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胡志明市

中国拒绝技术转让后,日本接盘越南铁路项目,越南总理范明政这次真以为捡到宝了,宣布

中国拒绝技术转让后,日本接盘越南铁路项目,越南总理范明政这次真以为捡到宝了,宣布

中国拒绝技术转让后,日本接盘越南铁路项目,越南总理范明政这次真以为捡到宝了,宣布高铁动工在即,可他恐怕忘了掂量一下,接盘的是谁,付账的又是谁。越南修高铁的念头,早在2001年就有了,这条南北高铁全长1541公里,从河内到胡志明市,设计时速350公里,说是“国家命脉”一点不夸张,可25年过去,连一寸铁轨都没铺上,为啥?因为越南既想“白嫖”技术,又不想掏钱、担风险。最早,越南找上中国,说如果中国来修,得把核心技术教给他们,还要帮他们培训工人,材料、服务都得优先用越南的。中国一听就乐了,核心技术是国家命根子,哪能说给就给?越南不甘心,转头又找日本,想着“新干线”名气大,说不定能实现“弯道超车”。可日本不是“冤大头”,日方开出的条件是:修可以,但钱得越南出,技术不能转让,材料必须优先买日本的。更狠的是,报价从560亿美元涨到670亿美元,工期30年,修到2041年才能全线通车,越南的“空手套白狼”计划,彻底泡汤。日本为啥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不是因为“亚洲兄弟情”,而是看中了越南的长期市场和地缘价值,但日方心里也有本账:越南穷、信用差、施工能力弱,若不设高门槛,项目肯定烂尾。于是,日本提出了“三不原则”:技术不转让、付款不延期、标准不降低,比如,越南地质复杂,盾构机穿硬岩效率极低,日本新干线系统根本没针对这种地形优化;再比如,日本用标准轨,越南现有铁路是米轨,未来想全国联网,还得再砸钱改造。更搞笑的是,越南和日本合作14年,只修成了一条10公里的“摆设铁路”——因为技术不匹配、钱不够,至今没法运营。日本还通过JICA的报告建议越南:“要不把时速降降,省点钱?”可越南死活不同意,非要“高标准”,结果项目越拖越难搞。就算日本愿意修,越南自己也有一堆“硬伤”解决不了。光是钱日本都砸不起,670亿美元,相当于越南每年砸15%的GDP进高铁,还得同时管教育、医疗、农村建设,钱从哪来?日本虽然答应贷款,但利息高、还款年限短,越南财政早就喘不过气了。该项目需征用5800公顷土地,涉及12万户居民。依照越南法律,补偿款仅为市场价的30%-50%,民众定然不满,2024年河内便因征地引发群体事件,如今范明政急于动工,民众抵触恐愈演愈烈。越南虽然凑了支本土工程队,能修路基、挖隧道,但信号、控制系统这些关键技术,还是得靠外国,配套产业链不成熟,工人经验不足,施工进度慢得像蜗牛,质量还参差不齐。而且越南现在正在搞政府改革,裁了12万基层公务员,地方权力结构乱成一锅粥,中央说“动工”,地方可能拖半年;中央要“征地”,地方可能“阳奉阴违”,这种环境下,高铁项目能顺利才怪。中国的高铁为啥能成功?因为我们坚持“互利共赢”:在老挝、印尼,中国不仅给钱给技术,还帮着培养人才、建产业链,让伙伴国能自己“造血”,而越南的“空手套白狼”思维,只会让合作伙伴敬而远之。越南真想修高铁,得先放下幻想,脚踏实地,范明政在讲台上宣布动工时间时,可能忘了这条高铁早就在过去25年里“启动”过无数次,每一次,都被现实狠狠拉了回来,这一次,恐怕也不例外。

地铁设计:成立海外事业部,签署越南胡志明市轨道项目合同

投资者提问: 有哪些一带一路项目 董秘回答(地铁设计SZ003013): 您好!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于...近期,公司联合体签署越南胡志明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项目合同,具体信息请以公司公告及官方新闻为准。感谢您的关注!
分析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得出的结论:1、中国断崖式第一,比后面9个国家的

