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原油

贺博生:黄金原油今日价格涨跌趋势分析及最新多空操作建议指导

原油消息面解析:周四(7月24日)油价上涨,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提振:一是对美国贸易谈判的乐观情绪缓解了全球增长前景的压力,二是原油库存降幅超出预期。近期,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在50日移动平均线附近徘徊,贸易紧张...
“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

“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

“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权的举动,美国却同各国嘲笑中国此举。2009年,中国石油花50亿拿下卡沙甘油田8.33%的权益,外界都觉得中国是冤大头——毕竟这油田从发现到投产拖了整整13年,光前期投资就砸进去500亿美元,成本高得离谱。但其实中国看中的是它350亿桶的地质储量,这相当于中国目前年消费量的5倍多,这样的资源规模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从投资角度看,中国并非独自承担全部风险,2013年,中石油以50亿美元收购了卡沙甘油田8.3%的股份,成为北里海作业公司(NCOC)的股东之一,这种参股模式既能分摊开发成本,又能确保稳定的原油供应。而且开发过程中,卡沙甘油田的产量稳步增长,2019年日产量达到37万桶,2024年提升至45万桶。截至2025年7月,累计产油突破10亿桶,一期工程已具备年产1800万吨原油的能力,这样的产量增长不仅验证了开发计划的可行性,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补给。卡沙甘油田在国际油价波动的时候也保护了中国的收益,2019年沙特油田遇袭导致油价短期飙升,但中国通过长期持有卡沙甘油田的资源,能够在油价低位时增加储备,在高位时保障供应,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卡沙甘油田的开发增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将两国的能源利益紧密绑定。截至2025年,中哈原油管道累计输油超过1.3亿吨,中亚天然气管道输气超3360亿立方米,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合作的成果,也巩固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这种合作模式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了成功范例,展示了中国通过能源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能力。总的来看,美国等国家的嘲笑源于对短期风险的过度关注,却忽视了中国的长远战略。卡沙甘油田的开发不仅带来了能源收益,还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输出和区域合作。中国通过参股形式分摊风险,利用产量增长和油价波动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基础设施联动提升整体价值。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使得卡沙甘油田成为中国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事实证明,中国的投资眼光是正确的,而那些嘲笑者可能低估了中国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执行能力。
几次日内拉锯后原油终于收涨,欧美成品油市场却降温明显

几次日内拉锯后原油终于收涨,欧美成品油市场却降温明显

下午油价开始冲高,中东窗口和欧洲时段油价日内走强,因欧洲地区海运出现中断等消息提振了中东实货市场的表现,这给原油带来了喘息窗口,原油从日内低点反弹1美元左右。夜盘油价又走了一次回吐涨幅又拉起收于高位的表现,主要...
[周度数据追踪]原油去库,成品油库存分化,汽柴消费低于去年同期

[周度数据追踪]原油去库,成品油库存分化,汽柴消费低于去年同期

原油供应 当周原油产量小幅下降10.2万桶/日(0.8%)至1327.3万桶/日,贝克休斯石油钻井数减少2台至422台,页岩油生产活动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持续下行,美国原油产量有下降预期。美国原油进口量环比减少40.3万桶/日至597.6万桶/...
国际油价周四收高 因国际贸易局势缓解及原油库存下降提振

国际油价周四收高 因国际贸易局势缓解及原油库存下降提振

油价周四上涨,主要受到国际贸易局势缓解以及美国原油库存降幅超预期的提振。布伦特原油合约上涨67美分,涨幅为0.98%,收于每桶69.18美元;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攀升78美分,涨幅为1.2%,收于每桶66.03美元。市场继续...

贺博生:黄金高位下跌今日行情还会涨吗 原油最新多空操作建议

原油消息面解析:受贸易谈判进展提振,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经历三天连续下跌后回升至每桶69美元附近,WTI原油则徘徊于66美元左右。美方宣布与菲律宾达成19%的关税协议,并与日本确定15%的关税安排,此举刺激了亚洲风险资产...
中国告诉你什么叫做工业大国!据统计,俄乌战争2年消耗的无缝钢管总数量大约64.5

