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日本终于不装了,众所周知,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四艘具备准航母能力的出云级和日向级大

日本终于不装了,众所周知,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四艘具备准航母能力的出云级和日向级大型军舰,这么多年以来,日本一直在这四艘舰艇的命名和定义上玩文字游戏,这次直接公开承认“加贺”号就是“航母”   横须贺港的海风里,日本首相石破茂站在“加贺”号的甲板上,身后是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庞大身影,这一幕看似寻常,却藏着东京酝酿多年的战略野心。   8月23日,日媒一改往日“直升机驱逐舰”的遮羞布,白纸黑字将“加贺”称为“事实上的航母”。   更耐人寻味的是,石破茂毫不避讳地宣称,此举是为了应对中国航母编队6月在日本周边的活动,一套组合拳下来,日本的“和平宪法”面具,终于裂开了一道缝。 日本对航母的执念,早非秘密,从2018年修订防卫大纲计划改装“出云”“加贺”两舰,到2024年完成F-35B起降试验,再到如今公开承认航母身份,每一步都踩着“专守防卫”边线跳舞。   所谓“直升机驱逐舰”的命名,不过是规避宪法约束的话术,毕竟,能搭载12架F-35B、作战半径覆盖900公里的3万吨级战舰,谁敢说它不是航母?   这种“渐进式突破”的策略,像极了温水煮青蛙:先改甲板耐热层,再试飞舰载机,最后撕掉标签,让国际社会从“惊讶”到“麻木”。   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军事转型的“立体化”,除了“加贺”号,东京还同步推进三大动作:向美国采购500枚“战斧”巡航导弹、在熊本岛部署射程覆盖中国沿海的12式改进型导弹、加速列装147架F-35战机。   这套“航母+远程导弹+隐身战机”的组合,早已超出防御需求,直指攻势作战能力,尤其“战斧”导弹,足以将朝鲜全境和中国东部纳入打击范围,这哪里还是“自卫队”,分明是披着羊皮的远征军。 “加贺”二字,本就带着血腥味,旧日本海军那艘同名的航母,曾参与轰炸上海、偷袭珍珠港,最终葬身中途岛海战,如今重启番号,难免让人联想:这是否暗示着某种历史观的复燃?   更微妙的是,日本选择在美英同盟框架下推进航母化,F-35B在“加贺”号起降的训练,是与英美联合完成;英国航母停靠驻日美军基地,更将北约力量嵌入亚太。   这种“借船出海”的套路,既规避了单独行动的舆论压力,又顺势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   不过,东京的算盘未必能如意,3万吨的轻型航母,在解放军山东舰、辽宁舰面前只是“玩具”;12架F-35B的载量,也难敌歼-35与弹射航母的压制。   但问题不在于纸面战力,而在于日本此举对地区安全的“破窗效应”,当航母编队游弋南海、导弹瞄准沿海时,东亚的军备竞赛火药味已扑面而来。 面对日本的军事松绑,北京的反应堪称“冷静的犀利”,一方面,海军双航母编队常态化巡弋西太平洋,055万吨大驱配合反介入体系,形成硬碰硬的威慑;另一方面,外交上持续强调“维护战后秩序”,将日本再武装化与否认侵略历史挂钩,占据道义制高点。   这种“军事加压+法理反制”的组合,既避免落入“中国威胁论”的叙事陷阱,又让东京的每一步突破都付出政治代价。   说到底,“加贺”号的航母化是一面镜子,照出日本在“正常国家”幻想与和平宪法现实间的挣扎。   但历史早已证明:靠武力扩张寻求安全,终是镜花水月,当F-35B的轰鸣响彻西太平洋时,东亚需要的不是新一艘“加贺”,而是对和平更深沉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