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巡航导弹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月30日凌晨,乌克兰近日动用“风暴影”远程巡航导弹,对俄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月30日凌晨,乌克兰近日动用“风暴影”远程巡航导弹,对俄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月30日凌晨,乌克兰近日动用“风暴影”远程巡航导弹,对俄罗斯驻顿涅茨克的第八联合军总部实施精准打击。导弹袭来之际,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照亮夜空,现场一度红光冲天,震撼程度令人瞠目。截至目前,俄罗斯方面尚未对袭击的具体伤亡情况作出正式回应。这一袭击是否对俄军指挥系统造成实质性打击,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有意思的是,就在军事行动升级的同时,俄罗斯方面却主动提出举行第三轮和谈。这一边释放谈判信号,那一边却遭遇高强度打击,双边动态似乎充满矛盾,引发外界种种猜测。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战场与外交双线博弈的体现,也可能暗示俄乌之间内部存在某种转折节点。目前局势尚在发展中,更多细节或将在未来几日浮出水面。我们将持续关注相关动态,拭目以待。
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最近几天在国会作证时讲了些大实话。他说中国火箭军现在有3000

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最近几天在国会作证时讲了些大实话。他说中国火箭军现在有3000

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最近几天在国会作证时讲了些大实话。他说中国火箭军现在有3000多枚导弹,其中900多枚专门指着台湾海峡方向,光是巡航导弹就超过400枚。6月28日美国国会的气氛一度变得凝重,一个并不算太高调的听证会,却因为空军部长特洛伊·梅因克的一句话引爆了全场:“中国火箭军已经部署了超过3000枚各型导弹,其中900多枚正对准台海方向,400多枚巡航导弹可以随时出动。”听众席上一片沉默,笔记本刷刷作响,五角大楼的幕僚们脸色不太好看。美方这次没有遮掩,也没有拐弯抹角,梅因克的证词像一记重拳,打在了美国长久以来对华战略的软肋上,他不是在喊狼来了,而是在告诉国会:狼已经爬上门口了。从2023年起美国对中国火箭军的关注就不断升级,五角大楼每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里,对中国导弹部署的描述越来越具体,到2025年中国火箭军的“地图”已经不再是猜测,而是数据密密麻麻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这些导弹不是仓库里的库存,是随时“点火即发”的战备状态,尤其是那900多枚直指台海的弹道导弹,基本可以在冲突爆发几分钟内覆盖台湾全境,别说“战略威慑”,这已经是战术级压制了。你以为这只是数量的堆砌?错。最让美军焦虑的不是中国导弹多,而是“打得准、打得快、打得狠”。梅因克虽然没明说,但美国智库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中国正在把传统的“导弹压制”转向“多层次打击体系”。简单说从台北总统府,到台南后勤站,再到美军在关岛的空军基地,解放军都有相应的“菜单”。比如你是固定目标,那就给你东风-15C,倘若你是海上航母,那就来一发东风-21D,即便是地下掩体,那钻地弹一样能够伺候,除此之外更别提那种“像香肠一样造导弹”的工业能力。2025年东风-26导弹的部署数量从300枚涨到500枚,只用了不到4年。一边是美军还在为高超音速项目预算头疼,一边是解放军已经批量生产、实战部署,这种“代际差”才是压倒性的存在。美军在西太的存在已经从“压倒优势”变成了“高风险赌注”,航母编队一旦进入第一岛链,就可能暴露在数百枚东风导弹的饱和打击下。更尴尬的是美军的反导系统,根本就拦不住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飞行速度10马赫,末端还会变轨,就像“打不着的幽灵”。面对火箭军的快速崛起,美国的应对手段说实话不多,一方面美军加紧部署“战区高超音速武器”(LRHW)和“海基反导系统”,但研发进度缓慢,2025年依然没能实现大规模部署。另一方面美国试图拉拢盟友,搞所谓“太平洋版北约”,但澳大利亚对是否部署美军导弹系统犹豫不决,日本民众反对在冲绳增加军事基地,菲律宾刚恢复的美军驻地也面临巨大民意压力。更要命的是美国国内的军费争议越来越大,在2025年初国会就因为“造一艘航母还是投给AI项目”吵翻了天。相比之下中国的“军工+民用”一体化模式效率高得多,当美国还在为“怎么打赢下一场战争”吵架,中国已经把“下一场战争怎么打”演练十几遍了。很多人看到“3000多枚导弹”觉得震撼,但这其实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华盛顿头大的,是中国战略节奏的变化。导弹只是工具,背后是理念的升级,从“打击目标”到“打击体系”,从“火力覆盖”到“火力主导”,中国火箭军已经不是“补刀部队”,而是主角了。而且解放军的作战逻辑从“成本高压”转向“效费比最优”,从弹道导弹转向远火、无人机、巡航弹的组合拳,便宜、密集、致命,这才是未来战争的主旋律。美国空军部长说了大实话,但这场“导弹对话”背后,真正值得反思的是:谁在主导节奏、谁在被动应对?当中国的“东风快递”越来越准、越来越多,而美军还在为是否能拦下一枚导弹争论不休时,西太平洋的军事格局,已经不是“是否改变”,而是“改变到什么程度”了。参考资料:又炒“中国威胁”!美军最高将领宣称中国核武器能力令其“伤脑筋”环球网2023-03-30
B2轰炸机当然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但是它的设计理念仍然停留在冷战时代。B-2轰炸

