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历史性时刻将至,官员称要“修理”3个国家,中国不会不管 眼下美国政坛气氛有点炸锅,什么叫历史性时刻?这回真要见识到了:一边是白宫可能48小时内直接关门歇业,一边是五角大楼史上罕见地把全球的美军将领召回本土“开大会”。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美国商务部长突然开口,点名要“修理”印度、巴西、瑞士。 大家都知道,国际政治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狠话,这场风暴背后,既有美国自己的焦虑,也把全球贸易格局搅得一地鸡毛,中国这回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美国的这波“历史性操作”,先得看清楚内忧外患的底色。 说到政府停摆,原因其实很“美式”:国会两党死磕,预算案迟迟谈不拢,特朗普政府眼瞅着要到10月1日就没钱花,绝大多数联邦雇员要停薪回家。 说白了,美国两党关系现在已经不是鸡同鸭讲,简直到了互相拆台的地步。预算案谈崩,政府停摆成了家常便饭,这背后是深层的体制裂痕。 白宫和国会僵持不下,特朗普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大家心平气和。媒体天天倒计时,华盛顿的气氛就像锅里的热油泼到水一样,一触即炸。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动作更让人觉得不对劲。9月30号这天,全球美军将领被紧急召回本土开会,规模大得离谱。五角大楼防长赫格塞思讲话,特朗普本人也要出席。 外头有不少风声把这次集会类比成1935年德国那种大场面,说是“忠诚大会”,其实担心的就是军队被政治化,甚至有人觉得这有点挑战美国长期以来的文官治军传统。 军队和政治拉扯,给外界的感觉就是:美国不仅内政乱,军方也在重新划分站队,这种大环境下,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都成了问号。内忧外患交织,正好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强硬埋下了伏笔。 就在国内一团糟的时候,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突然抛出重磅话题,说要“修理”印度、巴西、瑞士。理由说得很直接,这三个国家在贸易上“损害了美国利益”。 表面上看,这只是贸易争端的老调重弹,其实背后门道很深。印度和巴西,这俩新兴经济体和中国关系密切,都是金砖组织的骨干成员。 美国这番操作,多少有点敲打中国“朋友圈”的意味,想趁着自己国内有点乱,顺带在外头找找存在感。 印度、巴西这几年跟中国在经贸、科技、能源等领域合作得很火热,美国当然有点坐不住,想用强硬手段给他们上点“规矩课”。 再看瑞士,这个中立国家为什么也被点了名?其实瑞士在金融和奢侈品贸易上一直和美国有竞争。瑞士的银行业以避险和中立著称,很多资本都往那里跑,这让美国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有意思的是,卢特尼克这回专门绕开了中国,没敢直接点名。其实原因不难理解。 中美现在正处于贸易谈判的敏感时期,美国高科技产业,特别是像F-47六代机等高端项目,不少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还真得靠中国供货。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现在不敢随便把矛头对准中国,怕引火烧身。中国在稀土等领域的地位,美国不得不掂量掂量,这一招“点名修理小伙伴,避开老大哥”,算是一种现实权衡。 中国在这场风波中不会不管,其实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全球格局使然。金砖国家的合作本来就是为了抵御外部压力,美国现在一出手,等于是给组织添堵。 中国作为金砖重要一员,维护集体的利益和团结是自然的选择。印度、巴西和中国贸易往来紧密,美国一旦搞事情,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出口和原材料供应,牵一发动全身,哪能袖手旁观。 更现实的是,金砖国家现在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美国这一波操作,反而可能让金砖更抱团。 瑞士作为中立国,本来就是国际秩序稳定的象征,中国对瑞士被无理打压,自然也有话要说。中国支持世界各国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反对谁想当“世界警察”就随便点名批评别人,这种态度很清楚。 应对上,中国有不少手段可以用。金砖国家机制下,肯定会加强内部协作,莫迪和卢拉也不太可能单独对美妥协。之前几次国际贸易摩擦,金砖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抱团”属性。 多边舞台上,比如WTO,中国也会和受影响国家一起发声,强调规则和公平。 针对瑞士,中国或许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以协调和声援为主,但维护国际公认的经贸秩序是不会变的。这种做法既照顾大局,也符合中国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 美国的“修理”名单和这场大规模将领大会,怎么看都像是内外交困下的“甩锅”操作。想把内部的问题对外转嫁,但碰上了金砖国家和中立国这样不好惹的对手,效果未必理想。 中国的参与,既是维护自己利益,也是对全球公平秩序的坚守。现在的世界早不是一家独大,谁都不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美国这波操作,结果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贸易这场大戏还远没到结尾,谁能掌握主动,还得看谁能真正团结伙伴、遵守规则。 参考资料:全球美军将领下周集结,“秘会”主题曝光 2025-09-28 11:26·海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