分析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得出的结论:1、中国断崖式第一,比后面9个国家的

分析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得出的结论:1、中国断崖式第一,比后面9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世界工厂、贸易大国的地位无可撼动!2、越南表现亮眼,来到了第六,胡志明港以920万标准箱排名世界港口第22位,整个越南增长率超过16%,是前十国家中最快的增长率!越南借中国的贸易转移产业,尝到了甜头!3、前十国家中,5个发达国家,5个发展中国家。4、前十国家中,亚洲是世界贸易枢纽,除了西班牙和美国,其他8个国家都是亚洲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简直是贸易怪兽!5、新加坡2024年GDP排名全球第31名,集装箱吞吐量却是第3,再次证明新加坡是一个港口国家。6、印度想平替中国的初级制造业,也很难,效果差强人意,数据骗不了人!
外国飞机上盗窃,高水平!在越南岘港至胡志明市的航班上,有一位叫韩强的国人,见

外国飞机上盗窃,高水平!在越南岘港至胡志明市的航班上,有一位叫韩强的国人,见

外国飞机上盗窃,高水平!在越南岘港至胡志明市的航班上,有一位叫韩强的国人,见到了同机的两位外国乘客的旅行包鼓鼓囊囊的,顿时心生歹意,窃取了人家价值6000万越南盾的钱财。不过他的举动被同机乘客录相举报,在空警的搜查下,发现他把钱财放在另一名乘客陈和平的座位前方的口袋里。陈和平也被当作同伙,一同关押了起来。后来韩强被判2年有期徒刑;陈和平因证据不足,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境。这两个家伙,真是丢尽了国人的脸!小偷小摸本就令人不齿,更何况公然在飞机上作案。越南以前是我们的世仇,本身对国人就有看法,这下又让人抓住了把柄!为什么这种素质的鸟人,能出国到处旅游,而我们这种老实本分的,连捡到钱都要上交的,却窝在家乡,连出省游都要打算半年!
从19.2亿出口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是人性的恶!在越南胡志明市街头

从19.2亿出口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是人性的恶!在越南胡志明市街头

从19.2亿出口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是人性的恶!在越南胡志明市街头,整天轰鸣的摩托车流像条钢铁河流,可很少有人知道,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摩托车的天下。巅峰时出口额冲到19.2亿,市场份额占了80%,几乎每5辆摩托车里,就有4辆来自中国。如今再看,街头跑的大多是日本摩托,中国品牌早已踪迹难寻,而把这大好市场拱手让人的,不是日本的技术碾压,而是中国厂家自己的短视与贪婪。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初,中国摩托车产业正处黄金期。国内马路上满是摩托车身影,骑一辆铃木(当时多为国内合作生产)能引来旁人羡慕的目光,出口更是势头迅猛。越南作为东南亚重要市场,当时经济起步,对廉价实用的摩托车需求激增,中国摩托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抢占市场:125cc的摩托车,中国品牌卖3000多块,比日本品牌便宜近一半,加上轻便耐用,很快成了越南民众的首选。那时中国摩托企业扎堆往越南发货,重庆、广东的厂家订单排到半年后,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2002年前后更是创下19.2亿的纪录,市场份额稳稳占住80%。越南街头的出租车、送货的小商贩、上班族,骑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不少企业还计划在越南建组装厂,想把优势扎得更稳。可谁也没料到,这场辉煌只持续了短短几年。最先露出裂痕的,是中国厂家自己的“作死操作”。为了抢订单、压成本,不少企业开始偷工减料:本该用厚钢板的车架换成薄铁皮,合格的刹车零件换成劣质品,甚至连发动机里的齿轮都能省料。有越南商贩回忆,当时买的中国摩托,骑半年就开始出毛病,车架生锈、刹车失灵是常事,“修的钱比买的钱还多”。更要命的是售后,中国厂家只想着卖货,根本不管后续服务。越南消费者买中国摩托,只能拿到1年质保,出了问题找经销商,要么推三阻四,要么配件断货;而日本本田、雅马哈很快抓住机会,不仅把摩托质量做得扎实,还推出5年超长质保,承诺“免费维修、上门服务”,甚至在越南建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配件供应又快又全。一对比,越南人自然转向日本品牌。2005年起,中国摩托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开始断崖式下跌,从80%掉到30%,再到2010年的不足5%。曾经挤满中国摩托的越南经销商,纷纷换成日本品牌的招牌;中国厂家的组装厂计划胎死腹中,已投产的也因为订单太少,只能草草撤厂。到后来,越南街头再难见到全新的中国摩托,只剩零星几辆老旧车型在苟延残喘。有人说“是日本技术太厉害”,可当时中国摩托的技术虽不如日本顶尖,但满足越南民众的日常需求绰绰有余。真正把市场弄丢的,是中国厂家的“短视”,为了眼前的利润,不惜牺牲品质与口碑,把“中国制造”的招牌砸得稀烂。他们以为“低价就能赢”,却忘了消费者要的是“便宜又耐用”,不是“便宜却短命”。如今再看,中国摩托产业早已风光不再,国内马路上难寻摩托车身影,海外市场也没了当年的锐气。而越南的日本摩托工厂,还在源源不断地生产,5年质保的承诺至今没变。这场从19.2亿出口到败走越南的落差,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人性的贪婪与短视。信源:从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我们自己——懂车帝
越南胡志明市第7郡,紫霞把女儿送进黎文八双语小学,学费一年1.2万美元,已交。

