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军核潜艇带着154枚战斧潜入南海,刚一上浮,就被中国卫星拍个正着 近日,某中国

美军核潜艇带着154枚战斧潜入南海,刚一上浮,就被中国卫星拍个正着 近日,某中国商业卫星公司放出一张图片,疑似拍到了一艘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核潜艇,正在南海的水面浮航。 卫星公司坦言捕获该潜艇的卫星分辨率不够,没有更清晰的照片,但从其特殊的长宽比判断,基本可确定是俄亥俄级潜艇。这艘能搭载 154 枚战斧巡航导弹的水下平台刚一上浮,就被中国卫星拍个正着,这一幕背后藏着区域态势感知与军事互动的深层逻辑。 9 月 23 日,美国海军俄亥俄号核潜艇曾高调停靠菲律宾苏比克湾,开展例行港口访问。美国海军第七潜艇大队随后发表声明,称该艇正在美国第七舰队行动区域执行例行任务,以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度洋 - 太平洋地区。 苏比克湾曾是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在亚太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1992 年关闭后,随着区域局势变化,美国对这一基地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此次停靠被外界视为其强化区域存在的信号。 这款核潜艇的威慑力源于庞大的火力配置。作为经过改装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其前身是战略导弹核潜艇,改装后 24 个弹道导弹发射井中有 22 个被改造为多弹发射装置,每个装置含 7 具战斧巡航导弹发射筒,总计可携带 154 枚战斧巡航导弹。 核潜艇选择水面浮航的举动耐人寻味。潜艇最大的优势在于隐蔽性,非必要不会上浮暴露行踪。俄亥俄号在离开苏比克湾进入南海后选择水面航行,被解读为有意释放信号,避免因水下隐蔽航行引发追踪与误判。 若保持水下状态,可能触发区域反潜力量的应对行动,增加摩擦风险,水面航行则在展示存在的同时,降低了局势升级的可能性。 中国商业卫星能捕获这一目标,得益于海洋遥感技术的成熟发展。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物理与遥感研究室长期攻关星载 SAR 海上目标探测技术,在海上目标监视监测领域积累了大量成果。 商业卫星虽分辨率有限,但通过特殊长宽比等关键特征识别目标,体现了中国在海洋目标遥感探测方面的技术积累,这种能力已融入常态化的海洋监测体系。 中美两军的沟通机制为局势降温提供了保障。9 月 10 日,国防部长董军曾应约同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视频通话,强调中方致力于与地区国家一道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决反对个别国家侵权挑衅、域外国家蓄意煽乱。 双方就共同关切问题交换意见的举动,为军事力量互动划定了沟通底线,这也使得此次核潜艇现身与卫星抓拍未引发局势波动。 区域和平稳定始终是各方的共同诉求。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出现与卫星抓拍的互动,并未打破南海的整体稳定态势。 美军通过水面航行传递避免误判的信号,中国则以成熟的监测技术掌握区域动态,这种互动背后是双方对冲突风险的规避,也是对沟通机制的认可。南海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其和平稳定关乎全球经济发展,各方在互动中展现的克制,正是维护这一格局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