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4年,毛主席打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战,81岁高龄仍抱病指挥,给中国换来了数十年的和平。 (参考资料:2012-08-06 济南日报——毛泽东一生中决策的最后一仗:同意打西沙海战) 1974年,南海上空阴云密布,当时盘踞在西沙和南沙的南越军队,行事愈发嚣张,他们不仅侵占了中国六个岛礁,还接连在海上撞我渔船、抓我渔民。 面对这般挑衅,中国外交部在1月11日发出了严正警告,重申了“西沙、南沙、中沙、东沙群岛是中国领土”这一铁打的事实。 可是,南越当局似乎把这份警告当成了耳旁风,反而变本加厉,1月15日,他们派军舰悍然侵入西沙永乐群岛,对着飘扬中国国旗的甘泉岛开炮,打死打伤岛上民兵和渔民。 两天后,南越军队更是直接登岛,扯下了中国的国旗,局势迅速升级,皮球很快被踢到了北京的最高决策层。 1月17日深夜,周总理预感战事将近,在向总参问明情况后,他与叶剑英元帅一同将报告呈送给了毛主席,报告的核心很明确:必须通过加强巡逻和相应的军事手段,保卫西沙。 此时的毛主席已是81岁高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甚至自嘲快要“见马克思”了,但当这份事关国家主权的报告放在眼前时,他那双眼睛依旧锐利。 仔细看完报告,毛主席只批了两个字:“同意”,随即又掷地有声地补充道:“看来,不打一仗,不足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中央决心已下,具体执行的担子落在了叶剑英和邓小平肩上,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当时刚刚复出,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不过十几天,西沙海战,也成了他时隔七年之后指挥的第一个军事行动。 一到总参作战部,邓小平没有半句废话,听完汇报后,开口便直奔主题:“先明确一下指挥关系,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 紧接着,邓小平口述作战命令,参谋复诵后,他亲自改动几个字词和标点,再问众人有无意见,现场一片沉静,一份份精准的电报就这样发往前线,拉开了海战的序幕。 1月19日上午,南越四艘军舰率先开火,然而,这场战斗的进程快得超乎他们想象,仅一个小时,南越三艘军舰便遭重创,仓皇逃离,11点半左右,中国海军的增援舰队赶到,将南越最后一艘军舰也送入了海底。 远在北京坐镇的邓小平收到战报,捻灭了手里的香烟,平静地说:“我们该吃饭了吧?” 可就在离开作战值班室前,邓小平给广州军区发去了真正的“压轴任务”:扩大战果,收复被占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 这一仗,中国海军以极小的代价,不仅打赢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对外海战,更重要的是,一举实现了对整个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西沙一战打出了几十年的安宁。 从毛主席的战略决断到邓小平的临阵指挥,再到一线官兵的浴血奋战,南海自卫反击战,打的不仅是侵略者,更是打出了中国捍卫海洋权益的决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