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方刚公布访华名单,特朗普就对华有了动作,冯德莱恩也出来捣乱,对外释放信号非同寻

中方刚公布访华名单,特朗普就对华有了动作,冯德莱恩也出来捣乱,对外释放信号非同寻常 国际政治舞台上,一场精心编排的“围堵与反制”大戏正在上演,当中国宣布将举办规模空前的上合组织峰会之际,美国及其盟友似乎同步开启了一场对华施压的协同行动。 几乎同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西班牙《世界报》发表署名文章,声称如果美欧爆发贸易战,“只有莫斯科和北京会为此欢呼”。 这种时间上的高度同步性很难用巧合来解释,更像是经过精心协调的对华施压行动。 特朗普团队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制裁中国企业,其动机值得深入剖析,一方面可能是要抢占舆论风口,不想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独领风骚。 上合峰会本是各国讨论合作、寻找共赢路径的重要平台,特朗普显然不愿看到这些国家团结在中国周围,从而威胁到美国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这也是特朗普为国内政治需要所做的姿态。 美国国内经济面临困难,老百姓对外部干预兴趣不大,但对“对华强硬”的口号却相当买账,这波操作成本低而话题足,正好能稳住保守派选票。 冯德莱恩的言论确实引人关注,她称中俄或乐见美欧贸易摩擦,并为那份让欧盟作出显著让步的美欧贸易协议辩护。 这份协议被一些人形容为“现代版的纳贡体系”,因其条款存在明显不对称:欧盟为美国工业品敞开了零关税大门,自身多数商品对美出口却需面对最高15%的关税,关键领域如汽车和半导体也未能幸免。 更甚的是,欧盟承诺未来三年巨额采购美国能源和人工智能芯片,并引导欧企向美国“战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 这些承诺无疑加深了欧洲对美的经济依赖,其长远影响引发欧洲多国对自身利益受损和经济自主性减弱的深切忧虑。 美欧此举背后反映的是对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焦虑心态,上合组织不断扩圈、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与美欧一些国家鼓吹“脱钩断链”形成鲜明对比。 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框架巩固国际合作时,美国曾经主导的全球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已从2018年的21.8%降至14%,缺口被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迅猛填补。 在关键资源进口上,中国构建了稳定供应渠道,从俄罗斯能源进口达689亿美元,81%大豆进口来自巴西。 中国还拥有强大的反制能力,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矿的镨钕产能占全球90%,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 这场大国博弈中,一些小国的选择也透露出重要信息。以柬埔寨为例,几个月前还高调宣布与美国签署贸易协定,甚至计划重新启动“吴哥哨兵”联合军演,看似要“换朋友圈”。 但现实很快给了其一记“闷棍”,泛亚铁路主线直接绕过柬埔寨,IMF也下调了其经济增速预期。 于是柬埔寨迅速转身,8月初副首相赴云南与中国外长“茶叙”,高规格敲定洪玛奈首相的访华计划。 这种转变表明,真正能带来投资、技术、市场的还是中国,美国可以给点短期甜头,但没有长线配套。 特朗普和冯德莱恩的同步行动,表面上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暴露了西方阵营内部的深刻分歧和战略焦虑。 特朗普刚在关税休战截止前6小时签下延期文件,表面是“极限施压”,实则是向国内财团低头——沃尔玛因缺货涨价被消费者砸店,农民粮仓堆满滞销大豆,连财长贝森特都承认关税成本72%转嫁美国家庭,这种被迫的休战,恰似给中方“和则两利”主张投下赞成票。 冯德莱恩则面临欧盟内部更强烈的反对,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不得不出面澄清,指出冯德莱恩与特朗普达成的协议只是一个“握手协议”,并没有法律效力,一切仍在谈判过程中。 前意大利总理德拉吉甚至指出,2024年可能会成为“欧盟作为全球重要参与者的幻想彻底破灭”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