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他认为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能够赶上美联储9月17日的议息会议。 要知道,米兰这位置可不一般,他是特朗普提名的人,在华尔街那边早就被贴上了“偏宽松”的标签,简单说就是更倾向于通过调整政策给市场“放水”的类型。 现在距离美联储议息会议没几天了,能不能赶在会前把米兰的事儿敲定,让他参与到会议决策里,成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这一事件如此重要? 其实,我们看到的经济数据并不太乐观。8月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仅增加了2.2万人,远低于预期,而且失业率一度攀升至4.3%,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明显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降温。 面对这样的现实,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会采取行动,大家的疑问只有一个——降息的幅度到底会有多大? 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被认为高达88%,而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也并不小,毕竟去年9月,美联储就曾做过一次50个基点的降息。 而米兰是否能赶上这次会议,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他能成功加入美联储理事会,那么他在会议上的投票,可能会对最终的降息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参议院委员会已计划在本周三对米兰的提名进行投票。如果顺利通过,共和党很可能会全力推动,让参议院尽快表决,目标明确——争取在9月16日到17日的议息会议前,将米兰送进美联储。 这也意味着,米兰很有可能成为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一票。 通常情况下,财长并不会直接参与美联储官员的议程安排,这让很多人开始怀疑,白宫是否在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对美联储的决策过程施加影响。这背后,隐约传递出一个信号——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受到威胁。 毕竟,米兰是白宫提名的经济顾问,如果他真的进入美联储理事会,未来的货币政策是否还会仅仅根据经济数据来制定,抑或是会更多地考虑白宫的政治意图? 之前贝森特就提过要对美联储做“全面审查”,现在又为米兰站台,种种迹象都让人觉得特朗普政府在试图把影响力渗透到央行核心。 市场对此的反应也挺分裂,短期来看,财长这话像是给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周一美股三大股指都涨了,热门中概股也走势不错,大家都盼着政策放宽能让市场缓口气。 不管最终米兰能否如愿在9月17日的会议上出现,他所引发的这场风波,已经对美联储一直以来强调的“独立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