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如果中日开战,24小时内能全歼日本吗?说白了,中日真开战,24小时全歼日本是做梦

如果中日开战,24小时内能全歼日本吗?说白了,中日真开战,24小时全歼日本是做梦,但24小时让日本跪下求和倒是有可能! 先得把话挑明,“全歼”和“打服”完全是两码事,全歼是要占领全境、解除所有武装、控制每一寸土地,这需要地面部队一寸寸推进,日本那复杂的地形就是天然堡垒,73%的国土都是山地丘陵,自卫队哪怕躲进九州的深山或北海道的密林里打游击,都能拖很久,想想美军在阿富汗打了20年都没能彻底清剿武装分子,就知道这种“地毯式占领”有多不现实。 但打服不一样,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是关键节点的摧毁能力,只要把它的眼睛、耳朵、手脚全打断,让它指挥失灵、武器用不了、补给进不来,再强硬的政府也得掂量掂量。 真开打,第一步绝不是派飞机军舰硬冲,而是先在无形战场解决问题——咱们的电子对抗部队早就不是秘密了,光歼-16D电子战飞机挂载的干扰吊舱,就能在几百公里外压制日本的雷达系统。 要知道,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自动警戒管制系统(JADGE)全靠地面雷达组网,这些雷达要么部署在冲绳本岛的固定阵地,要么是机动式的“爱国者”雷达车,一旦被强电磁信号覆盖,屏幕上只会一片雪花,跟瞎了没区别。 之前俄乌冲突里“爱国者”拦截“匕首”的神话看着唬人,但日本最先进的PAC-3MSE拦截距离也就100公里,拦截高度35公里,面对能在临近空间变轨滑翔的东风-17,根本就是“看得见拦不着”,更别说咱们的电子战还能篡改它的制导信号,让导弹打偏方向。 电子战瘫痪通讯和雷达后,导弹就得登场了,这可是咱们的拿手好戏。日本的联合参谋部在东京市中心,横须贺军港停着“出云”级航母,冲绳的嘉手纳基地有美军侦察机,这些关键节点早就被卫星盯得死死的。 东风-15C钻地弹精度能控制在10米以内,打地下几十米的指挥所跟点名似的;东风-21D射程两千多公里,在东海就能瞄准横须贺的军舰,根本不用靠近日本部署的12式岸舰导弹射程圈。 更狠的是巡航导弹,轰-6K能带6枚长剑-10,从浙江起飞半小时就能到东京,专门打电力枢纽和通信中心。 接下来得掐断它的补给线,日本这岛国天生的软肋就是资源,80%的石油从中东进口,全靠油轮运到东京湾和大阪港。2025年日本虽说囤了232天的石油储备,分散在福井县的地下岩洞和沿海油库,但这些储备库根本藏不住。 咱们的长剑-10巡航导弹能精准炸穿油罐,就算没全炸掉,宫古海峡、对马海峡一被封锁,新的油轮根本进不来。而日本自卫队的12式岸舰导弹号称能封锁水道,可它的发射车要靠卡车运输,咱们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天上盘旋,发现一辆炸一辆,跟打移动靶似的。 没有石油,战斗机飞不起来,军舰出不了港,自卫队手里的武器再先进也是废铁,1941年美国禁运石油就逼得日本铤而走险,现在要是24小时内断了油,比当年的压力还大十倍。 日本34套“爱国者”PAC-3看似不少,可分摊到四个大岛,每个关键节点也就一两套,咱们一波导弹齐射就能饱和攻击,剩下的漏网之鱼也被电子战搅得没法瞄准;陆上自卫队那16个装备03式防空导弹的中队更别提了,这导弹最大射程才50公里,射高10公里,连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都拦不住,2015年测试时勉强打下超音速靶弹,真到实战里根本不够看。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所谓“远程导弹”,12式改进型号称射程超1000公里,可至今还没量产,就算有几枚试验弹,发射阵地早就被卫星锁定,刚点火就得被反导导弹拦截。 对比一下当年的科索沃战争,北约用78天空袭打服南联盟,靠的还是常规轰炸,咱们现在有电子战、导弹、无人机的立体打击体系,速度自然快得多。 24小时里,先花3小时瘫痪雷达通讯,再用6小时炸烂指挥中心和军事基地,接着6小时封锁海峡、摧毁油库,最后9小时持续打击残余防御点,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日本政府连跟外界通话都困难,更别说组织抵抗了。 说到底,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比谁的兵多、谁的地盘大,而是比谁能更快打断对方的体系。日本把“爱国者”和岸舰导弹摆得跟圣诞树似的,看着唬人,可这些都是“点防御”的死靶子,咱们的体系打击是“面覆盖”的活棋,一出手就端掉它的根。 所以说24小时全歼是做梦,但要让日本在24小时内认清现实、低头求和,还真不是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