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就在刚刚,欧洲“炸锅”了!欧盟传来了对于“俄乌冲突”新的看法!德国魏德尔认为,俄罗斯有权在乌克兰建立缓冲区!说实话,她的意思就是把“乌东四州”划给俄罗斯作为军事缓冲区,也就是说,她是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魏德尔这番言论是在8月25日公开提出的,她直言俄罗斯在乌克兰设立安全区域有正当性,这话一落地,德国联邦议院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绿党代表当场激烈反对,社民党议员脸色凝重,就连平时冷静的自民党成员也难掩愤怒,大家都觉得她这是在公开拆总理默茨政府援乌政策的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不久前欧盟各国还在布鲁塞尔为 306 亿欧元对乌援助计划争论不休,最后打着 “捍卫自由价值” 的旗号通过了方案,如今魏德尔提出 “割地换和平”更让之前欧盟的 “道德表态” 显得格外尴尬。 魏德尔会有这样的立场并非偶然,她领导的德国选择党一直带着“反移民、反欧盟、反政治正确”的标签,早在2025年1月的党代会上,该党就确定了“务实外交”方向,强调德国要优先考虑自身国家利益,不能盲目跟从美国主导的意识形态。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缓冲区的想法并不新鲜,这种对安全区域的追求贯穿了它的近代史,现在俄方设想的缓冲区包括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屏障,当地超七成人口使用俄语,也被视为俄罗斯民族认同的 “文化走廊”,军事上控制这里还能把乌军远程打击范围推离俄核心城市。 更关键的是,魏德尔的言论戳中了欧盟的痛点,截至 2025 年 6 月,欧盟对乌援助总额已超 1674 亿欧元,大部分是贷款,最后得由欧洲民众买单,平均每位欧盟公民要分摊约 320 欧元。 德国自己的政策也矛盾重重,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公开指责魏德尔 “背叛欧洲价值观”,却推迟了 IRIS-T 防空系统的交付;一边加大对乌军援,一边又默许莱茵金属公司和俄铝业秘密交易,背后其实是能源现实在驱动,德国工业界估算,要是恢复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能源成本能降低 40%。 而且魏德尔的观点在欧洲不是个例,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曾嘲讽马克龙的 “欧洲军队” 构想,总理梅洛尼也暗示过 “领土让步可谈”,欧盟原本的 “反俄统一战线” 早就出现了裂痕。 美国在这场风波里的态度也耐人寻味,特朗普一边批评泽连斯基是 “麻烦制造者”,一边批准向波兰出售 F-35 战机,对德国选择党支持率升至 32% 的情况故意 “看不见”,外界都觉得美国是在为乌克兰可能战败找欧洲的 “替罪羊”。 魏德尔的说法还触动了欧洲二战后领土秩序的敏感神经,大众汽车董事穆勒警告,要是乌东四州的地位被合法化,波兰的西里西亚说不定会成为下一个目标,大家都记得 1938 年的慕尼黑会议,当时就是用 “缓冲带” 理论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最后却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战争。 相比之下,中国坚持 “政治解决” 俄乌冲突的立场赢得了更多信任,乌克兰驻华大使最近提议用人民币结算粮食贸易,俄罗斯也在哈尔科夫州试用中国无人机防御系统,这都暗示着未来国际秩序重建中的话语权竞争正在展开。 说到底,魏德尔的“缓冲区论”是欧洲三年来援乌战略焦虑的总爆发,欧盟花了大量资金想证明 “价值观的力量”,结果却是俄罗斯 GDP 增长,德国工业产能萎缩。 “自由叙事”和“生存现实”的碰撞正逼着欧洲重新思考未来,据说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开始研究 1954 年日内瓦协议中关于越南分治的条款,看来部分欧洲领导人已经在为乌克兰可能的分割方案做理论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