B2轰炸机当然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但是它的设计理念仍然停留在冷战时代。B-2轰炸

B2轰炸机当然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但是它的设计理念仍然停留在冷战时代。B-2轰炸机传统的战术是依靠其隐身性能,深入敌方上空直接投掷炸弹完成打击。但如今主流的作战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更多是选择在远距离高空规避敌方防空系统,通过发射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或滑翔炸弹等远程精确武器,对目标实施打击。这并不是说B-2无法携带远程制导武器,而是如果用它来执行这类任务,效率远不如B-52或稍后的B-1等机型。至于B-2引以为傲的隐身能力,在对付防空能力薄弱的国家(比如伊朗)时确实具有效果,但一旦面对具备米波雷达、多波段侦测和分布式感知系统的强敌,其所谓“绝对隐身”也难以保障自身安全。
低调的长剑-10A巡航导弹露面训练,对面的蛙蛙就问你慌不慌。长剑-10A的长相

低调的长剑-10A巡航导弹露面训练,对面的蛙蛙就问你慌不慌。长剑-10A的长相

低调的长剑-10A巡航导弹露面训练,对面的蛙蛙就问你慌不慌。长剑-10A的长相非常独特,方形的导弹发射箱,放平之后就像个厢式货车,篷布一盖,机动过程中隐蔽性很高。这东西可比以色列战斗机的激光制导炸弹打击效率高多了,对岸就这点距离,长剑-10A直接可以部署在内部地区,利用远射程的优势直接打击对面目标。到时候那群逆子可注意了喔,一旦行踪被我们抓住,只要不在地堡的龟壳里缩着,那可要被长剑-10A精确点名的喔。#新型战术导弹#
简直难以置信这是轰六轰炸机采用了复合挂架挂载空射巡航导弹的画面,在轰六的每侧机

简直难以置信这是轰六轰炸机采用了复合挂架挂载空射巡航导弹的画面,在轰六的每侧机

简直难以置信这是轰六轰炸机采用了复合挂架挂载空射巡航导弹的画面,在轰六的每侧机翼下,都有3个复合挂架,每个挂载下都能携带3枚远程空射巡航导弹,这种巡航导弹有可能是长剑20,这样一来每架轰六轰炸机就能携带18枚长剑20巡航导弹,如下图所示3架轰六轰炸机一次出动就能携带多达54枚,可以对方机场、指挥中心、炼油厂、发电厂、甚至是电视台都能进行定点的清除。只是目前轰六还做不到,轰六最大载弹量只有9吨左右,而每一枚巡航导弹重量都超过了一吨,所以目前最理想的每是轰六只能携带6枚巡航导弹。我记得当年看军事杂志时有这样的一个观点: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一般与滑跑距离有关系,载重量越大,滑跑距离就越远,试想一下,如果把机场跑道修建成8000米,甚至是10000米,这样的轰六能不能起飞?
如果华强北做导弹的话能把价格降到多少?我来谈谈我的看法:20年前,一发巡航导弹(

