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按照历史规律来看,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后一个”超级大国 2011年,拉登死了。美国

按照历史规律来看,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后一个”超级大国 2011年,拉登死了。美国人一边在白宫门口跳舞庆祝,一边高喊“我们赢了”。那一刻,他们还以为这个世界还是他们说了算。 但没人注意到,就在同一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悄悄超过8000公里,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而深圳的GDP虽未超越香港,却已展现出追赶态势。 过去五百年,谁掌握产业,谁就能成为超级大国。葡萄牙靠航海崛起,西班牙靠殖民称霸,英国靠蒸汽机统治全球,到了20世纪,美国靠流水线和军工一骑绝尘。 别看这些国家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两个东西从来没变过:产业能力和人口规模。 英国崛起时,全球40%的工业产值都在它手上;美国最强的时候,制造业占全球一半。今天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球三分之一,是美国的两倍,比G7国家加起来还多。 联合国统计的41个工业大类、600多个小类,中国全都有。 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做到从稀土提炼、芯片制造、整机组装到全球销售全链条闭环。美国做不到,欧洲做不到,印度更不可能。 有人说印度人口和中国差不多,为什么不行? 因为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把几十万家企业、数以亿计的劳动力、上万公里的交通网络、无数上下游配套统统串起来,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 印度的铁路还在用人工扳道,中国已经在做量子通信。说到底,现代超级大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能驾驭极其复杂的产业网络。 联合国把全球产业分成600多个小类,每一类都需要专业分工。没有10亿以上的人口根本撑不起来,光靠技术、资本或市场都不行。 今天全球有14亿人口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和印度。但印度的教育水平、基础设施、社会组织能力完全跟不上,只能说是个数字优势,没法变成产业优势。 中国不一样,14亿人口中有2.4亿受过高等教育,是全球最大的人才库。2023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5万亿元,是全球最强的内需市场。 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不仅有产业链,还有创新力。芯片、超算、航天、量子通信、核聚变……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的词,在中国已经变成现实。 2025年,中芯国际量产5纳米芯片,3纳米光刻机核心部件开始国产替代;“天河四号”超算性能进入世界前三;京沪量子通信干线全线运行;人造太阳实现1.5亿度运行。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美国还在卡中国的脖子,中国已经自己走出一条路。 军事上也一样。福建舰出海、东风-27突破反导、六代机研发进入原型机阶段,都是中国在告诉世界:我们不惹事,但也不好惹。 这不是虚张声势,是能力的体现。中国现在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不管在海上还是天上。 回头看美国,问题一个接一个。制造业外流,债务爆表,社会极化,政治内耗严重。2025年,美国国债突破16万亿美元,人均背上五万美元债务,制造业就业十年跌了近8%。 修条地铁争论十年,最后连动工都没法动。军事上虽有800个海外基地,但反恐打了20年没赢,金融危机一波接一波。看起来强,其实是外强中干。 这种情况下,中国为什么说是“最后一个”超级大国?因为未来再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人口、产业链、技术体系和国家治理上同时做到顶级。 这不是中国说的,是全球战略界的共识。 2025年,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无限接近超级强国”的产业与科技现实,德国公开拒绝跟进对华科技制裁,显示西方阵营对华态度分化。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不想像过去那些超级大国那样称霸世界。英国靠殖民,美国靠战争,中国要的是合作共赢。 澜湄电网,帮助东南亚搞能源互联;调解沙特和伊朗,让几十年死对头坐下来谈判。这些事不是做个样子,而是真正让世界看到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 中国不想主导世界秩序,但它有能力去影响规则。“十五五”规划已经把重心放到太空探索、深海资源、生物工程、新能源等未来核心领域。 光伏组件出口全球占比80%,新能源装机容量全球第一。这才是真正的战略眼光。 到这里,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中国不是“将成为”超级大国,而是“已经是”。而且因为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门槛,它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 未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复制中国的路径,也没有哪个社会能承受这样的组织难度和产业复杂度。美国的高峰已经过去,欧洲追不上,日本老了,印度没准备好,其他国家连入场券都没有。 历史的终点不是西方,中国不会重复过去的超级大国模式,而是要重新定义它的意义。靠产业、科技、人口和文明韧性,走出一条属于21世纪的超级大国之路。

评论列表

蓦然回首
蓦然回首 2
2025-08-20 09:31
愿我们的祖国稳步前进,一步步走向辉煌!
李有林
李有林 1
2025-08-20 08:39
祝祖国蒸蒸日上,万像更欣,欣欣向荣
李应轩
李应轩
2025-08-20 08:17
[赞][赞][赞]
老男孩
老男孩
2025-08-20 06:41
中国目标不是掠夺他国,而是星辰大海,格局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