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这一年,鲁迅花3000大洋买了一套四合院,邀请弟弟全家入住。怎料,因为弟媳一句羞

这一年,鲁迅花3000大洋买了一套四合院,邀请弟弟全家入住。怎料,因为弟媳一句羞臊的话,弟弟捡起一个香炉砸向鲁迅,并怒道:以后没事别来我家!从此,鲁迅净身出户,被赶出了家门。 1919年,鲁迅在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11号买了座四合院,花了3500银元。这房子不小,三进院落,28间房,占地四亩,够气派。他把这当成个大计划,想让全家人都搬进来一起住。母亲鲁瑞、妻子朱安从绍兴过来,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两家也陆续入住。鲁迅自己住正房,周作人一家在后院,周建人一家在西跨院。刚开始,大家和和气气,鲁迅还在书房里写出了《阿Q正传》《故乡》这些名作,家里来往的都是蔡元培、胡适这样的大人物,气氛挺好。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周作人的老婆羽太信子管家务,这人花钱大手大脚,爱买绸缎、首饰,啥贵的来啥,把周作人的工资花得一干二净,还得借钱过日子。鲁迅呢,每个月拿自己的薪水贴补家里,可他是个节俭的人,看不惯羽太信子这作风,难免心里有疙瘩。 到1923年,政府拖欠工资,家里经济更紧张了,鲁迅的存款都快掏空了。羽太信子还不满意,私下里对鲁迅冷嘲热讽,嫌他小气,甚至不让孩子拿鲁迅给的东西,说是“脏”。她还把自己的亲戚接过来住,生活搞得完全日本化,开销更大。鲁迅劝过周作人管管,可周作人啥也没干,矛盾就这样埋下了。 1923年7月,事情终于炸了。羽太信子对鲁迅说了句特别难听的话,意思是他小气,丢周家的脸。这话捅了马蜂窝,周作人直接爆发,抓起个香炉就砸向鲁迅,还喊:“以后没事别来我家!”鲁迅没还手,也没多说啥,当场收拾东西走人。没几天,周作人还写了封绝交信,7月19日送到,说得很绝:“别来后院,没啥好说的。”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替鲁迅觉得冤,可也没办法。从那以后,兄弟俩彻底断了联系,八道湾的家算是散了。 鲁迅被赶出去后,先搬到砖塔胡同61号住着,1923年8月的事。1924年5月,他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买了个小院子,花了800银元,只有六间房,简陋得很。他在这儿翻修了一下,住了下来,继续写东西。《彷徨》《野草》这些作品都是那时候弄出来的,笔锋越来越犀利,专挑社会毛病下手。1926年,北京待不下去了,他先去厦门大学教书,后来到中山大学。1927年10月,他带着一身疲惫到了上海,算是安定下来。 在上海,他认识了许广平,俩人1927年开始一起生活,1929年生了个儿子周海婴。鲁迅没闲着,搞左翼文化运动,弄了《语丝》《奔流》这些刊物,还带出了瞿秋白、柔石这样的年轻人。《故事新编》也在这时候写出来,杂文更是猛戳时弊。后来,1932年淞沪会战打起来,他带着家人躲了两次乱,1933年搬到大陆新村9号住。肺病一直折磨他,可他硬撑着写,直到1936年10月19日病死在那儿,55岁。全国都为他难过,喊他“民族魂”,名副其实。 周作人没走,留在八道湾四合院,书房叫“苦雨斋”,在那儿写了不少东西。1937年抗战爆发,北大南迁,他不走,留在北平,跟日本人混得近,干了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这些破事儿。1945年日本投降,他因为汉奸罪被抓,1949年1月放出来,住过上海学生家,后来回北京。晚年低调,搞点日本文学翻译,1967年5月6日在八道湾去世,82岁。他后来跟人说过,兄弟翻脸是误会,可从没公开讲清楚。路是他自己选的,晚年名声臭了,也怪不了别人。 羽太信子一直跟着周作人,家里的事儿她掺和不少。她花钱没数,挑拨也有一手,兄弟俩闹成这样,她推了一大把力。晚年她倒是没那么张扬了,生活简单点。1962年4月8日,她在北京大学医院因为冠心病死了,74岁。听说她死前还用绍兴话说了点胡话,周作人听了挺感慨。她在这场家事里,算是个让人头疼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