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一公布 93 大阅兵,最紧张的不是俄罗斯,而是越南? 中国在2025年6月24日正式公布,将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包括检阅部队。这次活动是国家层面的重要安排,旨在传承抗战精神,展示国防建设成就。公布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成为首位确认出席的外方领导人,他的访问行程从8月31日持续到9月3日,总共4天。除了观摩阅兵,他还将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与中方进行双边会谈。 这种安排体现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度。普京的出席是对中方5月9日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回访,双方互信基础稳固。阅兵内容包括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重点突出抗战元素、历史传承和现代科技,如无人智能和高超声速作战力量,这些装备全部国产,体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受阅部队大多具有抗战部队血脉,安排执行过维和任务的部队参阅,国民党抗日老兵也受邀观礼,但鉴于老兵高龄,不再组织老兵方队。 活动整体设计注重科学安排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力量,编组各受阅方队和梯队,彰显人民军队的忠诚与担当。国际邀请方面,中方表示将邀请有关国家领导人、前政要和外国使节出席,目前普京已明确回应,其他国家如特朗普有兴趣但尚未确认。这次阅兵不是针对任何特定国家,而是为了纪念历史,维护世界和平。公布消息后,全网报道迅速扩散,俄罗斯媒体积极评价,视其为加强双边合作的机遇。 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国防部长于6月26日在青岛主持防长会议,九国军方代表讨论安全合作,为峰会做准备。 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重点围绕伊朗局势和印巴关系展开。上合组织成员国包括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以伊冲突刚停火,伊朗作为当事方受到关注,上合已谴责美国和以色列袭击伊朗,并表达支持。印度在其中保持中立,但峰会预计仍将重申对伊朗的支持。对于印巴,五月发生交火后虽停火,但分歧未消,上合推动对话化解战略误判。普京出席峰会,不仅支持中方立场,还履行大国责任,维护地区稳定,并借机改善与中亚国家关系。 从双边会谈看,中俄对话已成为常规,面对周边复杂形势,东亚有日本在钓鱼岛频繁动作,美日军事互动增多;台海问题上,美国打“台湾牌”频率升高,所谓“台湾领导人”言行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南海方向,菲律宾对抗中国。这些不稳定因素背后有美国影子。在后方,印巴局势若不解决,将成隐患。俄罗斯也面临欧洲集体针对、北约扩张后地缘压力增大、日本在北方四岛纠缠,同样有美国影响。 俄罗斯对中国阅兵持积极态度,普京的4天行程安排紧凑,体现两国相互支持。俄方视阅兵为观察中国军事发展的窗口,可能从中获取参考,推动军事合作深化。相比之下,越南表现出明显不安。公布后,越南媒体报道增多,社交平台民众对比两国军队,指出越南在装备更新和训练协调上的短板。 越南过去在南海维护主张,但中国军力进步加剧其担忧。早在2025年4月30日越南纪念南方解放50周年阅兵,中国仪仗队受邀参加,118人穿着礼宾服,手持自动步枪,队形严谨,这让越南民众感受到差距。越南网友在平台上讨论,认为自家军队在精神面貌和队列统一上不如,许多帖子表达对国家竞争力的隐忧。这种反应不是敌意,而是对差距的压力感。越南军方开始审视防御准备,增加内部讨论,调整训练计划。尽管中越近期开展联合陆军训练,交换战术经验,但南海核心问题仍需对话解决。 越南邀请中国、古巴、老挝军队参加其阅兵,名义上纪念统一,实际希望共塑区域格局,但这并未消除对中方军力展示的敏感。专家分析认为,中国阅兵可能影响地区平衡,促使越南加速军备,但经济和技术制约步伐。美国推动某些国家对抗中国,也让越南处境复杂。越南强调加强海上巡逻,增加演习,以应对南海变化。 越南紧张源于与中国在南海的长期摩擦,以及阅兵暴露的军力对比。历史上,八十年代两国在南海岛礁对峙,越南未能改变格局。现在,中国展示先进武器,让越南认识到挑战增大。越南报告指出,这种展示或改变力量平衡,需审视海军能力,但经济规模限制舰艇采购。周边考验增多,东亚日本靠近钓鱼岛,美日演习扩大;台海美国干预增加,所谓“台湾当局”动作破坏统一;南海菲律宾挑衅。这些要素受外部势力影响。 上合防长会议在青岛聚集代表,制定计划,为天津峰会铺路。峰会议题支持伊朗、敦促印巴对话,普京参与拓展中亚关系。中国与俄罗斯、朝鲜关系友好,共同推动多边合作。中朝自1990年代关注核计划,反对试验,支持联合国决议,但自2018年起领导人互访,加强对话。中国国防建设为和平提供支撑。未来,上合机制发挥作用,促进团结,应对挑战。中国军队进步贡献全球正义。中越需通过对话化解南海分歧,中国秉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统一。整体看,这次阅兵增强中国影响力,周边国家反应各异,但和平发展是主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