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1年,一群志愿军战士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小山谷里,竟然出现了成千上

1951年,一群志愿军战士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小山谷里,竟然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他们装备精良,一眼望不到头,看到这骇人的一幕后,志愿军师长起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念头! 朝鲜战场第二次战役正酣,一支刚经历完轮战的志愿军部队奉命北撤,战士们个个身体疲累,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在山路上,本以为是休整,谁知一头扎进了美军的钢铁洪流。 这哪里是紧急撤离,分明是闯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对面是装备到牙齿的美军,人数估计不下两三万,正急于南逃,也试图趁机穿插,切断志愿军的后勤和部队联系,而志愿军这边有的只是一个百人出头的轻装连队,有的也仅仅是一个数千人且武器匮乏的师,兵力悬殊到了让人窒息的地步。 是继续执行命令,转身绕开这道看似无法逾越的屏障?还是迎着注定的毁灭冲上去,为身后的主力部队争取生机? 58师师长黄朝天举着望远镜,脸色铁青,他敏锐地察觉到敌军的前进方向,正是我军后勤中心的要害,虽然上级的命令是北撤,可这位素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魄力的老将心里清楚,此刻继续北撤等于把整个东线部队的后背卖给了敌人。 他毅然放下望远镜,站直身子,下达了一道与上级命令截然相反的命令:“全力阻击敌人”,战士们虽已疲惫不堪,但看到师长那不容置疑的决心,斗志瞬间被重新点燃。 就在同一时刻另一支队伍接到了铁令——3连百来号人必须像钉子一样楔死在松骨峰,松骨峰这鬼地方要山头没山头,要掩体没掩体,偏偏是美军溃逃的咽喉要道,跟龙源里、三所里形成三角之势,是掐死敌人的命门所在,明知是去送死,3连的汉子们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面对几乎不可能战胜的敌人,退缩不是志愿军的选择,黄朝天师长深谙兵法,在没有工事、武器不足的条件下,他把宝押在了地形上,他没有把兵力傻乎乎地摆在明面上硬抗,而是将主力藏于纵深山林,构筑层层防线,相互策应。 有限的重火力则被巧妙部署在最能发挥效用的隘口,专打敌人的措手不及,他还组织小股部队像不知疲倦的猎犬一样反复袭扰,不断消耗敌军的锐气和耐心。 而在松骨峰3连的战士们也把地理优势用到了极致,松骨峰本身虽不起眼,却恰好卡在两条公路的交汇处,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瓶颈,美军引以为傲的机械化部队一旦涌入这狭窄的山坳,庞大的规模反而成了累赘,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大打折扣,反倒是自己把自己堵了个结实。 战斗以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打响,当美军先头部队大摇大摆开到距阵地仅20多米时,3连的机枪手猛然开火,子弹瞬间撕裂了第一辆汽车的油箱,这一声枪响拉开了松骨峰阻击战的序幕,手榴弹、爆破筒如下雨般砸向美军的车队和坦克,目标只有一个:把这条路彻底堵死。 百余人的3连此刻仿佛化身一支神兵,机枪手远程压制,步兵则抱着手榴弹冲进敌群,专挑重型卡车下手,火箭筒手精准地敲掉那些试图前出开路的坦克,松骨峰下志愿军气势如虹,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美军当然不是软柿子,一波波攻势接踵而至,燃烧弹和重炮将整个山头炸成一片火海,从山顶望去公路上挤满了敌人的坦克和汽车,望不到尽头。 可志愿军战士们就像不知疲倦的磐石,连续战斗了十几个小时,战友倒下了,旁边的人立刻捡起他的枪和子弹,弹药打光了就把枪托当棍棒,用刺刀、用工兵锹,甚至用牙齿和拳头与敌人肉搏,刺刀拼弯了,枪托砸烂了,他们就赤手空拳扭打在一起,美军先后发起了四次猛烈冲锋,均被硬生生顶了回去。 恼羞成怒的美军调来了32架飞机、十几辆坦克和几十门榴弹炮,发起了第五次总攻,在枪林弹雨中全连伤亡过半,可只要还有一个人能动,阵地前沿的肉搏就不会停止。 最终,3连打到仅剩7人幸存,但阵地牢牢掌握在志愿军手中,他们以一个连的代价,成功阻击了美军几个师的退路,为主力部队合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另一边,黄朝天师长也指挥部队鏖战五昼夜,不仅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粉碎了其穿插阴谋,更抓住机会发起反击,狠狠杀了一番“联合国军”的威风,也让那位后来发明“范佛里特弹药量”的美军将领,结结实实领教了志愿军的厉害。 这些“最可爱的人”用他们的身体在绝境中铸就了钢铁防线,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信仰和力量,能让这些年轻的生命在毫无生还希望的战场上,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用最简陋的武器和自己的身体,硬生生扭转战局,创造奇迹,这或许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信源:华川阻击战:朝鲜战场阻敌典范之仗——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