中国告诉你什么叫做工业大国!据统计,俄乌战争2年消耗的无缝钢管总数量大约64.5

中国告诉你什么叫做工业大国!据统计,俄乌战争2年消耗的无缝钢管总数量大约64.5万吨,中国一年的生产量约为8000万吨,出口额一年为490万吨,俄乌消耗量占我们的总产量的0.8%,所以说俄罗斯媒体说我们月产量无人机50万架有多保守了。接下来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年发电量3000亿度,如果按照汽车能耗对比,3000亿度电相当于15%的进口原油。工业强,是显性的硬实力。同时,中国还在布局更长远的棋,那就是能源安全。工业运转也好,老百姓生活也好,一刻也离不开能源。而强悍的工业实力,就是这步棋要走的第一步。俄乌战争打了两年,消耗的无缝钢管总共才64.5万吨,可咱们中国一年就能生产8000万吨,出口都能卖出去490万吨。这消耗量连咱们总产量的1%都不到,就跟洒洒水似的。像衡钢生产的无缝钢管,在阿尔及利亚的油气行业里,50%以上的石油套管和输送管线都是他们家的货,而且一用就是近20年,从来没出过质量问题。这要是放在战场上,咱们的钢管那就是源源不断的钢铁洪流,别说打两年,就是打二十年,咱们也能轻松扛住。有人说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打仗都是空谈,现在急需解决的,就是资源分布不均。这话在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贫油国,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小,每年光石油就得进口几十万吨,这背后就有一定的风险,万一国际上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比如俄罗斯收紧原油出口、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咱们的石油进口路线就麻烦了。怎么破解这个难题?雅鲁藏布江上的那个大水电站,就是解决方法。这个水电站年发电量3000亿度,是三峡大坝的3倍还多!啥概念呢?相当于15%的进口原油啊!这要是全部替代了,中东的石油都得抖三抖。而且,这水电站的技术难度,那可不是一般的高。300米级的特高坝,全球最长的水电隧洞群,还得在海拔3000多米的复杂地质带施工。就这条件,换别的国家早就抓瞎了,可咱们中国人愣是咬着牙干下去。央视新闻放出的消息,咱们打算采用截弯取直和隧洞引水的技术,既不影响下游国家的用水,还能把水能利用到极致,这操作,不服都不行。不仅如此,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那更是“开了挂”。全球50%以上的光伏组件、40%的风电整机都是咱们中国生产的。就说在非洲,咱们的中联重科、特变电工这些企业,那可是把“中国智造”的招牌砸得叮当响。在埃及的阿拉曼新城,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把沙漠变成了现代化城市;在乌干达的农村电网,特变电工的输变电设备让电灯亮了起来;更牛的是,咱们还在沙特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每年能减少碳排放240万吨,这要是放在战场上,那就是“绿色原子弹”啊!有人可能会说,这工业产能大是大,但技术行不行啊?别忘了,咱们的特高压技术那可是全球独一份,连欧美都得跟着咱们的标准走。就拿智能电网来说,咱们能实现秒级负荷响应,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还有咱们的新能源汽车,2025年1-2月产量就增长了47.7%,市场占有率都超过30%了。这要是再发展几年,满大街跑的都是咱们的电动汽车,加油站都得改充电站了。俄罗斯媒体说咱们月产无人机50万架,这简直太保守了。就咱们这工业基础,连特高压、智能电网、超级水电站都能整明白,造个无人机还不是小菜一碟?而且,咱们的无人机在农业、物流、安防等领域都用得风生水起,这产能要是放开了,一个月造个百八十万架那都不是事儿。这就是中国,一个把工业刻进DNA里的国家。咱们的工业实力,不仅能支撑咱们自己的发展,还能惠及全球。在非洲,咱们的工程机械让沙漠变成了绿洲;在欧洲,咱们的光伏组件让屋顶变成了发电站。这就是中国工业的魅力,它不仅是一种硬实力,更是一种让世界颤抖的力量。你要问我中国为啥能成为工业大国,我只能说,咱们中国人就没怕过难事儿,只要咱们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
尼日尔抢夺中企油田后自食恶果:全国大规模停电,石油产业瘫痪。 麻烦看官老爷们

