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浦安修临终前给杨尚昆写信:希望您亲自审查彭老总的传记

晨曦微露梦 2025-04-12 17:16:44

1998年8月底的一天,在北京301医院的一个病房里,杨尚昆安详地躺在病床上。旁边放着一篇他写的文章,题目是《怀念彭大将军》,这是为了纪念他的老战友彭德怀元帅百岁生日。他已经反复改了4次。那时候,杨尚昆身体已经很虚弱,连看文章都费劲。于是,他请工作人员再给他读一遍。听着每一个字,杨尚昆又一次陷入了昏迷状态……

杨尚昆和彭德怀是多年并肩作战的好搭档,更是情谊深厚的老朋友。几十年来,他们一起工作,共同面对困难,关系亲密得像亲兄弟一样,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情谊。

1933年年初,杨尚昆抵达中央苏区开始工作,他先后担任过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以及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要职。到了1934年1月份,杨尚昆又被调去做了红三军团的政治委员,和彭德怀一起共事。

那时候,彭德怀已经35岁了,他是个身经百战、名声在外的大将。而杨尚昆呢,比他小了整整9岁,刚从苏联回来没多久。那时候,博古在中央掌权,他把杨尚昆派到了红三军团,这多少让人感觉有点像是派了个“特别使臣”来。杨尚昆心里直嘀咕:自己能跟彭德怀处得来吗?能一起好好干事儿吗?

杨尚昆一到红三军团,彭德怀就乐呵呵地抓住他的手,热情地说:“来啦,真是太好了!我替红三军团的兄弟姐妹们欢迎你加入我们!”

杨尚昆真心实意地讲:“领兵打仗这块儿我不是很在行,而且刚到中央苏区没多久,希望你能多给我一些指点。”

彭德怀轻松地笑道:“我虽然比你多吃了几年饭,但书读得不多,投身革命也较晚。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啥事互相搭把手,多交流交流想法!”

就这么简单几句心里话,让彭德怀和杨尚昆之间很快变得亲近起来。

跟彭德怀相处一段时间后,杨尚昆觉得他真是个又能打又能和士兵共患难的将领。有次杨尚昆去连队检查,按规定吃饭时能加个炒鸡蛋啥的。但他和彭德怀一起去时,发现餐桌上没加菜。一问才知道,是彭德怀不让加。谁要是给他搞特殊,他就直接开骂。

红三军团经常打仗,所以彭德怀吃饭总是特别快。每次一到饭点,杨尚昆还没吃多少呢,彭德怀就已经搞定了他的那份。杨尚昆见状,只能笑着跟彭德怀说:“老兄,你能不能吃慢点,等我一起走啊?”

彭德怀笑着打趣道:“你走着吃不就得了!”

杨尚昆刚接手工作,没多久就撞上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大战。广昌这地儿,离瑞金也就差不多百十里地,算是中央苏区的最北边大门。可惜啊,那时候领导层有点“左”,红三军团就被安排在了盱江东岸的主战场,直接跟敌人硬刚,阵地战打得那叫一个惨烈,伤亡特别多。

有一天,杨尚昆刚从战场上撤回来,突然间,敌人的飞机猛地冲了下来,还扔了个炸弹。多亏彭德怀打仗老练,他耳朵尖,一听敌机那俯冲的动静,立马伸手把杨尚昆拽进了防空洞,这才躲过了一劫。过了好多年,杨尚昆还老提起这事:“彭老总当年可救了我一命啊!”

因为战斗里部队损失惨重,彭德怀心里特别难受。他没管那些“左”倾头头的反对,直接下令让部队撤出战斗,换个地方先稳住队伍。彭德怀和杨尚昆刚安排好撤退,就接到通知,让他们赶紧去洋顾问李德那边,去他的临时指挥所。

彭德怀和杨尚昆一到,李德立刻就冲着他们发问:“你们火力是怎么安排的?还有那短时间的猛烈攻击,是怎么搞定的?”

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咱们没有大炮,子弹也不够使,咋建立火力网?敌机不停地炸,敌人躲在碉堡里就是不出来,咱们冲了好几次都没攻下来,每天死伤上千兄弟,这事儿你清楚不?”

彭德怀越讲越恼火,最后直接点着李德的脑门,大声斥责:“咱中央苏区从打下来到现在,都五年多了,结果要被你们这些人给搞砸了,你们简直就是不懂珍惜前辈心血!”

杨尚昆紧接着发言道:“你们真该好好琢磨琢磨了,照这样继续下去,党和红军的未来会在哪儿?那么多人为此流血牺牲,难道还没能让你们觉悟吗?”

翻译跟李德说了彭德怀的话后,李德火冒三丈,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喊道:“太老旧了!太老旧了!你这是因为被拿下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位置而不服气吧!”

彭德怀一点没怂,立马回怼道:“你这是太不要脸了!”说完,他就和杨尚昆气呼呼地摔门走了。

往回走的路上,彭德怀心里琢磨着,李德这家伙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咱们。他摸了摸背上的包,转头对杨尚昆说:“尚昆啊,我今天特意把那件老旧的军装塞包里了。要是他们真要带我们去瑞金,接受审判,开除党籍,甚至掉脑袋,我都准备好了,啥都不怕了!”

