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7年,台湾。一位老人进入弥留之际,他紧握一只皮夹,用最后的力气喊出:“阿卓

2007年,台湾。一位老人进入弥留之际,他紧握一只皮夹,用最后的力气喊出:“阿卓!”之后便抱憾而去。 阿卓,是藏在皮夹里的秘密。 老人是浙江瑞安人,中学时,抗战爆发,在一次抗日大会上,他踊跃捐资,就在一转身时,一张明媚的笑脸突然撞进眼帘。 姑娘双眼皮,大眼睛,两条发辫乌黑如墨,他不由地怦然心动。 她叫阿卓,出身书香门第,是晚清剧作家洪炳文的孙女。那时,也在瑞安中学读书。 同有一颗爱国心,此后,他们经常相遇在抗战宣传活动中。渐渐地,彼此的名字,逐渐成为青春里的美丽符号。 1938年冬天,18岁的他决定投笔从戎,她万分支持,并送给他一张照片,背后题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从此,在这张照片的陪伴下,他走上了抗日战场,每遇艰难,只要看到她的甜美笑容,就立刻平添了勇气和力量。 1942年,他随驻印中国远征军出征,两年后,在密支那战役中,他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最终完成了作战任务。 胸前挂着勋章,已是少校营长的他意气风发。在心里,他默默地对她说:“阿卓,我们胜利了,我要回家娶你了!” 1945年,在亲友们的祝福声中,他们结婚了。婚纱照上,一个英俊儒雅,一个温婉秀丽,对未来,他们充满憧憬。 婚后不久,儿子出生,幸福触手可及。然而,世事难料,几年后,他孤身流落台湾。 年复一年,浅浅的海峡隔断了音讯。意识到团聚无望,多年后,他在台湾娶妻生子。 空闲时,他常常带着家人登上高山,遥望北方。而那样的时刻,他的手,总是下意识地抚摸着裤兜里的皮夹。 皮夹里,珍藏着阿卓的照片,这是他唯一的慰藉。 守护着这个秘密,他不让任何人触碰这只皮夹,哪怕是洗澡,也会提前把皮夹锁在抽屉里。 几十年后,两岸关系终于缓和,怀着忐忑的心情,他踏上故土,寻找心爱的阿卓和他们的儿子。 相见的时刻终于到来了,那一天,他们眼含热泪凝望彼此,青丝成雪,物是人非。 近在咫尺,他多想呼唤她,拥抱她,多想用双手抚平她额间的皱纹。然而,话到嘴边又咽下,他们只能拼命克制情感,任凭眼泪肆意流淌。 他在台湾有妻有儿,她在大陆有夫有女,他们回不去了。 回到台湾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有些痴呆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忘记了身外事,只是,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拿出阿卓的照片看了又看。 2002年,阿卓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突然间清醒了,意识到从此阴阳两隔,不禁悲痛欲绝。过度伤心之下,从此卧榻不起。 五年后,带着自责、悔恨和遗憾,他告别了人世。生命最后时刻,已长久不言不语的他,终于喊出了那个默念大半生的名字。 “阿卓”,是他留在唇边的最后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