尼日尔抢夺中企油田后自食恶果:全国大规模停电,石油产业瘫痪。 麻烦看官老爷们

尼日尔抢夺中企油田后自食恶果:全国大规模停电,石油产业瘫痪。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2003年,一支中国勘探队背着压缩饼干,踏入了撒哈拉沙漠,这片被称为"地质学家噩梦"的土地上,西方石油公司早已因条件恶劣纷纷撤离,没人能想到,这支队伍会在这里坚守22年,将一个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穷国,变成了非洲新兴的能源出口国。到2024年,尼日尔的能源版图令人惊叹:阿加德姆油田日产30万桶原油,津德尔炼油厂日处理2.2万桶原油,一条横贯西非的2000公里输油管道将黑金输送至贝宁港,这些项目凝聚着中国46亿美元的投资,以及数千名工程师的心血。石油产业为尼日尔贡献了GDP的4%、税收的19%和出口的16%,然而,这座来之不易的能源大厦,却在2025年3月被一纸武断的命令摧毁,军政府以"违反劳工法"为由,驱逐三名中石油高管,强行接管油田和炼油厂,甚至查封了中资酒店。这个决定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轻轻一推,就引发了一连串灾难性后果,首先倒下的是技术链条,中国工程师撤离时,启动了设备的安全保护机制,这套系统集成了北斗卫星定位芯片,一旦检测到未授权操作,就会自动触发三重防护:权限密码重置、数据加密回传、本地数据库销毁。当地工人面对闪烁的控制面板束手无策,那些精密的压力监测设备、环保系统和超深水平井技术,在缺乏专业维护的情况下迅速瘫痪,军政府紧急高薪聘请的外国专家也无计可施,因为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全球只有三家公司掌握。第二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是炼油厂,津德尔炼油厂本是尼日尔的能源心脏,供应着全国七成的成品油,但在技术断层后,工人们连阀门使用说明都看不懂,设备频繁故障无人会修,很快,这座现代化工厂就变成了一堆废铁。能源供应中断引发了第三张多米诺骨牌的倒塌:全国大停电,要知道尼日尔本就是个缺电的国家,电力覆盖率仅有20%,农村地区95%的人用不上电,如今连发电用的柴油都供应不上,整个国家陷入了黑暗。医院手术室的灯熄灭了,工厂的机器停转了,就连做饭用的煤气都造不出来了,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龙,黑市油价暴涨三倍,1.2万名当地工人失业,首都尼亚美爆发大规模示威,军政府办公楼被愤怒的民众围堵。曾经车水马龙的输油管道沉寂了,贝宁港的储油罐见底了,这条被称为"西非能源动脉"的管道成了摆设,中石油在沙漠里辛苦建立的产业链,就这样在三个月内崩塌了。当能源命脉被斩断后,尼日尔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国际社会对这个背信弃义的国家做出了强烈反应,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经济风暴。首先是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出手,迅速冻结了尼日尔的海外原油账户,这一决定每天就给这个穷国造成400万美元的损失,中方更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赔偿15亿美元,远超军政府此前借贷的4亿美元。国际评级机构闻风而动,立即下调了尼日尔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个决定像是给这个国家贴上了"高风险"的标签,导致外资企业争相撤离,印度矿业公司关闭项目,法国光伏工程喊停,美国铀矿投资撤出,超过百亿美元的外资项目陷入停滞。军政府像是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转向俄罗斯寻求帮助,但俄方开出的条件令人咋舌:重启油田需要5亿美元,而且还得找中方购买配件,就连臭名昭著的瓦格纳集团都对接管炼油厂兴趣寥寥,因为他们清楚,没有技术解锁,接手只是自找麻烦。国库外汇告急,只够支撑三个月的汽油进口,边境上排着长长的油罐车队,司机们不得不在车顶搭起帐篷过日子,而这个国家原本计划在2025年将石油收入提升到GDP的25%,如今却沦为了能源乞丐。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政府连基本公共服务都难以维持,更要命的是,国家最大的外汇来源——铀矿出口,也因为中方切断合作而陷入困境,公务员和军人的工资发不出来,通货膨胀失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这场风波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刚果金和赞比亚原本也打算效仿尼日尔,对外资企业加征税收或强制调整股权,但看到尼日尔的惨状后,这些国家迅速收起了小心思。现实给了尼日尔军政府当头一棒:石油工业不是单纯的提油卖钱这么简单,它需要完整的技术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持续的设备维护,以及稳定的国际合作环境,这些软实力不是靠蛮力就能获取的。最终,军政府不得不放下身段,派外长远赴中国谈判,但中方这次不再是无条件的"老好人",而是提出了更严格的技术监管、更高的分成比例、必须接受国际仲裁等一系列硬性条件。世界银行的评估更是让人绝望:即便中方立即重启合作,要让瘫痪的石油产业恢复正常运转,也需要至少18个月,这意味着尼日尔还要在黑暗中煎熬很长一段时间。
可以让中国付出代价,美国专家突然给以色列支招!美专家声称,以色列可以攻击伊朗的石

