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37岁的大内总管小德张对自己的主子五格格表白:“韫馨,你嫁给我吧,我可保你富贵。”五格格却怒斥道:“滚。”谁能料到,清廷亡了以后,小德张所说的的富贵是多么的奢侈。 张兰德,1876年出生在天津静海县一个穷得揭不开锅的农村家庭。小时候,他眼巴巴看着财主们坐着马车过街,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我得混出个名堂来!12岁那年,他下了狠心,自宫进了紫禁城,从此改名小德张,开始了太监生涯。 刚进宫那会儿,他就是个跑腿的,端茶倒水、扫地擦桌,日子苦得不行。但他不甘心一辈子这么窝囊。他发现慈禧太后爱听京剧,就咬牙学戏,专攻武生和小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硬是凭着一身阳刚气质入了慈禧的眼。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西逃,他拼了命护驾,背着太后趟泥泞,愣是把自己的命搭上了快车道。后来,他被提拔到御膳房,负责给慈禧和光绪送饭。慈禧不挑食,他就偷偷给光绪加点好料,既不得罪主子,又拉拢了皇帝。这种圆滑劲儿,帮他在宫里步步高升。 到了1909年,小德张爬上了长春宫大总管的位置,成了宫里的实权人物。他管着内务,结交权贵,收贿赂捞钱,手头攒下的财富多得能吓人。据说,他家产多到能买下天津半个城。这家伙从一个穷小子混到这地步,不可谓不厉害。 再说五格格裕容龄。她1882年出生在天津一个汉军正白旗贵族家庭,父亲裕庚是清廷外交官,家境殷实。她六岁随父去日本,后来又去了法国,接触到了西洋文化。在巴黎,她被现代舞先驱伊莎多拉·邓肯的表演震撼,决心学舞。1902年,她在欧洲舞台上跳《玫瑰与蝴蝶》,一举成名,人称“蝴蝶舞后”。1903年回国后,她被慈禧召进宫,做了女官兼翻译。她把西洋舞步和传统元素结合起来,创作了《剑舞》《扇子舞》,深得慈禧欢心。 她在宫里和小德张因为艺术认识,聊京剧聊舞蹈,关系慢慢近了。两人相处了四年,多少有点情愫。但她眼界高,受过西洋教育,跟小德张这种钻营权势的太监终究不是一路人。 1913年,清廷没了,小德张带着从宫里搜刮来的财富去了天津,住进了英租界。他在那儿过得风生水起,置办豪宅,宴请宾客,日子过得比宫里还讲究。这年春天,他请了裕容龄参加一场私人宴会。宴会后,他鼓起勇气向她表白,说自己心悦她已久,还打包票能保她一生富贵。可裕容龄根本不吃这套,直接甩了他一个“滚”字,扭头就走。 这场表白从头到尾就是个笑话。小德张再有钱有势,也是个太监,身份低到尘土里;裕容龄是格格,受过新式教育,眼光高得很,压根看不上他。她拒绝得干脆,估计心里还觉得这事儿挺恶心。从这以后,两人断了联系,各走各路。 清廷倒台后,小德张靠着多年积攒的财富,在天津过上了土皇帝般的日子。他买了好几处宅子,最大的那座仿照宫廷风格,仆人成群,生活奢华得不行。他还娶了四个老婆,家里摆满金银器皿,天天吃香喝辣。可这“富贵”看着风光,底子却不牢。1949年后,政治风向变了,他的财产全被没收,豪宅被收归国有。他晚年搬进一间破屋子,靠卖油条糊口。每天推着小车上街,油锅滋滋响,手也因为干活变得粗糙不堪。1957年,他81岁,安安静静走了,啥也没留下。 他当初对裕容龄许下的“富贵”,到头来不过是句空话。时代一变,他的财富跟流水似的,说没就没了。 裕容龄呢?她没理小德张那套,之后一心扑在舞蹈上。她在北京开了舞校,教中西结合的舞艺,培养了一堆学生。她的课很严格,但学生都敬她。她把西洋舞带进中国,影响不小。可到了20世纪60年代,她因为一本小说被指控,家里被抄,双腿还被人打断。她硬是挺着,坐轮椅教课,用拐杖指点学生。晚年她跟老保姆相依为命,1973年因病去世,活了91岁。 她拒绝小德张,不是因为嫌他穷,而是瞧不上他那套靠钻营换来的“富贵”。她要的是自己的路,哪怕这条路苦,也比依附别人强。 小德张和裕容龄的故事,搁在清末民初那会儿,其实挺典型的。那时候社会乱糟糟的,有人靠着权势捞钱,有人守着自己的底线过日子。小德张爬得高,摔得也惨,他的“富贵”听着好听,可经不起时间考验。裕容龄呢,她选了尊严,没选富贵,最后活得虽苦却有骨气。这俩人的选择,反映了那时候人性的两面:有的人为钱啥都干,有的人再穷也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