越南胡志明市第7郡,紫霞把女儿送进黎文八双语小学,学费一年1.2万美元,已交。

越南胡志明市第7郡,紫霞把女儿送进黎文八双语小学,学费一年1.2万美元,已交。小赵还在国内微博发长文“澄清”,网友刷屏:“别码字了,飞过去!“受气走的媳妇,你等她低头?机票广州往返河内含税800元,落地签25美元,他...
越南终于醒悟了!不再逼着东大转让高铁技术了,起初越南骄傲的很,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

越南终于醒悟了!不再逼着东大转让高铁技术了,起初越南骄傲的很,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

越南终于醒悟了!不再逼着东大转让高铁技术了,起初越南骄傲的很,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让几个国家斗来斗去,最后自己拿好处,还让对方把技术交给他们,但发现根本没人搭理,这才明白自己远没有东大那样的吸引力。小国玩大国博弈,到底能捞着啥,就说越南吧,这几年雄心勃勃要修南北高铁,从河内到胡志明市全程1500多公里,预算一度拍到648亿美元。先是拉着日本谈,又暗戳戳撩中国,还想让欧洲报价,核心就一条:谁想接这单,必须转让高铁技术,结果折腾十几年才发现根本没人搭理他这套玩法。越南这高铁梦,其实从2010年就开始了,当时日本抢先签了可行性研究合同,帮越南做规划、设计路线。越南一看日本这么积极,心态立马飘了,开始疯狂加条件:要技术转移、要本地化生产、甚至要日方承担超支成本。日本一听直接摇头,新干线技术是国宝级资产,怎么可能白送,谈了几轮,越南转头又找中国试探,但中国“一带一路”项目虽多,技术转让却从不白给。2022年越南甚至放风说“考虑欧洲供应商”,但德国法国一听条件就撤了,赔钱赚吆喝,谁干啊!而如今越南突然醒悟,原因就一个字:穷,648亿美元相当于越南2023年GDP的20%以上,根本掏不起,再加上这几年全球经济低迷,外资对越南基建越来越谨慎。日本原本答应提供ODA(官方开发援助)贷款,但利率和还款条款苛刻,越南国会内部吵翻天,拖到2023年终于承认:原计划泡汤,只能分段建设,先搞河内-荣市段,而且不再强求技术转让。再说难听点:越南太拿自己当盘菜了,它以为能像中国当年那样“市场换技术”,但中国有14亿人口和完整产业链,越南只有1亿人口且制造业依赖外资。日本愿意帮越南,根本不是稀罕那点订单,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但越南反复横跳,日本也烦了,2024年明确说“优先考虑盈利项目”。到了今年,越南终于务实了,今年初访问中国时,重点谈的是标准轨铁路衔接和中越边境基建,没再提技术转让。说白了,就是认清了现实:东南亚国家里,只有中国能自主搞高铁,其他国家要么买整装产品,要么合作生产,想白嫖核心技术门都没有。国际关系本质是利益交换,越南想学中国用技术崛起,但忘了中国是靠全产业链+庞大内需撑起来的。现在特朗普重回白宫,搞“美国优先”,越南想靠美国制衡中国更难了,特朗普最近还骂越南“抢美国工作”,关税威胁都没撤呢,所以说啊这小国玩平衡术可以,但千万别把自己当棋手。
越南终于醒悟了!不再逼着东大转让高铁技术了,起初越南骄傲的很,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

