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制造业重返美国放缓,下半年走势成为关键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已经连续数月收缩。美国业界看似做好了“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的心理建设,但实际举措却是屡屡碰触难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链运转低效、劳动力供给不足、海外生产线迁移未达预期等,特别是关税战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让美国企业和全球同行一样,难以及时制定长期的投资与扩张计划。美国制造业能否如期恢复高光时刻,今年下半年的相关走势尤显关键。 政策变化导致美国企业应对不及时 美国企业有充分的放缓建设速度的理由,美国动态变化下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引发了其他经济体的对抗性应对,导致技术互认被暂停,补贴大幅缩水,成本可控性降低,这使得美国科技企业、汽车企业的布局建设出现反复,部分已推进工程进度放缓,部分企业开启了裁员,美国本土工厂首当其冲。 美国主要的汽车制造中心已经有出现裁员潮的迹象,多家美国科技巨头的裁员计划也提上日程。这样的情形甚至影响到了部分企业对于核心装备、精密材料等前端领域的研发投入,将造成连锁不良反应。 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275万人,与其数十年前高达2000万人的巅峰时刻相差甚远,更关键的是,以往的美国制造业从业者中有相当比例拥有高中以上文凭,而现在的美国工厂工人学历两极分化极度严重,熟练工人短缺,高学历技能人员供应不足。近年来美国移民政策的收紧和工会力量的削弱与摇摆不定,使得美国制造业劳动力供给难题或将扩大化与长期化。 技术按钮在美国,想移就移不是问题 不少中国经济界人士对美国制造业回流进度缓慢感到不解的原因在于,美国仍拥有全球经济体中最高份额的高新技术,只是困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才放任制造业基地的全球化布局。 其理由是,三星、LG等企业在美国均有洗衣机、冰箱等产品的生产基地,打破了美国没有低端制造业的刻板印象;松下、三星等企业在美国有已经投产的电池工厂,日本三大汽车品牌也在美国有生产基地。在他们眼里,美国制造业有足够的含金量,只是没有如期让制造业迅速回流而已——技术在美国手里,想移的话随便移——至于现在没有移,那一定是暂时还不想。 不能以有没有工厂来判断是不是制造业,部分中国经济界人士指出,美国此前将能源、军工、医药、农资等核心产业迁移,进行全球布局,比如能源在中东,医药在欧洲等等,美国只需建立一系列基地维持nato秩序即可,保障迁移出去的产业不至于失控。 与经济界人士观点相悖的声音来自一线企业,以医药领域为例,诺华公开表示制造业回迁至少需要3、4年时间,Biogen在美加建工厂但表示生产原料需从中国进口。 成本控制、人才建设、韧性运营始终是决定美国制造业能否如期回流的三大痛点,美国企业和它们的简中拥趸已经在思想上做好了重现荣光的准备,现在的问题是解决现实中的一系列小小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