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4年,此人拒绝了中央的任命,任由同志们怎么劝都没用,结果被毛主席说了一句很

1954年,此人拒绝了中央的任命,任由同志们怎么劝都没用,结果被毛主席说了一句很重的话,才规规矩矩地走马上任,后来还陆续担任过四个正国级职务! 有些人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但他们往往最不愿意承认这一点。1954年,当中央一纸调令要调这位湖北省委书记进京担任财政部长时,他竟然一口回绝了。周恩来、陈云、邓小平轮番劝说都没用,直到毛主席说出那句让他"吓得不轻"的话,他才乖乖就范。 这个人就是李先念,一个从木匠学徒成长起来的传奇人物。1909年6月,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9岁入私塾读书,12岁因家贫辍学当木匠,后来被人们称为"小李木匠"。谁能想到,这个拿惯了斧头锯子的农家孩子,日后会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的"大管家"。 1926年10月,他扔下斧子拿起枪杆子参加了革命,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从红四方面军的政委到新四军第五师师长,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到解放战争的指挥员,李先念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英雄不问出身"。 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被安排到湖北工作。他一上任就遇到"黑(煤炭)白(大米和布匹)之战",一些不法资本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李先念采取有力措施,很快就把市场稳定下来了。这一手漂亮的经济仗,让中央领导们对他刮目相看。 当时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专门找到他了解湖北的情况,十分欣赏他的做法。正是基于李先念在湖北的出色表现,1954年5月,经陈云推荐,李先念进京任财政部部长。 可谁知道,这个在战场上从不退缩的硬汉,面对财政部长的任命却犹豫了。李先念再三推辞,这也是他在党的任务面前表现畏难情绪的唯一一次。他的理由很实在:自己是木匠出身,打仗还行,搞财政真的不懂。 中央领导们开始轮番上阵做工作。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先后与他通电话和面谈做工作,但他反复说,自己是打仗出身,搞经济没有把握。这几位大佬的劝说都没用,李先念就是不松口。 眼看软的不行,后来毛泽东亲自找李先念谈话,他仍然表示难以胜任。毛主席也有点无奈了,于是使出了"杀手锏"。 毛泽东严肃而不失风趣地说:"你干不了,不想干。那只好把国民党的孔祥熙、宋子文从台湾请回来,让他们干好啦!" 这句话可把李先念吓坏了。宋子文、孔祥熙那都是国民党的"财神爷",让他们来管新中国的财政?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李先念听完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最终接受了主席的任命。 毛主席风趣幽默的评价了此次任职风波,主席表示李先念同志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可自己最终还是将难题解开了。 李先念上任后可不敢怠慢。重任在肩,李先念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这个只念过3年私塾的"粗人",开始啃起了经济学书籍。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先念同志认真学习各类经济学书籍,只用了半年便蜕变为经济学专家。 在陈云的指导下,李先念很快就上手了。从1954年至1980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长达26年,并在此期间兼任财政部长达22年,这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很少见的。他成了周总理这位"大总管"的得力助手,毛主席更是把李先念和李富春、谭震林、薄一波并称为中国经济工作中的"四大名旦"。 改革开放后,李先念的政治生涯达到了新的高峰。1977年,他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83年,74岁的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成为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的第三任国家主席;1988年,他又出任全国政协主席。加上长期担任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一共担任了四个正国级职务。 在国家主席任期内,李先念还创造了一个历史性时刻。1985年7月,他访问美国,这是中美建交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美,为中美关系发展写下了重要篇章。 李先念常说:"我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什么工作方法,指挥水平,领导艺术,一切都是学来的。""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经济上陈云是我的老师,外交上是周恩来直接指导的,毛泽东是我一辈子的导师。"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在全国政协主席任上病逝,享年83岁。从一个贫苦农家的木匠学徒,到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李先念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学而时习之"。 回头看,1954年那次"拒绝任命"其实挺有意思的。李先念的"不敢接"恰恰说明了他的谦虚谨慎,而毛主席的"一句重话"则体现了高超的用人艺术。正是这种"推拉"之间的较量,成就了一段佳话,也为共和国培养了一位杰出的财经工作领导者。 从木匠到财政部长,从拒绝任命到担任四个正国级职务,李先念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而真正的强者往往最懂得敬畏。你觉得毛主席当年的"激将法"高明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