越南终于醒悟了!不再逼着东大转让高铁技术了,起初越南骄傲的很,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

越南终于醒悟了!不再逼着东大转让高铁技术了,起初越南骄傲的很,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所以想学东大来个“一桃杀三士”,让几个国家斗来斗去,最后自己拿好处,还让对方把技术交给他们,但是越南跑遍了全球,发现根本没人搭理,这才明白自己远没有东大那样的吸引力。越南交通基础设施长期依赖殖民时期遗留的旧系统,速度慢、容量小,无法满足经济增长需求。2000年代后期,越南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美元,出口导向型模式要求更高效的物流通道。2009年,越南政府提出北南高速铁路方案,全长1570公里,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这条线路途经20多个省市,设置23个客运站和5个货运站,旨在缩短南北旅行时间至5小时,促进人员和货物流动。该计划源于对现有米轨铁路的升级需求,那套系统建于19世纪末,已难以支撑现代化运输。越南决策层通过内部评估,认为高铁能带动工业区和港口联动,提升整体竞争力。项目初期聚焦可行性研究,包括地质勘探和资金估算,但很快转向国际招标,寻求外资注入以分担压力。越南经济规模虽在增长,但公共债务高企,坏账问题突出,难以全靠国内资金推进。因此,政府派员出访,携带方案向潜在伙伴展示越南的战略位置和人口红利,强调项目能打开东南亚市场大门。越南起初对高铁项目抱有高期望,视其为吸引外资的磁石,计划通过竞标机制压低成本并获取核心技术。官员们模仿中国模式,邀请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企业参与,设定条件包括完整技术移交,如列车制造和信号系统。越南代表先接触日本,提出引入新干线技术,但日方评估订单规模小,仅需有限列车和配件,不足以支撑技术输出。随后转向法国阿尔斯通,展示TGV系统的适用性,却因市场深度不足遭婉拒。德国西门子也参与评估,指出越南需求远不及中国上万公里网络,无法回收投资。中国企业虽表达兴趣,但对无条件转让持谨慎态度,强调需匹配互利条款。越南多次调整方案,试图通过竞争机制诱导各方让步,但各国企业均保持距离。以往合作记录成为障碍,如河内都市铁路项目中,付款拖延导致投资者亏损。越南市场如浅池,配件需求零散,企业不愿冒险教会竞争者。招标过程历时数月,越南代表汇总反馈,承认吸引力有限,无法匹敌中国的高铁市场规模。招标挫折后,越南高铁计划在2010年国会审议中被否决,理由是投资额过大,超出财政承受力。项目虽暂搁置,但政府未放弃,多次重启讨论,逐步淡化技术转让要求。进入2020年代,越南经济持续扩张,对高效交通的需求更迫切。2024年11月,国会以高票通过修订方案,总投资670亿美元,线路长度调整为1541公里,保持时速350公里标准。资金来源转向国内为主,计划分阶段实施,2021-2025年用于前期准备,2026-2030年重点建设。越南开始参考韩国模式,先进口动车组运营,再逐步消化吸收技术。私营企业如Vingroup提出自筹资金方案,承诺参与国产化。政府强调建立国内供应链,鼓励本土企业接受技术,提升铁路产业自主能力。2025年,项目推进征地拆迁,预计2027年开工,2035年完工。外资参与有限,越南转向自力更生路径。越南高铁项目的曲折历程,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现实困境。起初的骄傲源于对自身吸引力的误判,全球奔波后才认清市场规模和信誉的重要性。现在虽调整方向,但资金和技术仍存挑战。越南的醒悟,或许能为类似国家提供借鉴,避免盲目追求技术转让而忽略本土能力建设。项目推进中,越南加强与邻国的铁路互联,如中越标轨协议,扩展区域合作。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预计2025年底开工,2030年竣工,提升跨境运输效率。这些举措有助于越南融入泛亚铁路网络,但需处理债务风险和管理不善问题。整体而言,高铁建设不仅是工程,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柱,越南需平衡自主与合作,确保可持续推进。
越南高铁梦被一句“1500公里点对点”戳破,河内到胡志明市飞机两小时,高铁却要六

