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我的资产不可能!我十几年没回国,国内的银行账户和房产都清零了!不信你查!这就是石平在《产经新闻》上发表的言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在网上引起不小的关注。9月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反制措施,冻结他在中国境内的财产,同时禁止他本人和直系亲属入境。这消息一出来,舆论马上就热闹起来。 石平也没闲着,他很快在日本媒体《产经新闻》上回击,说什么“没收我的资产不可能,我十几年没回国,国内的银行账户和房产都清零了,不信你查!”这话听上去挺硬气,好像他早就跟中国划清界限,国家的措施拿他没辙。 可没想到,事实远比他自己说的要复杂得多。 石平1962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算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八十年代末,他去了日本留学,在神户大学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留在日本发展,2007年干脆入了日本国籍,还混进了日本政界。 他在日本的名声,不是靠什么学术研究,而是靠攻击中国。多年来,他频繁发表一些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的言论,还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跑去参拜靖国神社。 可以说,他干的很多事都严重伤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 这样一个人,早就站在对立面上。中国对他采取反制措施,并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他一再挑战中国法律和底线后的必然结果。 石平说自己十几年没回国,这话一出来,就有网友不服气了。很快有人翻出了2019年的出入境记录,白纸黑字显示他从上海浦东转机去青岛。这下好,所谓“十几年没回国”直接被戳穿。 至于他口口声声的“资产清零”,也经不起推敲。网上有人顺藤摸瓜查了一圈,发现他在国内还留着不少东西:北京朝阳区一套价值上千万的限售公寓;上海浦东的公寓;成都春熙路两间商铺; 青岛一家日料店和景德镇的一家公司;在大连两家科技公司里都有股份,其中一家间接持股30%,收益比例还高达40%;还有一家北京咨询公司,光是2024年的营业额就接近5000万人民币。 这些资产随便拿出一样,都不是普通人一辈子能轻易得到的。结果他说“资产清零”,完全就是睁眼说瞎话。 更有意思的是,他一边说自己没资产,一边在外交部宣布反制后却急得跳脚,短时间内连发十多条抗议帖。要是真没东西,被冻结也该无所谓啊。偏偏他急成这样,反倒说明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什么要冻结他的资产,还要限制他入境?答案其实很简单:一切都有法律依据。 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规定,凡是损害中国国家利益、侵犯中国主权的外国个人或实体,中国都可以采取包括冻结资产、禁止交易和限制入境在内的措施。石平长期在国外发表不当言论,甚至参与损害中国尊严的活动,这些都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这次外交部的决定,就是依法办事。既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所谓的“打压异见”,而是堂堂正正的反制。 而且,中国在这件事上展示的不仅是态度,还有能力。能查清楚他在国内藏了哪些资产,能精准冻结并阻止交易,这说明国家在跨国资产监管和执行力上已经很成熟了。 从这件事能看出来,石平这些年的算盘打得挺精。表面上,他在日本靠攻击中国赚取政治资本,博取关注和选票;私底下,他又舍不得放弃国内的利益,继续置办房产、开公司赚钱。说白了,他想两边都捞好处。 可是这种心思注定玩不转,对中国来说,国家利益和主权不容挑衅。你既然选择了背叛,还想继续享受在中国的经济利益,那只能是痴心妄想。 这也是为什么他嘴上说“资产清零”,心里却慌得不行,因为他自己清楚,那些藏在国内的资产才是真正的痛点。 这事儿一出,网友们的反应很直接: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想靠几句话忽悠公众,根本行不通。你说“没回国”,一查记录就有;你说“资产清零”,一扒公司和房产就全出来。越是撒谎,越容易被揭穿。 对其他人来说,这件事也是个警示。现在很多人和企业因为全球化,会考虑跨国转移或隐匿资产,觉得能逃过监管。 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越来越难实现。中国不仅有法律作为保障,还有执行力作为支撑。只要触犯国家利益,不管人在哪儿,最后都难逃追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