可以让中国付出代价,美国专家突然给以色列支招!美专家声称,以色列可以攻击伊朗的石

可以让中国付出代价,美国专家突然给以色列支招!美专家声称,以色列可以攻击伊朗的石油枢纽。若以色列攻击伊朗石油枢纽,中国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美国《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CarolRyan在一篇文章中,罕见地提出一项针对伊朗的“战术建议”,建议以色列可以通过军事打击伊朗石油出口的关键节点——哈尔克岛,以此牵动中国的能源神经。哈尔克岛位于波斯湾,是伊朗最重要的石油出口码头,承担着超过80%的原油出口任务。每天上百万桶的石油从这里装船外运,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流向中国。数据显示,中国在2022年日均进口原油超1000万桶,中东地区提供了其中的一半以上,而伊朗虽然因制裁导致官方数据有限,但通过“灰色渠道”输出的原油依然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市场。CarolRyan指出,若哈尔克岛遭受袭击,伊朗石油出口必然陷入瘫痪,届时中国将不得不面对石油供应短缺、能源价格飙升和经济运行成本激增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美国近年来对中国崛起的关注已从贸易、科技延伸至能源安全领域。石油作为工业命脉,长期以来被西方视为牵制对手的“软肋”。CarolRyan的建议正是踩在这个痛点上,她声称,通过“打击伊朗石油出口设施”,可以间接削弱中国的能源获得能力,让中国在全球博弈中“不得不承受代价”。这并非无的放矢,因为中国与伊朗在2021年签署了一项长达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涵盖能源、基础设施、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中能源合作是最核心的部分。伊朗提供的是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的原油,对中国来说,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增强战略稳定性。Ryan的建议,显然是希望切断这条关键的供应链。然而,打击哈尔克岛绝非轻而易举。该岛不仅是伊朗能源命脉所在,更是伊朗重点防御区域之一,军事部署密集,防空系统严密。若以色列真的采取行动,无疑会引发伊朗的强力报复,甚至可能点燃整个波斯湾的火药桶。一旦波斯湾动荡,不仅影响伊朗的石油出口,还会波及沙特、伊拉克、科威特等中东主要产油国的出海航线,海湾油轮运输将面临巨大风险。全球石油市场势必受到冲击,油价短期内可能剧烈上涨,全球经济承压。历史上的类似案例早有先例。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突破130美元/桶,全球多个经济体陷入通胀风暴。若波斯湾再起战火,油价再度飙升甚至超过这一水平,并非杞人忧天。尤其对于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和欧洲诸国,这将是一个巨大考验。而美国自身虽然页岩油发展迅速、能源自给率较高,但若全球能源市场陷入动荡,其本土市场也将承受输入型通胀压力,利益难以独善其身。中国对此并非没有准备。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俄罗斯、沙特、安哥拉、巴西、伊拉克等均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重要来源。202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增长超过8%,并与沙特达成了多项石油供应长期协议。此外,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步伐同样迅猛,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全球领先,电动车和储能技术持续突破,石油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正逐步下降。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官方数据显示储备规模已超过2亿桶,足以应对中短期供应中断的紧急局面。也就是说,即便伊朗的石油出口遭遇重创,中国虽然会承压,但并不会陷入“无油可用”的被动局面。CarolRyan的建议表面看似针对伊朗,实则矛头直指中国,其背后的地缘政治意图非常明显。以色列与伊朗的敌对关系由来已久,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以及叙利亚政权,在中东地区不断扩展影响力。以色列则长期受到来自伊朗方面的安全威胁,早已将其视为头号敌人。然而,这种长期的敌对关系并不意味着以色列会轻易冒险采取军事行动,尤其是在2023年10月与哈马斯爆发的冲突尚未彻底结束的背景下,以色列国内和国际社会都不愿再卷入一场不可控的新战争。攻击伊朗的核心能源设施,无异于主动掀起地区性战争,风险远大于预期收益。更何况,伊朗在波斯湾的反击能力远超外界想象,其导弹与无人机作战体系近年来快速提升,多次在演习中模拟对美以基地和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一旦局势升级,美国也很可能被卷入战争的泥潭。美国虽然希望通过以色列牵制伊朗并施压中国,但自身却不愿直接参战,反而想在幕后操控局势,达成既打击对手又不亲自下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