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了。 立陶宛新总理鲁吉涅内上任才半个月,就急着喊话要改善对华关系,可话里话外全是矛盾。一边说想修复关系,一边又咬死不肯撤掉那个涉台“代表处”,甚至反过来要求中国先让步。 这种“施压式求和”的操作,把这个小国的尴尬处境暴露得明明白白。 2021年的立陶宛可不是这副模样。当时他们仗着有美国撑腰,铁了心要在台湾问题上踩红线,不仅允许台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还故意在名称里用“台湾”二字挑衅中国。 中国没惯着这毛病,直接把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那时候他们还嘴硬,立陶宛外长甚至放话说“不怕中国制裁”,结果三年后被现实狠狠打脸。 这三年里,立陶宛算是把苦头吃了个遍。以前他们的奶制品、琥珀饰品、木材加工品在国内还有些市场,结果关系一降,这些商品想进中国市场,手续比登天还难,光检疫标准就卡掉了大半订单。 有个立陶宛奶企老板去年接受采访时还抱怨,以前每年能往中国卖两千万欧元的奶酪,现在连十分之一都卖不出去,工厂裁了快一半工人,政府给的补贴连水电费都不够付。 更亏的是他们本来想蹭中国 “一带一路” 的红利,跟中国企业谈好的港口改造项目、农产品加工合作,全因为这档子事黄了,眼睁睁看着隔壁波兰、拉脱维亚靠着跟中国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只能干着急。 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立陶宛对华出口暴跌60%,木材企业成片倒闭,首都维尔纽斯的失业率飙升到15%,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跑到波兰、德国打工。立陶宛中小企业协会警告说,再这么下去,连他们的“国宝”激光技术产业都要跑路了。 更讽刺的是,立陶宛民众想申请赴华签证,现在必须坐7小时大巴去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来回折腾三天才能办好,不少企业主抱怨“生意还没做成,路费就花了半个月工资”。 就连欧盟内部,立陶宛也成了 “麻烦制造者”。欧盟跟中国的贸易额每年几千亿欧元,立陶宛这么一闹,中国对欧盟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时,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立陶宛的农产品出口。欧盟其他国家没少私下埋怨,德国、法国的外交官不止一次劝立陶宛 “别再折腾”,可那会儿立陶宛政府还嘴硬,说 “要坚守价值观”,结果到最后,价值观没换来好处,反而把自己的经济拖得越来越差,国内失业率涨了快 3 个百分点,老百姓怨声载道。 在这种压力下,立陶宛政府终于绷不住了。新总理鲁吉涅内刚上台就急着喊话,但他的“改善关系”方案却充满了傲慢:一方面承认“台湾代表处”是“外交错误”,另一方面又说“改名不现实”,甚至要求中国先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种“我犯错你买单”的逻辑,连欧盟都看不下去了。德国外长私下批评立陶宛“在用国家命运玩火”,法国更是直接表态“不会为立陶宛的错误背书”。 中国的态度始终清晰:想恢复关系,先关掉那个涉台“代表处”。这是底线!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连立陶宛的北约盟友都不敢否认。 立陶宛的教训,给那些想在中美之间玩火的国家敲响了警钟。中国从来不会主动欺负小国,但也绝不容忍任何国家侵犯自己的核心利益。立陶宛以为靠“台湾牌”就能换取西方支持,结果却发现自己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现在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意识形态的执念,老老实实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更长时间的冷落和更深重的经济危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