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微软等美企被迫启动“废品回收”计划。当科技霸权遭遇资源“卡脖子”,这场“变废为宝”的无奈之举能撑多久?

【美企开始大规模回收旧硬盘】
最近,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开启了一项引人注目的计划——大规模回收旧硬盘,试图从中提取稀土。这一行动表面上是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如果揭开这层漂亮的包装,我们会发现背后的剧情,是“一把辛酸泪”。
4月初,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则迅速亮出稀土这张王牌。中国商务部雷厉风行地,开始对多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元素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
美国企业初始并没有立即反应过来,直到反制效用开始显现,他们才意识到这对于美国的诸多高科技行业,尤其是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和军工领域,意味着怎样的震动。
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资源危机,那些产业链上的齿轮立马开始嘎吱作响。美国企业迅速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证,但得到的答复是:“至少需要45天的审核期。”这时候,微软和其他公司才不得不开始“回收破烂”,尝试在自家地盘上找出路。

【美企试图在旧硬盘中提取稀土】
为了理解美国为何如此着急,我们先拿F-35战斗机举个典型的例子,其雷达系统中便包含超过1600个砷化镓组件。这些组件的灵魂原料之一就是镓,而最近镓的供应,因为中国管控开始吃紧,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头疼不已。
美国国防部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摇摆不定的“B计划”:不仅大量投资镓的回收,而且还要暗度陈仓,私下采购高纯度工业镓。
然而,这些计划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就像徒劳地为小洞堵水。即便如此,采购量依然小得可怜,而稀土价格却因其稀有性而飞涨。
而这次稀土风云不仅影响了军工企业,也让美国其他行业如坐针毡。特斯拉CEO马斯克同样深陷这场资源战争。随着中国对稀土永磁材料管制的强化,特斯拉的机器人量产计划,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特斯拉机器人量产陷入困境】
为了确保计划顺利推进,马斯克甚至希望能够获得中国的特殊许可,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据马斯克表示,中国要求他做出承诺,保证这些稀土材料不会流入军事领域。这一举动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美国企业已经沦为特朗普关税大棒的牺牲品。
话又说回来,除了“回收破烂”,美国也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他们把视线放在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它们被视为未来稀土供应来源的潜力股。然而,现实总是残酷且无情的。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淋漓尽致地显示出,中国掌握着全球至少90%稀土精炼的产能。这意味着,哪怕在矿产储量上有所突破,没有相应的精炼技术,再多的稀土矿藏也只是徒有其表。

【中国掌握着全球至少90%稀土精炼的产能】
而中国封锁稀土技术出口,意味着其他国家即使有资源,也需要耗费数年时间才能搭建起自己的精炼设施。
虽然美国国防部制定了秘密的回收和自我供给计划,希望从废旧产品中提取有用的稀土材料,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举措不仅效率低下,还异常昂贵。
可以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试图在缺乏资源根基的情况下,维持技术霸权,犹如建造一座空中楼阁。中国打出稀土牌,这不仅是对特朗普政府单边关税政策的回应,更是对整个西方战略雄心的一次警示。
随着摩擦起伏,莫名的紧张感在西方政界蔓延。重构供应链变得迫在眉睫,但面对中国的先发优势,这一过程注定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无论是稀土开采还是精炼技术的瓶颈,以及不菲的内部成本,都让西方国家瞻前顾后。

【中国稀土管制也是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回应】
尽管西方加速调整供应链策略,希望突破中国稀土垄断之势,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高昂成本,和稀土精炼技术的高门槛,注定让这一切变得崎岖且不确定。
在攸关未来发展的稀土资源布局,与技术实力比拼中,中国凭借深厚底蕴与不懈努力,已然占据上风。更何况,我们正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将这一优势持续深化、拓展,向着全面胜势的目标稳步迈进。
美国试图通过“回收破烂”,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仅能作为暂时的权宜之计,而面对大局之变,仍然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