一口气筹了120亿美元,但这点钱对于庞大的转型计划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是美国页岩油在旁边虎视眈眈。这些年非OPEC国家产量涨得飞快,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的石油产量都快摸到历史峰值了。沙特要是还抱着高油价不放,等于把市场份额拱手让人。毕竟现在全球经济这德性,大家对高价油的接受度越来越低。国际能源署都预测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才74万桶/日,供应增速却高达270万桶/日,供过于求的帽子摘不掉了。更有意思的是,沙特这次增产玩得相当鸡贼。表面上看9月宣布增产54.8万桶/日,显得魄力十足,但实际执行起来却留了一手。欧佩克+8国10月实际增产幅度只有13.7万桶/日,远低于市场预期。这种"嘴上喊着要放量,身体却很诚实"的操作,其实是想在降价和保份额之间找平衡。毕竟沙特心里清楚,自家原油产量从去年的953万桶/日往上提,哪怕每桶少赚点,总量上去了总收入未必会降。可这么一来,欧佩克+内部就不太平了。阿联酋早就不服气自己的产量配额,趁着这次增产潮,直接把日产量干到了337.5万桶,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好几个月。这种内部抢份额的戏码,让沙特想当"油价盟主"的难度越来越大。美国那边也没闲着,一边施压欧佩克+增产,一边自家原油库存偷偷降了240万桶,玩起了"明压暗囤"的套路。沙特现在的处境挺尴尬。不增产吧,市场被美国页岩油抢了去,财政窟窿越来越大;真玩命增产吧,油价跌得更凶,而且俄罗斯这些盟友未必跟得上节奏。毕竟大家的产能底子不一样,沙特能轻松从900万桶/日提到1200万桶/日,其他国家可能早就到了产能天花板。这种情况下,放弃100美元目标更像是无奈的现实选择。最近沙特阿美忙着在美国、英国路演卖股票,靠6.6%的股息率吸引投资者。这背后其实是石油美元不好赚了,只能变着法子搞钱。毕竟连续十年财政赤字,家里的矿再大也经不住这么造。国际能源署都放话了,未来两年供应增速远超需求,沙特要是还不清醒,恐怕连现在的市场份额都保不住。说到底,石油江湖早就不是沙特一家说了算的时代了。从"价格守护者"变成"市场份额争夺者",这180度大转弯里藏着的全是无奈。只是不知道这次增产能不能让沙特喘口气,毕竟转型的钱要赚,市场的脸也要顾,这种平衡木可不好走。全球油价接下来怎么走,就看这个石油王国的下一步棋怎么落了。
就在刚刚,全球石油市场传来重磅消息:沙特阿拉伯正式放弃了原油每桶100美

就在刚刚,全球石油市场传来重磅消息:沙特阿拉伯正式放弃了原油每桶100美

就在刚刚,全球石油市场传来重磅消息:沙特阿拉伯正式放弃了原油每桶100美元的目标,准备增产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意味着沙特将重新启动和美国的“石油换安全”协议。沙特此前减产拉抬油价,可布伦特原油价仍狂跌,上半年跌破70美元。伊拉克等国阳奉阴违,让沙特减产效果大打折扣,王储也因此陷入亏损。沙特计划从12月起逐步增产,到明年年底增100万桶。不过王储为“2030愿景”仍坚持减产,他在赌能熬过低油价时期,为未来发展积累资金。上半年王储减产确实赌对了走势,换来了下半年油价回升。但全球原油供大于求明显,石油市场“无价”状态凸显,能源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网友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能源观察者:“沙特这是被队友坑惨了!自己老实减产,别人偷偷增产,最后只能掀桌子。”👉@财经老炮:“短期看油价可能会跌,加油能便宜点。但长期来说,石油话语权之争才刚开始。”👉@全球化视野:“美国页岩油+俄罗斯低价油+沙特增产……这三方混战,谁才是最后赢家?”不过,我觉得这事也不能高兴得太早。油价波动这事儿,谁能说的准呢?说不定过段时间,又会涨回去呢!总之,大家还是得理性看待,别盲目乐观,也别过度恐慌。平时该省的还是得省,毕竟日子还得过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