越南高铁梦被一句“1500公里点对点”戳破,河内到胡志明市飞机两小时,高铁却要六

越南高铁梦被一句“1500公里点对点”戳破,河内到胡志明市飞机两小时,高铁却要六七小时,票价还难比机票便宜。沿线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客流撑不起每天多趟列车,回本周期直接拉到天际。智利同样长条临海,1900万人里800万...
有人说为什么越南工人散漫,依然有很多工厂往越南转移?其实你们虚空索敌之前,至少得

有人说为什么越南工人散漫,依然有很多工厂往越南转移?其实你们虚空索敌之前,至少得

有人说为什么越南工人散漫,依然有很多工厂往越南转移?其实你们虚空索敌之前,至少得知道一个常识,越南北部和南部的差别,比东北和云南都大啊。其实越南北部和南部的差别特别大,南部的胡志明市和河内之间,差的不只是距离,还有经济、文化和产业的巨大落差。大多数服装、电子和其他外资工厂其实都扎堆在胡志明市周围,这里的工厂老板很多都来自台湾,还有一批本来在柬埔寨做生意,后来才转到越南的。这些地方有成熟的工厂生态,但工人管起来确实麻烦,不少企业发现,工人工资只能按周甚至按天发,要是一个月发一次,很多人钱一拿就消失,得等花光了才回来上班。为了避免生产线瘫痪,外资工厂老板都特别小心工资时间,不过光解决工资没用,工人上班不规律的问题始终存在,赶订单经常变成一场硬仗。说到底,越南的制造业其实还是劳动密集型为主,大型高端制造厂并不多,就拿纺织品品牌来说,连尺寸都经常做错,明明写着某个规格,实际根本对不上号,换货也换不到合格的。这样的基础下,再加上越南自身的基础设施也拖后腿,这里的道路排水跟不上,洪水、山体滑坡和大面积停电特别常见,承天顺化这样的城市每年都要大面积被淹。更糟糕的是,越南的工业和民用电大部分还要靠外部供应,比如咱们广西那边的电网还经常帮他们撑着,一旦供电不稳定,工厂生产立马会出问题。说到越南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就那点体量,2023年外来投资只有一百多亿美元,比广东一个省都差不少。真正在越南投高端制造的,其实都不多。很多人看到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数据很高,以为他们的制造业特别厉害,可翻开账本就知道,越南其实没有什么本土家电品牌。像市场里热卖的Kangaroo,大家以为是澳洲货,其实是缅甸产的。家用电器靠进口,价格反而高得离谱。电子出口数据好看,实际大部分是进口后换个皮再卖出去,越南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说到底,出口多只是数据游戏。这些让越南看起来和大型制造业强国有很大不同,外资工厂想要大规模扩张,结果往往被带偏,生产效率提不上来,管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相比之下,像中国广东那样吸引的外资体量更大,产业链也完整,越南的空间和潜力还不足以支撑起。虽然外资还在进越南,看好低人工成本,但这并不代表越南就能复制别人的路,真正的工业能力和社会配套,短期内很难跟上全球大潮。大家怎么看越南的工厂发展?有没有什么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的地方?欢迎留言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