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特朗普对外战略遭遇重大失败,美保守派媒体人气急败坏之际竟公开散播坏消息,试图恐吓

特朗普对外战略遭遇重大失败,美保守派媒体人气急败坏之际竟公开散播坏消息,试图恐吓中俄,能奏效吗? 2025年9月4日,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播杰西·沃特斯在电视节目中用手比划引号,意味深长地说:“普京正铺设一条通往中国的大型管道...可能有人会像轰炸北溪天然气管道一样轰炸这条管道。”这番暗示性言论立即在国际社会掀起波澜。 同日,中国高级代表团赴俄与普京举行会谈,双方签署超过20份合作文件,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种恐吓企图。 沃特斯这种暗示性威胁,不禁让人想起2022年9月北溪管道爆炸事件。 那次事件导致波罗的海海底的天然气管道多处泄漏,尽管瑞典、丹麦和德国展开调查,但真相至今仍未水落石出,成为国际能源安全领域的一大悬案。 沃特斯过往记录劣迹斑斑,曾发表种族歧视言论和错误涉华言论,这次针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威胁并非偶然。 他选择发声的时机也得十分巧,正好在俄气公司宣布完成“西伯利亚力量2号”合作备忘录签署之后两天,这条管道计划每年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长达30年。 “西伯利亚力量2号”不仅仅是一条商业管道,更具有深远地缘战略意义。 对俄罗斯而言,这是西方制裁背景下开拓亚洲市场的“东向生命线”。 对中国来说,这是降低对海上能源依赖、增强能源安全的关键举措。 对过境国蒙古而言,则意味着实打实的过境费和经济收益。 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占比近半,且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结算。 这种趋势动摇了美元在能源交易中的传统主导地位,触动了美国的战略神经。 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及其金融交易架构预计将受到冲击,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势力会对中俄能源合作如此焦虑。 北溪管道爆炸事发生后,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各国不得不以高价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让美国能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有一句话说的好,谁受益最大,谁的现役也大。 北溪管道爆炸后,一些国家不得不购买美国的能源,使得他们赚的盆满钵满,而前一段德国调查出来北溪管道爆炸案的凶手,却不敢详细深扒背后更大的隐情,这足以说明一切。 但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绝不会重蹈覆辙。 北溪管道位于海底,监控困难,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穿越三国陆地领土,谁敢跑到中俄境内搞破坏,分分钟被抓住。 这条管道埋深1.2米,外层包裹6毫米厚钢管,并配备先进的地震波监测系统,任何异常震动都能在短时间内触发警报。 任何破坏行为,都将直接挑战三国主权,其中两国还是上三常之一,后果更为严重。 沃特斯说完这些威胁言论后,中国高级代表就前往莫斯科与普京面谈,明确表示“无论局势怎么变,我们劝和促谈的立场不会动”。 双方随后签署20多份合作文件,涵盖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和农业等多个领域,表明中俄合作不会因外部压力而动摇。 中国早已明确表达对这类事件的态度。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曾强调:“真相不应被掩盖,调查不应被政治化,类似事件不应再次发生,肇事者不应逍遥法外。” 沃特斯的言论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批评,有人认为,美国已经黔驴技穷,无法通过正常竞争手段阻止中俄合作,只能诉诸恐吓手段。 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任何形势下都不会改变。” 沃特斯的威胁言论更像是一种绝望的表现,反映了某些势力对全球格局变化的适应不良。 中俄用实际行动证明,两国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任何恐吓企图都不会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