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9年6月24日上午8时,随着几声沉闷的枪响从肥东青龙场褚老圩传来,一代抗日

1939年6月24日上午8时,随着几声沉闷的枪响从肥东青龙场褚老圩传来,一代抗日名将,原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倒在了枪口之下。然而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杀死高敬亭的并非日军或是国民党,而是自己人... 说起高敬亭,得从他的老家讲起。他1907年8月12日出生在河南新县董店乡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脑子灵光,硬是靠着父亲和哥哥省吃俭用,上了几年私塾,能背“四书”“五经”,在村里算是个小秀才。可惜家里实在供不起,他读了六年就辍学,回家帮着种地、杀猪,偶尔还贩点小货贴补家用。1925年,他碰上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火种,同学梅光荣把他介绍给了共产主义者方进贤,从此他开始接触革命。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他二话不说就投了进去,1928年加入红军,1929年入了党,从此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洪流。 高敬亭这人,打仗有胆有谋,组织能力也不差。1929年秋,他带着赤卫军偷袭新集镇韩家山寨,用鞭炮吓唬敌人,一仗下来缴了一堆枪,名声一下子就起来了。1930年,他当上了光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来还兼了县委书记,搞了个光山独立团出来。1931年,他升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那时候他才24岁,可谓年轻有为。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他留守大别山,带着队伍打游击,硬是扛住了国民党的围剿。1934年,他重建红二十八军,带着这支队伍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四十五县来回折腾,把敌人拖得够呛,为主力红军争取了不少喘息的机会。 抗战爆发后,高敬亭带着红二十八军改编成了新四军第四支队,他当司令员,直接上了抗日前线。1938年5月,他在蒋家河口打了一场漂亮仗,20分钟干掉日军坂井支队20多人,自己这边一个没伤。这仗打得痛快,连蒋介石都发了嘉奖电,新四军的名头也更响了。高敬亭靠着这股硬气和脑子,成了抗战初期响当当的人物。 可好景不长,高敬亭的麻烦从抗战开始后就没断过。1937年,新四军奉命东进皖东,开辟新战场。可高敬亭不乐意,他觉得大别山是老根据地,地形熟,群众基础好,干嘛非要跑去平原跟鬼子硬碰硬?他这想法跟军部的命令对着干,叶挺、张云逸这些领导自然看他不顺眼。1938年3月,第四支队东移到巢湖一带,他因为牙疼回了双河镇休息。1939年5月,叶挺下了死命令让他东进,他磨磨蹭蹭带队出发,又写信说想回去,这下矛盾彻底炸了。 更糟的是“新开岭事件”。1937年,中央派人来纠正肃反错误,高敬亭心里不服气。1938年6月,他怀疑译电员江腾蛟跟军部告密,带着人把江腾蛟狠狠揍了一顿,逼着人家承认是“托派”。这事儿传出去,戴季英几个干部吓得跑了,军部彻底对他没了信任。 最后压垮他的,是“杨曹事件”。1939年2月,第四支队七团团长杨克志和政委曹玉福打仗时私吞了战利品,军部开了会批评,可没啥重罚。这俩人怕以后被算账,干脆带着人投了敌人。高敬亭觉得自己管教不严,压力山大,可这事儿也成了别人手里的把柄。 1939年6月初,高敬亭被叫到军部审查。叶挺他们给他列了仨罪名:不听指挥、搞分裂、管教失误。6月24日早上,他在褚老圩被公开宣布开除党籍、军籍,然后几声枪响,41岁的生命就这么没了。 高敬亭一死,第四支队被一分为二,徐海东、罗炳辉接手指挥。部队里人心惶惶,不少人私下嘀咕:这么个英雄咋就没了?他老婆史玉清听到消息差点没撑过去,后来被捕入狱,生下女儿高凤英。大女儿早夭,小女儿成了他唯一的后人。 这事儿当时没掀起啥大浪,可后来慢慢有了回声。1943年,刘少奇在延安问起这事,说是不是该送高敬亭去学习,而不是直接枪毙,透出点反思的意思。1975年,高凤英给毛主席写信喊冤,毛主席批了调查,觉得这事儿主要怪项英,处理得不好。1977年,总政治部发文给高敬亭平反,1980年他的骨灰在合肥安葬,总算得了个公道。 高敬亭这人,打仗是真行,功劳不小,可脾气倔,认准的事儿就不松口。他跟军部的分歧,说白了就是战略思路不一样,他想守老窝,军部要他出去闯,结果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再加上“新开岭”和“杨曹”这两件事儿,他的形象在领导眼里彻底崩了。枪毙他,确实有点下手狠,可那年头,革命队伍里容不得半点疑心,生死抉择往往就在一瞬间。 这事儿也让人想想,革命不是喊口号就行,内部的团结比啥都重要。高敬亭的死,是个人悲剧,也是那时候环境的缩影。他不是完人,有功有过,可他的贡献,谁也抹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