杨尚昆斩钉截铁地讲:“老彭,不管是要撤我的职,还是让我坐牢,我都跟你一起扛,我倒要瞧瞧他们能拿咱们怎么着!”

彭德怀摆摆手说:“你得想法子留下来,队伍不能没了带头人。”

可结果却让彭德怀大吃一惊,李德虽然给他安了个“右倾”的名头,但居然没对他进行任何惩罚,还是让他继续指挥部队打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的路。在离开于都之前,一向节省的彭德怀硬拉着杨尚昆去了家小酒馆。他叹了口气,说道:“咱们这就要离开根据地了,来,喝杯酒,算是告别了!”两人面对面坐着,默默喝酒,谁也没说话,眼眶里都泛着泪光。

1935年6月份,红一方面军跟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碰头后,张国焘心里头有鬼,琢磨着想当红军和中央的头儿。他找上彭德怀,套近乎说:“打从江西那会儿起,你的部队就挺不容易,牺牲了不少人。这样,我给你3个师的兵力,你来带。”

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当场就把张国焘那一套瞎扯给顶了回去。到了晚上,他跟杨尚昆聊起这事儿,气呼呼地说:“张国焘这家伙,到底把我彭德怀当成啥人了?居然说我像军阀!我要真想当军阀,还加入红军干啥?这也太离谱了!”

过了几天,张国焘又找杨尚昆聊天,说是想“聊聊往事”。想当年,杨尚昆在苏联读书那会儿,张国焘是中共在共产国际那边的代表,两人早就打过交道。张国焘想拉拢杨尚昆,就对他说道:“老杨啊,你原本是个文化人,现在却拿起枪杆子干革命了,真是不容易啊。”

杨尚昆对张国焘的话直接忽略,故意聊些别的话题来打发他,让张国焘找不到机会下手。彭德怀和杨尚昆虽然方法不一样,但在跟张国焘对着干这件事上,他俩的态度可是明明白白,一点不含糊。

中央红军成功到了陕北后,1936年秋天的一个日子,彭德怀碰巧遇见了杨尚昆。他从兜里摸出一块银元,说这是他从中央苏区那会儿剩下的饭钱,别人早花光了,可他一直留着呢。彭德怀乐呵呵地对杨尚昆讲:“为了咱们的胜利,今儿我请客,再搓一顿!”那天他俩都乐开了花,一块儿吃了好几斤牛羊肉。

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一直都在中央办公厅当主任,而彭德怀呢,他在50年代管起了军委的日常工作。这样一来,他们俩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了,关系也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好更铁了。

1959年以后,彭德怀就没啥正式职务了,他住到了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吴家花园。中央安排杨尚昆每个月去那儿看他两次,算是保持联系。所以,在那之后的几年,杨尚昆常有机会去探望这位遇到难关的老战友。

杨尚昆觉得彭德怀真是个爱忙活的人,老见他不是在种瓜种菜,就是到处串门,跟社员们拉家常。只要乡亲们有啥难题,彭德怀总是二话不说就帮忙。他还跟杨尚昆念叨:“咱们当共产党员的,哪能老想着自己那点小九九。国家强盛了,老百姓过得舒坦了,我这心里头才踏实呢。”

1965年快结束时,毛主席打算让彭德怀重新出山,去当西南三线建设的二把手。在动身离开北京前,彭德怀特意跑到杨尚昆家去告别,两人聊起了好多以前的事儿,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彭德怀也忍不住眼里泛起了泪光。杨尚昆反复跟彭德怀说,等他回北京时一定要再聚聚。可他俩谁也没想到,这次一别,竟然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晚年时期,杨尚昆费了好大劲来整理彭德怀的文章和书籍。到了1979年,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把《彭德怀自述》这本书给整理好了,还特意把书稿拿给杨尚昆,让他帮忙看看。那时候,杨尚昆正忙着当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和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呢,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一拿到书稿就说:“哎呀,这书一看就停不下来。你们让我帮忙校对,那我肯定得管啊。”

之后的日子里,七十多岁的杨尚昆老人每晚都会忙到半夜12点之后,接着再花两小时去细看那些书稿。每翻一页,他都忍不住眼泪打转,心里头也是感慨万千,思绪万千……就这样,他坚持了整整20天,才把审阅的活儿干完。而且,他还特意写了篇《读〈彭德怀自述〉有感》的文章,对彭德怀这一辈子的革命事业给予了极高的赞扬。

彭德怀打仗时那股子猛虎下山的气势,对党和人民的那份真心实意,政治立场坚定得像岩石,生活清廉得像寒冬里的冰雪,还有他那实实在在的作风,都让他成为了我们共产党人、革命干部的好榜样,中国人民真正的贴心人。

1981年冬天12月份,杨尚昆费了好大劲弄的《彭德怀自述》这本书,最后终于印出来跟大家见面了。

1991年5月1号那天,浦安修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她心里还是放不下《彭德怀传》的事儿。她硬撑着生病的身体,给杨尚昆写了封信。信里是这样说的:

您是彭老总的老战友,对他最为了解。我特别希望彭老总的传记能得到您的亲自过目,但想着您国家大事缠身,实在不忍心再给您添乱。所以,能不能麻烦您关照一下,安排个组织或者专人,来负责这本传记的审稿工作?真心拜托了!

这是真心实意的托付、热切的期盼,更像是一份饱含深情的临终遗言!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