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孙传芳杀了奉军第二军长施丛滨,割下头颅后暴尸三天。10年后,他去听讲经时,脑袋后抵上一支枪口:还记得10年前你杀了我父亲吗? 1925年,军阀混战是中国大地的主旋律,权力像流水一样在枪杆子间流转。那一年,孙传芳杀了奉军第二军长施丛滨,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安徽蚌埠火车站示众三天。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可在当时,这就是军阀间的常态——谁狠谁就能站稳脚跟。十年后,1935年,孙传芳在天津一座佛寺里听经时,被人从背后连开三枪,当场毙命。开枪的是个女子,名叫施剑翘,施丛滨的女儿。她用十年时间筹划这场复仇,最后亲手了结了这段血债。这故事听着像传奇,但却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今天咱就来聊聊,这段恩怨到底是怎么回事,施剑翘又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孙传芳,1885年出生在山东历城,家里不算穷,靠着姐夫的关系进了北洋军的圈子。他1902年进了训练营,后来被送去天津武备学堂读书,1904年又跑去日本,进了东京振武学校,1908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这履历在当时可是金光闪闪,回国后他加入北洋军,靠着脑子和狠劲儿一路往上爬。到了1920年代,他已经是直系军阀的大佬,控制过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五省,手下兵力最多时超20万。 这家伙打仗有两把刷子,但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对付敌人,他从来不留情面。1925年那次杀施丛滨,就是他冷血作风的典型案例。当时直系和奉系军阀为了抢地盘打得不可开交,施丛滨带兵想拿下山东固镇,结果中了孙传芳的埋伏,被抓后直接砍了头,还挂出去示众。这种做法,既是给对手下马威,也是警告其他想跟他作对的人。 施丛滨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手下,职位不算低,当过山东省军务处长和旅长,管着地方上的军事事务。他是那种老实干活、忠心耿耿的将领,但在军阀混战里,忠诚不一定能保命。1925年10月,他带兵跟孙传芳对着干,结果运气不好,栽了。孙传芳没跟他废话,直接下令处决,还搞了个“杀鸡儆猴”的戏码,把头挂在火车站三天。这事儿对奉系是个不小的打击,也给施家留下了永远的痛。 施剑翘,1905或1906年出生在安徽桐城,具体日子不清楚。她小时候在山东济南长大,家里条件还行,受过点传统教育,小脚都裹过——那时候这还是个“体面”的标志。父亲被杀时,她才20岁左右,家里一下子没了顶梁柱。她从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要报仇,但她没急着动手,而是整整等了十年。 这十年她没闲着。先是摸清孙传芳的底细,知道他后来退隐天津,经常去南马路的佛寺混。她还挺会动脑子,把自己儿子送进孙传芳女儿上的幼儿园,从小朋友嘴里套话,搞清楚孙的日常习惯。她甚至跟寺里的和尚搭上关系,打听孙传芳啥时候会去。1935年7月,她从孙家孙女那儿弄到了孙传芳专车的车牌号,目标彻底锁定了。这女人的耐心和心机,真不是盖的。 到了1935年11月13日,施剑翘行动了。她装成普通信徒,早早到了佛寺。孙传芳那天跪在佛像前领诵经文,估计觉得自己已经洗手不干了,能过几天清净日子。下午3点10分,施剑翘走到他背后,掏出手枪,对着后脑就是三枪。孙传芳当场倒下,没抢救的机会。 她没跑,也没慌,站在那儿大声喊:“我叫施剑翴,是施丛滨的女儿,我为父报仇了。我不逃,等着法律处置。”她还带了传单,发给旁边的人,上面写着父亲怎么死的,她为啥要复仇。她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不是冲动,是她十年憋出来的决心。 孙传芳一死,全国都炸了。报纸铺天盖地地报这事儿,有人夸施剑翘是孝女,有人骂她是凶手。支持她的人觉得,这是个女儿替父报仇的天经地义,反对的人说,不管啥理由,杀人就是犯法。这事儿成了个大话题,传统孝道和现代法律撞了个满怀。 施剑翘被抓后,上了法庭。庭审时外头全是人,喊着放了她。辩护律师把她包装成悲情英雄,说她是为了父亲才动手,检察官却咬死法律底线,说杀人没得商量。舆论一边倒地同情她,连不少大人物都出来说话。到了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扛不住压力,特赦了她。她出来后没张扬,低调过日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施剑翘还加入了共产党政府,干过几个职务,可能是她这故事太有名,给了她点政治资本。她1979年去世,73或74岁。孙传芳呢,死后就剩个狠毒的名声,没人替他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