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是佳都科技‘技术为引擎’关键期,我们要在智能交通领域不断投入,持续夯实技术底座。”日前,佳都科技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陈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佳都科技将在智能交通赛道构筑全栈式竞争力,通过不断技术突破,自觉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在陈娇的推动下,佳都科技接下来的发展路径也愈发清晰:区域上,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试验田跨向全球市场的竞技舞台;技术上,从AI大模型的技术迈向鸿蒙生态的深度融合。
全力构筑全栈式“护城河”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重要方向。目前,佳都科技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AI赛道,公司将采取‘AllinAI’战略,用AI赋能行业,实现AI大模型等技术的商业化变现。”陈娇开门见山地表示。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轨道交通国产化的企业之一,佳都科技目前已实现从装备到系统再到操作系统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今年5月,佳都科技发布了交通行业首个国产操作系统——“交通佳鸿”操作系统。
为构筑起全栈式“护城河”,构建自主可控的行业操作系统底座,佳都科技进一步形成了以“交通佳鸿”为统一数字底座、以“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为智慧应用大脑的双核驱动技术体系。
在持续深化大模型技术方面,佳都科技已完成DeepSeek-V3及R1等先进模型的适配验证,并在广州、上海等10余个城市的智能交通项目中实现部署。
“这既是响应国家政策,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陈娇介绍,“交通佳鸿”操作系统具有统一系统、统一物联模型、分布式软总线、工业安全可信和AI大模型赋能五大技术特点,覆盖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两大场景的多项创新应用和设备需求,为后续全场景万物互联奠定坚实底座。
陈娇说,佳都科技的大模型不是实验室产物,而是每天在全国46座城市、100多条线路、2200余座地铁站的实战中进化出来的,公司构建了丰富的交通场景知识库。“佳都做AI有两大优势:一是有行业通用数据;二是有一手有价值的可信数据和高质量数据。”
“佳都科技持续在研发上进行大比例投入,这使得公司的智能技术在行业内维持领先地位,尤其在轨道交通和运维节能等方面的应用取得实效。”陈娇介绍。
数据显示,2024年,佳都科技研发投入为2.43亿元。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9项,获得专利授权4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58项,不断夯实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的技术“护城河”。
拓展海外业务是“必答题”
“拓展海外业务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陈娇表示,从去年开始,海外业务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增量。当前,佳都科技正以中国香港为基地,构建“技术输出+生态共建”的出海新模式。
佳都科技2025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实施“深耕国内,突破海外”的双轮驱动战略。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将目光投向全球,分步骤、有策略地开拓海外市场,以点带面,通过在重点区域的突破,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树立公司的国际品牌形象。
为进一步推动“业务国际化”的战略,佳都科技启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相关筹备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加快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及海外业务布局。
今年6月30日,佳都科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公司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关筹备工作的议案》。
以“差异化优势”破局,是佳都科技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抓手。陈娇表示,佳都科技将依托香港资本平台,并在中国香港设立研发中心并与当地研发机构合作。在新加坡,设立东南亚区域总部,通过“技术授权+资本合作”双轮驱动,构建覆盖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智慧城市服务网络。在欧洲市场,公司希望通过与西门子等企业的技术协同,将中国智能运维方案与当地轨道网络结合,既降低客户改造成本,又输出AI算法优势。
发展战略清晰,佳都科技的发展也渐入佳境。今年上半年,佳都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9.19亿元,同比增长65.22%;净利润1.3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除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3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