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占便宜的,最后,都占不到便宜。越南,用23年的时间,给全世界,上了这一课。它以为,国家基建,可以靠“耍心眼儿”。结果,当邻国,都靠着中国的务实,通上了高铁时,它,还在为自己当年的“小聪明”,支付最沉重的代价。 2001 年,当越南正式提出要修建一条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时,周边不少国家还在为基建资金发愁,可谁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条本该成为越南交通枢纽的铁路,却成了该国基建史上最 “尴尬” 的存在。 当时,越南计划修建的这条高铁,起点是首都河内,终点是南部的胡志明市,全长大概 1570 公里。这个项目一出来,就吸引了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参与竞标。 中国给出的方案里,不仅承诺提供技术支持,还考虑到越南的经济情况,提出了相对灵活的贷款政策,而且当时中国高铁已经在国内有了不少成熟的运营线路,技术稳定性有目共睹。 可越南却一门心思觉得日本的技术更 “先进”,还想着能从日本那里拿到更多 “优惠”,甚至觉得中国的合作条件里 “隐藏成本” 高,转头就和日本谈合作。 2006 年,越南和日本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当时日本承诺提供低息贷款,利率大概在 0.7% 左右,还款期限长达 40 年,还包含 10 年的宽限期。越南当时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可他们没算明白,日本的高铁技术虽然有一定优势,但适配越南的地理环境需要大量改造。 越南多山地和河流,地质条件复杂,日本的技术方案需要重新设计桥梁和隧道,这就导致项目成本一路飙升。原本预估的造价大概是 560 亿美元,可没过几年,就涨到了 800 多亿美元,这还不算后续的维护成本。 更让越南头疼的是,日本的施工效率远不如预期。按照最初的计划,这条高铁应该在 2018 年就能部分通车,可直到 2020 年,项目的征地工作还没完成一半。 越南民众因为征地补偿问题多次提出异议,加上日本施工方频繁更换团队,施工进度一拖再拖。反观周边国家,比如老挝,2015 年和中国合作修建中老铁路,中国不仅快速完成了勘测设计,还帮助老挝培训了大量铁路技术人员。 中老铁路全长 1035 公里,2021 年 12 月就正式通车了,通车后老挝从 “陆锁国” 变成 “陆联国”,每年光是旅游和物流收入就增长了不少,国内的经济也跟着活了起来。 再看泰国,和中国合作的中泰铁路项目,虽然也遇到过一些小波折,但中国施工团队根据泰国的实际情况调整方案,采用 “分段建设、分段通车” 的模式,2023 年已经实现了部分路段的试运行,极大方便了当地民众出行,也带动了沿线产业的发展。 而越南那条高铁,到 2024 年的时候,还只是完成了几个桥墩的建设,距离通车更是遥遥无期。 这些年,越南为了支撑这个高铁项目,不得不压缩其他基建的预算,比如公路修缮、港口升级等都受到了影响。而且因为项目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越南还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这又让自己背上了更多的债务负担。 反观中国,这些年在高铁 “走出去” 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务实合作的原则,不管是和老挝、泰国的合作,还是和欧洲、东南亚其他国家的项目,都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不搞 “霸王条款”,也不藏着掖着技术,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合作国家提升基建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高铁的技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截至 2023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 4.5 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还研发出了适应高寒、高海拔、大风沙等不同环境的高铁车型,技术兼容性和适应性越来越强。 在国际合作中,中国不仅提供高铁建设服务,还会帮助合作国家建立铁路运营管理体系,培养本地人才,真正做到 “授人以渔”。 现在再看越南,花了 23 年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连一条完整的高铁线路都没建起来,反而错过了和中国合作的好机会,看着周边国家靠着中国的务实合作实现了基建升级和经济发展,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当初的 “小聪明”。 其实不管是国家发展还是项目合作,耍心眼、想占便宜的想法从来都不现实,只有秉持诚信、务实的态度,选择真正靠谱的合作伙伴,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那么大家觉得,越南如果当初选择和中国合作修建高铁,现在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要是你是越南当初的决策者,面对这样的合作选择,又会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