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2年,于敏回到家,妻子眼神冰冷陌生:“大叔,你找谁”?于敏转头看向身后,喉

1962年,于敏回到家,妻子眼神冰冷陌生:“大叔,你找谁”?于敏转头看向身后,喉头哽咽:你叫我大叔? 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在天津宁河县芦台镇一个普通人家,家里条件一般,爸妈都是老百姓。他小时候上学挺用功,1938年进了天津木斋中学,后来转到耀华中学念高中。那时候他就对物理感兴趣,课余总泡在书堆里。1944年考上北京大学,先在工学院,后转理学院物理系。大学期间他成绩不错,1949年毕业,总分88.46,近世代数还拿了满分。毕业后他继续读研,师从张宗燧和胡宁,195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当助教兼搞原子核理论研究。1956年升副研究员,成了原子核理论组组长。1960年底调到核武器研究院,继续他的核物理工作。这些年他一步步积累经验,从基础研究转向应用,为后来的大项目打下底子。 1961年1月,于敏开始参与氢弹理论预研,当副组长。他领导团队解决集体运动模型等基础问题,那时候他34岁,家里刚稳定下来,有两个小孩子。国家任务来了,他就得走人,去西北基地干活。几个月后他短暂回北京,家里人变化大,妻子孙玉芹眼神陌生,不认得他了。邻居们议论纷纷,说他抛家弃子啥的。他啥也不能说,只能忍着。孙玉芹一个人拉扯家庭,照顾老人和孩子。一次她生孩子时,冬天夜里自己去医院,没人陪。这些事让于敏明白隐姓埋名的代价大,但他继续工作。在基地他通宵计算公式,手上起茧子,眼睛熬红。1965年他升理论部副主任,继续推导模型,确保计算准。 于敏在氢弹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从原理突破到武器化,他提出多项创新方案。中国氢弹研究从1961年启动,到1967年6月17日爆炸成功,只用了几年时间,比国外快得多。他没出过国,全靠自力更生,别人叫他“国产土专家”。项目中他和团队写了69篇报告,搞清氢弹基本规律。黄祖洽等同事认可他是最主要的发明者。整个过程他隐身28年,家人不知道他干啥。孩子上学时,老师问爸工作,孩子只能说不清楚。孙玉芹支撑家55年,没享啥福。 1967年氢弹成功后,于敏接到电话确认,继续低调工作。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和理论研究所所长。1983年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1986年去能源部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直到1996年国家签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他退到顾问岗位。1988年身份公开,他领奖时介绍孙玉芹是爱人。2012年8月孙玉芹心脏病去世,他守床边,一夜白头。之后每年忌日他去墓园站着,有时摆花。家里饭桌多放一副碗筷,说是她的。 于敏一生贡献大,被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还获共和国勋章。他常说亏欠孙玉芹太多,一生憾事包括没陪她走完最后一段路。没出国深造也是憾事,但他选择国家需要。1994年他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名誉院长,继续指导工作。晚年他反思一生,说为国隐身值了。2019年1月16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国家追授他改革先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