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4月,三野261团班长李建国带着战士们,悄悄摸进闽中的老虎山。这地方一

1950年4月,三野261团班长李建国带着战士们,悄悄摸进闽中的老虎山。这地方一向没人烟,可这天,山顶几间草房居然冒起了炊烟。 荒山野岭突然出现人烟,这反常的景象让李建国警觉起来。 李建国心里打了个问号,带着战士们慢慢靠过去,喊了一声:“老乡,我们是解放军!” 木门 “吱呀” 一声开了,四个短头发的姑娘站在门口。她们穿着灰布旗袍,领口别着钢笔,一开口是浓浓的冀鲁口音。 她们当即解释:“我们是随军南下的宣传员,在这儿执行保密任务。” 战士们一边听着她们的解释,一边默默观察着周围的细节。 战士小张眼尖,瞅见其中一个姑娘的裤脚沾着新鲜松针。可这老虎山没多少松树啊,这松针哪来的? 更怪的是,她们用的搪瓷缸上,印着 “国防部联勤总部” 几个字。李建国刚想多问几句,远处传来猫头鹰的叫声。 这声猫头鹰叫像是一个信号,瞬间打破了现场的平静。 四个姑娘一下子绷紧了身子,表情都变了。 李建国把这些可疑之处记在心里,回去后立刻向张教导员做了汇报。 当天晚上,张教导员听完汇报,一拍桌子:“不对劲!上级怎么会派四个姑娘守这种土匪窝?” 张教导员赶紧拿起电话打给吉乐山总指挥,说前晚有蒋军飞机在老虎山转圈。吉乐山在电话那头声音低沉:“这四个女人,八成是空投来的特务!” 除了这些神秘的女特务,闽中山区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他就是土匪头子余大昆。 余大昆的老家曹源村,现在还流传着他的事。这家伙祖上四代都是土匪。 当年在国民党军当排长时,就搞出个 “500银角换人命” 的勾当。红军长征后,他跟林世球勾结。 两人狼狈为奸,干起了伤天害理的勾当。 把年轻女眷抓来卖给地主当奴婢,遇上性子烈的,直接就把人家全家杀了。 余大昆的暴行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陈顺娥就是受害者之一。 82岁的陈顺娥到现在还记得,1950年2月那天,余大昆带着土匪闯进她家。 当着全村人的面,砍下了她父亲和丈夫的头。陈顺娥说:“他们把人头挂在村口槐树上……” “我当时跪在泥地里,求剿匪队:‘不杀余大昆,我死都闭不上眼!’” 百姓对余大昆恨之入骨,剿匪队也早已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个祸害,可行动刚开始就遇到了麻烦。 三元县大队副大队长王水仙,带着全班人叛变了,还把作战计划全告诉了余大昆。 得到作战计划的余大昆更加嚣张跋扈。 余大昆有了空投来的美式冲锋枪,在五县边界横冲直撞。6 月袭击运粮的船队,9 月暗杀居阳区委书记,10 月血洗莘口农会,坏事做了个遍。 吉乐山在作战会议上气得拍桌子:“咱们剿匪队都被他们牵着走!” 他马上调了三个机炮连,定下 “铁壁合围” 的计划。 “把余大昆逼进老虎山,让他跑都没地方跑!” 吉乐山的 “铁壁合围” 计划很快就迎来了实施的机会。 11 月 5 日深夜,三架运输机从老虎山上空飞过去。余大昆带着 200 多个土匪守在空投点,等着接物资。 他们一心等着空投物资,却没发现危险正在逼近。 可他们没看见,山梁上有红星在闪 —— 剿匪部队正从曹源村绕过来包抄呢。 “轰!” 机炮连的迫击炮先开了火,炮弹在土匪堆里炸开。余大昆吓得抱着脑袋就跑,钻进了一片竹林。 战士们紧追不舍,跟着余大昆的踪迹进入了竹林。 战士们追到竹林里,看见竹门上写着 “司令部”“弹药库” 这些字,灶台上还有半锅没炖完的野菜汤。 寇营长撇了撇嘴说:“这老狐狸,把这儿当成自己家了!” 在竹林里搜查时,炊事班有了意外发现。 炊事班在断崖底下,发现七个饿得快不行的土匪。给他们端来几碗炒米,吃完后,这几个土匪哭着说出个大秘密。 余大昆在偷袭台江区公所的时候,被重机枪打断了腰,已经死了,尸体埋在黄泥坑里。 根据土匪交代的地点,民兵们立刻展开了搜寻。 民兵们照着土匪说的地方挖开土坑。尸体已经烂得不成样,但腰间那支刻着 “余” 字的驳壳枪还在。 吉乐山下令把余大昆的头砍下来,装进竹笼,在三元县游街示众。 余大昆被剿灭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三元县。 消息一传开,三元县的人都跑到街上来看,鞭炮放得满地都是碎屑。 “这颗头,我等了整整 16 年!” 陈顺娥抖着身子走到竹笼跟前,伸手摸了摸,突然 “扑通” 一声跪下。 “爹、坤仔,你们看见了吗?余大昆遭报应了!” 余大昆虽然被消灭了,但之前那四个女特务的下落却成了谜团。 有人说她们突围的时候被打死了,也有人说她们嫁给了山里人。 但老虎山的猎户记得,1950 年冬天,见过四个穿灰衣服的女人在溪边洗脸,她们用的搪瓷缸底,还能看见 “国防部” 的印。 剿匪战结束后,人们没有忘记那些为了和平牺牲的烈士。 现在,下洋烈士陵园里,67 位烈士的墓碑立在青松中间。 这场打了 8 个月的剿匪战,随着 “铜菩萨” 余大昆被消灭,总算结束了。 那些在草房里出现的女特务,还有她们没完成的 “反攻计划”,就这么消失在闽中的大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