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中方访华邀请后,特朗普敲定外访行程,改道先去这个国家:这一步棋,藏着他对中国的“软硬两手”。 7月14日,白金汉宫突然发布一则声明,正式宣布将于9月17日至19日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国事访问。 这一时间点被外界普遍视为“刻意留白”,正好避开中国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的节点。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随行记者松口说出“可能会去中国”。这番话的分量不轻,背后隐藏着一场复杂的外交计算。 特朗普的行程安排向来充满变数,但这一次,他的出访节奏明显不同于以往。外界原本以为他会在9月初直接登上北京舞台,如今却选择先访英国再访亚洲,走出一条曲线入场的路径。这一绕,不是随意,更不是退让,而是一种“驾轻就熟”的权谋布局。 英国,是特朗普最熟悉的盟友之一。他在这里有熟人,有氛围,有舆论掌控力。2019年那次“工作访问”时,他就曾与王室有过互动。如今再度登门,身份已不同,排场也升级,被冠以“国事访问”的最高规格。查尔斯三世将设国宴,新首相斯塔默也将亲自接待,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这场访问,不仅是一次礼节性回访,更是一场外交“热身赛”。特朗普希望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场子里,先与传统盟友“对表”,再去面对那个更具挑战性的舞台——中国。如果说英国是他外交棋盘上的“缓冲带”,那中国就是他要投下的“重量级棋子”。 中方的邀请早在6月就已发出。那场长达90分钟的中美元首通话,被特朗普称为“非常积极”。他也在电话中表达了访华意愿,并对中方发出的邀请表示欣然接受。从那一刻起,特朗普访华的剧本,已经悄然开始酝酿。 特朗普对这次访华极为重视。他不仅计划带上一个由马斯克、黄仁勋等科技巨头组成的“CEO天团”,还希望借助访华达成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以此重振国内士气和选票支持率。对他来说,这不只是一次访问,而是一场“翻盘之旅”。 就在安排访英的同时,特朗普政府悄然撤销了两项对华出口禁令。乙烷和EDA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先后解除,分别涉及能源与高端技术两个敏感领域。这些动作的节奏,几乎与其访华准备工作同步展开,明显带有“铺路”意味。 特朗普的对华态度也在悄然变化。在最近接受美媒专访时,当主持人试图炒作“中国威胁论”时,他却不紧不慢地回应说“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 当被继续追问中方“盗窃”问题时,他干脆回敬一句:“你认为我们没这样做过?我们也做了很多。”这番话让采访现场一时语塞,但背后却是他对中美关系的一种“现实主义”处理方式。 美方内部也在为这场访华铺设基础。白宫财政团队开始压制对华鹰派声音,试图形成一个更务实的对华接触路线。财长贝森特在听证会上直言:“中美之间的再平衡依靠合作。”这一信号,在美国商界引发强烈共鸣。多位金融巨头已明确表示愿随总统访华,展开实质性经济对话。 特朗普访华的时间点,目前仍存在变数。一种说法是9月3日,正值中国抗战胜利阅兵,普京已确认出席。如果特朗普届时也现身,将与中俄两国元首罕见同框,成为全球舆论焦点。但这一幕在美国国内可能掀起巨大波澜,尤其对共和党内部鹰派来说,这样的“靠近”将被视为“背叛”。 为规避风险,另一种更被看好的安排是10月。届时亚太经合组织与东盟峰会将在亚洲召开,特朗普可以顺势以“参会”名义访华。这种“顺访”方式,既能降低国内批评风险,又便于中方在多边会议场合中安排会晤,双方都可保有弹性。 韩国也进入特朗普亚洲行程的视野。2025年10月,韩国将主办“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特朗普若以“参会”名义顺道访韩,那么“英中韩”三角访问格局将正式形成闭环。韩国既是美方盟友,又与中国有深度经济联系,正好充当一个“平衡器”的角色。 中美关系的缓和迹象已愈加明显。双方在经贸、能源、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互动正在悄然恢复。美方减少高调批评,中方释放合作善意,多个代表团恢复互访,气氛明显不同于数月前紧张时刻。经贸合作成为突破口,政治互信则是下一步的关键。 特朗普曾在上任初期删除“不支持台独”的表述,这一行为至今仍为中方所记。一旦访华,他必须在台湾问题上有明确表态。中方不会接受模糊语言,更不会允许任何形式的“打擦边球”。他若能在北京承诺“不支持台独”,将为中美关系注入实质性缓和动力。 特朗普这一次的外交布局,步步为营。从英国出发,先稳盟友,再访亚洲,最后落子北京。他以灵活的节奏,避开敏感节点,试图在国际与国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既是一场外交操盘,更是一场对现实政治的精准回应。 特朗普访华之路,已徐徐展开。从英国绕行,是策略更是信号。他需要中国解决现实困局,也需要一个体面的下台阶。这场外交行动,或将成为中美关系重塑的关键一役。 信息来源: [1]历史首次 特朗普将二度对英国事访问 接待细节披露 央视新闻 [2]中方是否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阅兵?外交部回应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