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

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一沓钱,没想到老鸨却冷笑道:“带她走?没门!” 张伯驹,1898年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显赫人家,生父张锦芳,但被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在清末做过直隶总督,民国时当过河南都督,和袁世凯还有亲戚关系。张伯驹小时候跟着张镇芳到处跑,1905年到了天津,开始读私塾。他八岁就迷上了京剧,还喜欢诗词和书法。1911年,他上了天津的新学书院,和袁世凯的几个儿子是同学。1912年随张镇芳去开封,进了河南陆军小学。 1915年考上中央陆军混成模范团骑科,毕业后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手下当过提调,就是秘书那种角色。但他对打仗没兴趣,1924年退出军界,进了盐业银行做高管,后来还管过上海分行,每周在上海和北平两头跑。业余时间,他全扑在诗词、书法、戏曲和文物收藏上,尤其爱宋元时期的字画。1946年,他花240两黄金买下隋代《游春图》,后来捐给了国家。因为家世和才华,他被叫作民国四公子,朋友多,但性格直,得罪的人也不少,比如北平的军政人物臧卓。 潘素,原名潘白琴,1915年生在江苏苏州,祖上是清朝状元潘世恩,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可惜她父亲潘智合是个败家子,把家产败光,还欠了一堆债。潘素母亲沈桂香很疼她,从小教她女红、音律、绘画和诗文,她天生聪明,琵琶古琴弹得好,画画也有才。但13岁母亲去世,继母为了还债把她卖到上海妓院。她在那种地方坚持卖艺不卖身,靠才艺和容貌成了头牌,吸引了不少人注意,包括臧卓。臧卓看上她,暗中不许人赎她走。潘素硬是凭着倔强撑了下来,直到1935年碰到张伯驹。 1935年秋天,张伯驹应朋友邀约,去了北平一家叫“醉月楼”的妓院。他听到潘素弹琵琶,觉得她和其他女子不一样。潘素也看出他不是普通客人,趁机求他救自己出去,说自己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当场决定帮忙,拿出钱找老鸨李氏赎人。李氏见钱眼开,但还是拒绝,说有人不让放人。张伯驹追问,才知道是臧卓在背后搞鬼。臧卓是北平有名的军政人物,和张伯驹不对付,早就盯上了潘素。 张伯驹没放弃,当晚找来几个朋友商量办法。有人说多给钱,有人说走法律,但臧卓势力太大,这些都不管用。最后一个姓卢的朋友建议硬抢,张伯驹觉得可行。第二天深夜,他带人偷偷溜进醉月楼后院,买通了个丫鬟,找到锁着潘素的小屋。他们撬开门,把潘素带出来,可半路被李氏侄子发现,喊了起来。张伯驹塞给丫鬟一袋银元让她拖时间,然后带着潘素连夜逃到天津。 到了天津,张伯驹给潘素找了个安静地方住下,知道她喜欢画画,就请画家朱德箐教她。潘素学得快,青绿山水画画得特别好,工笔重彩很有味道。张伯驹很欣赏她,两人慢慢有了感情,1935年结了婚,那时潘素才20岁。1941年,张伯驹在上海被盐业银行襄理李祖莱勾结汪精卫特务吴四宝绑架,要300万赎金。家里现金不够,潘素果断卖掉不少藏品,包括宋代《百花图》,凑钱把张伯驹救回来。张伯驹回来看到少了那么多宝贝,虽然心疼,但更感激潘素。 抗战时,张伯驹和潘素一起出力,捐了不少钱。张伯驹特别在意文物保护,怕国宝流到国外,倾家荡产买了不少珍品,像范仲淹的《道服赞卷》和陆机的《平复帖》,后来都捐了出去。1956年,文化部长沈雁冰还给他发了奖状。潘素也忙着义卖画作筹款,1952年和陈半丁、胡佩衡几位画家合作画册献给国家领导人,得了回礼和感谢。1955年,她的《漓江春晴》被周恩来夸“有新气象”。晚年两人相依为命,1977年潘素病逝,享年77岁。1982年张伯驹在北京去世,84岁。他们的事迹成了民国文化圈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