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对付中国, ​真正的杀招根本不是打仗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凯·贝利·哈奇森表言论称

对付中国, ​真正的杀招根本不是打仗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凯·贝利·哈奇森表言论称:与中国直接一场仗打下去是没有胜算的,因为他们的人多,军队也庞大,而且还有核武器。可与之斗智斗勇。 ​她建议,不拿钱给中国投资,不和他们贸易,不让他们的商品进入市场,让他们赚不到钱,让他们的经济发展下来,慢慢衰退,从而影响他们的军事发展和对外的影响力。 你知道美国超市里的圣诞玩具、日常家电,有多少是中国造吗?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消费品超过4000亿美元,小到儿童穿的运动鞋,大到家庭用的洗衣机,七成以上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哈奇森说“不让中国商品进市场”,可真这么干了,美国消费者首先得面对物价飞涨——之前特朗普加征关税,光儿童家具的价格就涨了23%,不少家庭只能推迟给孩子换床;超市里的节日装饰品,原价10美元的现在要卖15美元,民众骂声一片。这种“杀敌先伤己”的招,哪是困中国,分明是给美国自己人添堵。 再说“不拿钱给中国投资”,这话说得好像美国企业都愿意听似的。特斯拉上海工厂去年产值突破800亿元,占特斯拉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马斯克去年还专门来中国谈扩建;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养活了上百万工人,连芯片代工都要依赖中国台湾的企业,而中国台湾的企业又离不开大陆的市场和原材料。你让美国企业撤资?特斯拉要是撤了上海工厂,全球电动车交付量得跌四成;苹果要是断了中国供应链,新款iPhone至少得推迟半年上市。美国企业不是傻子,放着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不用,跑去别的地方从零开始?根本不现实。 哈奇森大概忘了,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靠别人投资才能发展”的国家了。现在中国的内需市场有多能打?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7万亿元,光新能源汽车就卖了336万辆,比整个欧洲的销量还多。就算外部市场有波动,14亿人的消费需求就能托住经济基本盘。更别说中国还在主动扩大开放,进博会一年比一年热闹,今年有超过150个国家的企业来参展,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化妆品、巴西的牛肉,都想抢中国市场的份额。美国不投,有的是国家愿意来;美国不买,有的是国家愿意买,这种“单打独斗”的封杀思路,早就跟不上全球合作的节奏了。 还有个细节特别讽刺:哈奇森说“让中国经济衰退”,可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比美国和欧洲加起来还高。非洲的铁路、东南亚的港口、中东的光伏电站,很多都是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也让中国的技术和商品有了更多出口渠道。美国想切断中国的“赚钱路”,可中国早就把路修到了全世界,不是美国一家能堵得住的。 说到底,哈奇森的建议就是把全球经济当成零和博弈的棋盘,忽略了产业链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中国的经济韧性,不是靠美国投资和市场堆起来的,是靠14亿人的勤劳、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不断升级的技术实力撑起来的。美国想靠“不贸易、不投资”困死中国,最后只会发现:自己困不住别人,反而把自己的企业、消费者都拖进了麻烦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