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时任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妄称“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第二天,南京就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没想到今年8月4日,新的名古屋市长广泽一郎,再次提交了和南京恢复友好城市的申请! 1978年,南京和日本名古屋成了友好城市,那时候距离二战结束已经三十多年,两国刚建交没几年,街上不少人还在议论当年的战争,但更多人盼着日子能安稳下来。 两个城市结好那天,南京的报纸上登了消息,说以后要在贸易、文化上多走动,名古屋的代表团来南京时,带了不少当地的特产,南京也回赠了云锦和雨花石。 谁也没料到,2012年2月,时任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突然扯到了南京大屠杀。 他说“南京大屠杀”压根没发生过,日军在南京就只是常规战斗,还特意提自己父亲,说战争结束后他父亲在南京待过,当地人对他挺热情。 “要是真有大屠杀,中国人能对日本人这么好?”消息传回南京,老百姓炸了锅。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口,好多人举着老照片站着,那些照片上是当年的断壁残垣,是遇难者的遗体。 馆长朱成山在接受采访时气得声音都抖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早就判了,判决书里明明白白写着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还有那么多幸存者活着,他们身上的伤疤就是证据,哪容得下这种胡说?” 外交部也发了话,说南京大屠杀是铁打的事实,日本人该好好想想过去的教训,正确对待历史。 第二天,南京就宣布暂停和名古屋的官方交往。 到了2017年,河村隆之又翻出这事儿说,要是真杀了30万平民,全体日本人都该去南京下跪。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直接回他,那就请他履行承诺。 去年11月,广泽一郎成了新的名古屋市长,最近名古屋那边动静不少,说跨党派的议员联盟正忙着张罗,想给南京递封亲笔信,盼着恢复交往。 广泽一郎自己也说,日本政府都承认日军在南京杀了非战斗人员,名古屋得跟政府立场一致,该恢复交流。 其实河村隆之这套说法,荒唐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他拿父亲的经历说事儿,可个人遭遇哪能盖过整个历史?他父亲在南京,可能真遇到了心善的中国人,可这跟几十万同胞被杀害的事实有啥关系? 他非要否认,就是不想承认日本当年的罪,战争结束快80年了,总有些日本人想把这段黑历史抹掉,好像不说,就真没发生过。 可这么做有什么用?幸存者越来越少,但他们的故事被记在书里、刻在墙上;南京城墙上的弹孔早就修补好了,可那些痕迹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心里。 这种做法,不光是伤了中国人的心,也是在骗自己国家的年轻人。 你去问问日本的中学生,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多少人见过当年的照片?要是连自己国家干过的事都不敢认,以后说不定还会犯同样的错。 友好城市这事儿,靠的是互相尊重,1978年结好,是因为双方都觉得该往前看,但往前看的前提是不忘记过去。 南京暂停交往,不是不想友好,是没法跟一个连历史都不认的城市好好相处。 现在广泽一郎想恢复,态度是对的,但光说不行,得真明白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承认当年的错,这才能让南京人信服,不然就算恢复了,心里的疙瘩还在,走不远。 说到底,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才算真的成熟,承认自己犯过的罪,不是丢人,是有勇气。 德国当年也犯过滔天大罪,可人家敢建大屠杀纪念馆,敢让总理在纪念碑前下跪,现在全世界照样跟德国做生意、交朋友。 因为人家认账,让人觉得靠谱,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以后要打交道的地方多着呢,做生意、搞文化交流,哪一样离得开信任? 要是连历史这关都过不了,啥合作都谈不上真心。 历史就像家里的老相册,不管里面有多少张笑脸,那些带着泪痕的照片也得好好收着,忘了过去的疼,才是对先人最大的不尊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