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突然透露,特朗普对中国存在重大误判,他们为何在这个时候承认事实?与此同时,美媒还发现,中国依然在抛售美债,他们为何对此反应强烈? 特朗普当年上台搞对华政策时,那股子自信简直要溢出来,他和团队笃定美国握着所谓的“升级主导权”,觉得只要不断加码施压,中国就会乖乖妥协,毕竟在他们眼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只有中国对美出口的五分之一,这牌面怎么看都该是美国赢。 可他们压根没算到,中国的反制手段藏得深,更没算到中国骨子里的韧劲,如今这些误判酿成的苦果,全得美国自己咽下去。 就说特朗普最得意的科技封锁,当时他亲自出面给荷兰ASML施压,硬是把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拦在中国门外,满心以为断了芯片供应,中国高端制造业就得停摆。 那时候美国科技圈还跟着起哄,觉得没有他们的技术,中国芯片产业顶多停留在代工低端货的水平。 可事实恰恰相反,上海微电子悄无声息地推进研发,眼看就要拿出28纳米的深紫外光刻机,中芯国际早就掌握了14纳米的先进制造技术,去年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芯片已经占到国内市场的6.6%,虽然看着不多,但这可是在封锁下硬生生闯出来的路。 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华为,被断供芯片后非但没倒下,反而把鸿蒙系统给做起来了,2023年一季度鸿蒙在中国市场份额才8%,到2024年一季度就冲到17%,直接超过了苹果iOS,第四季度更是稳住19%的份额,终端设备数量突破1000万,Top5000的应用覆盖了用户99.9%的使用时长,等于美国费尽心机的围堵,反倒帮中国催熟了自己的操作系统生态,这波操作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都不为过。 贸易施压的算盘打得更歪,特朗普当年大手一挥加征关税,觉得中国会因为出口受损服软,财政部长贝森特还拿打牌打比方,说中国手里就一对2,根本没胜算。 可关税刚落地,美国自己的“粮仓”就先慌了神,艾奥瓦州那些种大豆玉米的农户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要知道中国可是美国大豆出口的半壁江山,占了整整50%的份额,关税一加上,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直接陷于停滞,现货价格从每蒲式耳10.3美元跌到9.77美元,刚好卡在很多农场的盈亏平衡点上。 比尔·佩利特在当地种了1700英亩地,算完账发现种大豆基本没利润,玉米的盈利空间也被压缩得极小,农户们连农机都不敢买了,往年能卖25台的播种机,今年只能卖3到5台,二手设备都得打折甩卖。 更讽刺的是,美国农机的零部件、化肥大多靠进口,关税政策反而让农民的种植成本蹭蹭往上涨,形成了恶性循环。 到最后美国政府不得不掏出补贴填窟窿,但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倒是美国国内的通胀被拱了起来,消费者买东西要花更多钱,企业成本也跟着涨,所谓的贸易施压,变成了对美国经济的自我消耗。 这些后遗症还没消化完,中国抛售美债的动作又给了美国一记闷拳,这也是美媒反应强烈的根本原因。美国政府早就习惯了“借新还旧”过日子,2024财年光是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的4%,财政收入的近四分之一都得拿去付利息,本就过得捉襟见肘。 而美债的价格和收益率是反过来的,抛得越多价格越跌,收益率就越涨,中国一持续抛售,美债收益率跟着飙升,意味着美国再发新债就得给更高的利息,融资成本直接上去了。 美联储只能亲自下场增持美债,去年第四季度持有的美债已经达到4.6万亿美元,相当于左手印钱右手买债,表面上稳住了市场,实则在削弱美元的信用。 美国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是美债的重要持有方,一旦中国持续减持,其他国家可能会跟着动摇,到时候美国的财政体系就面临大麻烦。 本来科技封锁和贸易战已经让美国经济吃了亏,现在连借钱都变得更难,这种压力下,美媒哪里还能装聋作哑,只能承认特朗普当初的判断全是错的。 说到底,美媒这会儿的表态就是形势所迫,特朗普当年那些看似凌厉的手段,实则是对中国实力和韧性的彻底误判。 他以为科技壁垒能困住中国,却没料到中国能在短时间内搭建起自主的技术生态;以为贸易战能拿捏中国,反倒让美国农民和消费者买单;更没算到中国有底气用抛售美债这种方式回应压力。 这些现实摆在美国眼前,再嘴硬说中国会妥协,别说骗不了民众,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美媒也只能放下姿态,把实情摊开来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