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得到的消息!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9月15号,乌克兰安全局直接给海关下了通知,说从10月1号开始,所有从印度来的柴油都得查,必须抽样、必须检测,看看是不是用了俄罗斯的原油。 乌克兰这手操作其实一点都不意外,说白了就是一场明眼人都看得懂的能源暗战。你想啊,从 10 月 1 号开始,所有印度来的柴油都得抽样检测,非要查清楚里面有没有俄罗斯原油的影子,这哪是简单的海关检查,分明是冲着切断俄罗斯能源收入来的。毕竟现在战场上打的不仅是枪炮,更是后勤和经济,乌克兰当然不希望自己花钱买的柴油,最后变相变成俄罗斯的战争经费。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看看印度这两年在能源圈的操作。2022 年俄乌冲突之前,印度从俄罗斯买的原油连 0.2% 都不到,可现在呢?占比直接飙升到 35% 到 40%,一天就能进口 190 万桶,差不多占了俄罗斯原油海运出口的一半。这么大的量,说炼出来的柴油里没点俄油成分,别说乌克兰不信,估计能源圈里没人会信。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不光自己用,还在古吉拉特邦搞了个全球最大的炼油综合体,一天能处理 124 万桶原油,专门炼化俄罗斯的乌拉尔石油,炼完了就转手卖到欧洲这些对俄能源禁运的地方去赚钱。这种左手进俄油、右手出成品油的生意,让印度在能源贸易里赚得盆满钵满,但也让它成了众矢之的。 乌克兰这边也是有苦衷的。今年 6 月,他们主要的柴油供应商克列缅丘克炼油厂被俄军炸了,没办法才转头向印度买柴油,结果 8 月份印度柴油就占了乌克兰进口量的 18%,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份额。这就很尴尬了,不买吧,国内柴油不够用;买吧,又怕钱流到俄罗斯手里。所以搞检测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总不能自己花钱给对手 “输血”。其实这也不是乌克兰第一次这么干,去年 9 月就对土耳其的柴油搞过类似限制,把那些处理俄原油的土耳其港口列为 “高风险”,所有货船都得额外检查。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对印度下手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能有人会问,怎么确定柴油里有没有俄油成分?这里就得提一下油指纹鉴定技术了,这东西跟人的指纹一样准。之前河北岸滩出现油污,专家就是通过油指纹比对,一下子就查出是中海油油田外输的原油。原油里的各种化学成分就像身份证,不同产地的原油成分差别很大,就算炼化成柴油,里面还是能留下原始原油的 “化学印记”。所以乌克兰这次是有备而来,真要查肯定能查出点什么。不过印度也不傻,早就学着新加坡和阿联酋那些中间商的做法,把俄罗斯原油和其他国家的混在一起炼,想让检测更难一点。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检测技术对付这种混合油也有办法,就看乌克兰想查到多细了。 这里面还有个很微妙的平衡问题。印度这两年一边大量买俄油,一边又怕被西方制裁,所以拼命搞进口多元化,把原油进口国从 27 个增加到 40 个,还说能满足 74 天的战略储备。可实际行动却很诚实,2025 年上半年每天还是进口 175 万桶俄油,比去年就少了 1%,基本没什么变化。甚至在 8 月份美国威胁要加征关税的时候,印度 9 月反而计划多买 15 万到 30 万桶俄油,因为俄罗斯为了促销,把乌拉尔原油价格降了每桶 2 - 3 美元。这种嘴上说要替代俄油,身体却很诚实的操作,让乌克兰不得不提高警惕。 而乌克兰面临的压力更大,既要保证国内柴油供应,又要坚守对俄制裁的立场。现在战场上的车辆、发电机都离不开柴油,要是断了供,前线可能都得停摆。可从印度进口得越多,心里就越不踏实,毕竟这些柴油里很可能就有来自俄罗斯的原油。这种两难处境下,搞检测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既想继续买油,又想证明自己没给俄罗斯送钱。不过这招能不能奏效还不好说,毕竟印度柴油在乌克兰市场占了这么大份额,真要是查出问题来,是禁还是不禁?禁了没油用,不禁又打自己脸,这可真是个难题。 再看看国际上的反应,能源圈之所以炸锅,是因为这事儿牵扯到太多利益方。欧洲本来就因为对俄禁运,从印度进口的柴油激增,2025 年 8 月对欧洲的出货量同比涨了 137%。现在乌克兰开了这个头,说不定其他欧洲国家也会跟着学,到时候印度的柴油出口生意就难做了。 美国更是早就对印度倒卖俄油的行为不满,之前就威胁要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 25% 的关税,觉得印度不光帮了俄罗斯,还抢了美国页岩油的市场份额。这么一来,印度夹在中间就更难受了,一边是赚钱的能源生意,一边是来自西方的压力,怎么平衡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其实说到底,这事儿就是俄乌冲突引发的连锁反应。俄罗斯原油因为便宜成了香饽饽,印度趁机做起了中间商赚差价,乌克兰则要严防死守不让对手得到好处。检测柴油只是表面动作,背后是各方在能源战场上的较量。印度能不能继续这种 “左右逢源” 的生意,乌克兰能不能既保住能源供应又守住制裁底线,都得看接下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