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中国军工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家,这个国家,并非大家普遍认为的俄罗斯,而是乌克兰。 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继承了黑海船厂那艘没完工的瓦良格号,这船当时就扔在码头风吹日晒,看着跟堆废铁似的,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咱们用个挺低的价格就给买回来了。 而且,咱们买到的远不止一个大船壳,乌克兰还把几十箱设计图纸和一批原来的造船专家一并送了过来,这才是真金白银的硬通货,要知道那会儿咱们对航母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看图纸、听理论的阶段,就连航母甲板用的特种钢材,都得从头琢磨怎么造,这几十箱图纸里藏的可是苏联几十年搞航母研发的核心技术,全是实打实能用的东西,那些造船专家更实在,直接帮咱们跳过了从零开始瞎摸索的阶段,至少少走了几年的弯路。 除了航母,乌克兰在航空发动机这块给咱们的帮助也不小,就说咱们后来装在歼-10、歼-11上的涡扇-10发动机,早年间研发的时候,就借鉴了不少乌克兰D-30KP-2发动机的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咱们从乌克兰引进了D-30KP-2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不光直接用在了轰-6K轰炸机上,解决了当时轰-6系列动力不够用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咱们通过对这款发动机的逆向研究和技术消化,摸透了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核心设计思路和制造工艺,这为后来涡扇-10、涡扇-15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要知道,航空发动机这东西,被称作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那会儿西方国家对咱们搞技术封锁,卡得严严实实的,俄罗斯虽然也卖发动机给咱们,但核心技术那是一点不松口,可乌克兰不一样,不光卖产品,还愿意转让部分技术,这对当时急着突破技术瓶颈的中国军工来说,那真是雪中送炭,比啥都管用。 客观说,俄罗斯在某些领域确实也帮过咱们,比如早年间引进苏-27战斗机,但大多时候就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核心技术始终攥得紧紧的,一点不松口,可乌克兰不一样,不管是航母、发动机还是导弹技术,都愿意拿出真东西,甚至连设计图纸和专家都一并送来,这种倾囊相助的劲儿,在当时的国际环境里,真挺难得的。 当然,咱们也不能光靠别人帮忙,乌克兰给的其实就是敲门砖和引路石,真正让中国军工崛起的,还是咱们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创新精神,拿到技术后,咱们没想着照抄照搬,而是结合自己的需求做改进、搞创新,就像瓦良格号改成辽宁舰后,咱们又在这个基础上研发出了完全自主设计的山东舰、福建舰;引进的发动机技术,经过这么多年攻关,最后也研发出了完全国产化的涡扇-10C发动机。 所以说,中国军工能有今天的崛起,确实得感谢乌克兰在关键时候伸的援手,要是没有当年瓦良格号带来的图纸和专家,没有那些发动机、导弹技术的引进,咱们的军工发展说不定还得在黑暗里摸索更久,但这不是说俄罗斯就一点用没有,只是从对中国军工核心技术突破的帮助程度来看,乌克兰的作用确实更关键。 现在咱们中国军工已经从以前的跟跑,慢慢变成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领跑了,这中间既有咱们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一些国家的雪中送炭,这种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发挥了大作用,也让咱们明白,自主创新才是根本,但合理借鉴、引进先进技术,能让咱们更快实现突破,这大概就是中国军工崛起过程中,最该记住的经验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