如果华强北做导弹的话能把价格降到多少?我来谈谈我的看法:20年前,一发巡航导弹(

如果华强北做导弹的话能把价格降到多少?我来谈谈我的看法:20年前,一发巡航导弹(用涡喷发动机的,不是现在的巡飞弹),射程300公里,战斗部30公斤重,测高雷达控制掠地飞行,人工输入惯导数据,末端图像比对的,不算人工成本,只算物料,靠爱发电,成本大约是10万人民币,其中一半成本都花在那个涡喷上了。需要三个研究生水平,用爱发电的发烧友,一个学电子的,一个学自动化的,一个学航航空的,并且如果要再节约人手的话,学航空的那个可以用搞航模的替代,弹体直接用喷气式航模,学电子的和自动化的可以合并成一个人,因为学自动化的也要学一部分电子的,信号和通信可以去白嫖学院里的同学。现在不用涡喷,改用螺旋桨,不用导弹弹体,直接用航模,惯导改成GPS和惯导的捷联制导,就变成2万块钱的巡飞弹了。100公里300mm直径的制导火箭弹本质上和短程弹道导弹没啥区别,全重800多公斤,战斗部200多公斤。只算物料成本的话,应该不高于5万块钱。捷联制导和上面类似,发射药找烟花厂就能做,成分是一样的,100公里对射程要求不高,燃料形状不是特别讲究;发动机结构简单,但应该是有石墨隔热的,不过也不是啥机密技术。弹体用碳纤维+玻纤+树脂自己糊。主要是没法像上面那个巡航导弹那样手搓,主要是尺寸太大了,一般人找不到合适的工具,所以要靠工厂动用大型设备,像那个弹体,虽然没啥技术含量,手糊糊板子很容易,但很难糊出个大尺寸且没啥缺陷的圆筒,而对于有大型设备的工厂来说,现成给你搞个专用的模具出来不是问题。而且对工厂来说,做个薄金属壳子,然后用碳纤维缠绕来做也很方便,和做氢气瓶差不多。但工厂需要大批量生产才能降成本,固体火箭发射药是危化品(成分和烟花差不多),管理成本会上升很多,而且要留很多利润,不然没人给你大规模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烟花虽然是民用品,但毛利率在民品里算高的,大约50%的毛利),估计大批量生产后,价格能压到1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是不违法的情况下,你能给到百万发级别的订单,可能就能压到这价格,华强北那帮人估计就能接单了。
泽连斯基前脚刚落地柏林,德国政坛就扔出个大消息。泽连斯基刚到柏林,德国就宣布

泽连斯基前脚刚落地柏林,德国政坛就扔出个大消息。泽连斯基刚到柏林,德国就宣布

泽连斯基前脚刚落地柏林,德国政坛就扔出个大消息。泽连斯基刚到柏林,德国就宣布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Taurus),以增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泽连斯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争取更多军事援助。金牛座巡航导弹(Taurus)是一种具有隐身能力的远程巡航导弹,射程超过500公里,能够打击深层次目标。该导弹的战斗部重454公斤,内部空间大,可以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多种不同的弹头。金牛座巡航导弹(Taurus)的最新型号配备了能够穿透六层钢筋水泥的钻地弹头,适合打击俄方在乌克兰的地下指挥所和军事设施。

张维为:菲律宾同意美国布置的导弹,无非是中程导弹和巡航导弹。它们看似形成了一种威

张维为:菲律宾同意美国布置的导弹,无非是中程导弹和巡航导弹。它们看似形成了一种威胁,但实际上没什么用处。我想,我们一艘055型驱逐舰就可以全部应对,更不用说我们还有许多其他手段。​​​
就在刚刚,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报复行动启动了!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发射口径巡航

就在刚刚,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报复行动启动了!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发射口径巡航

就在刚刚,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报复行动启动了!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发射口径巡航导弹攻击乌克兰。#俄罗斯港口遭袭#
乌军拆出大秘密:俄美最新巡航导弹,都用了同一款中国淘宝发动机

乌军拆出大秘密:俄美最新巡航导弹,都用了同一款中国淘宝发动机

乌军拆出大秘密:俄美最新巡航导弹,都用了同一款中国淘宝发动机最近,乌克兰军方拆解了一枚俄军新装备的S8000“班德罗尔”隐身巡航导弹,并公开了生产组件清单,其中发动机居然是来自淘宝的“玄云”SW800pro型涡喷发动机,引发了一些人对俄罗斯的嘲笑。然而,这款发动机对于美国陆军而言却不陌生,因为前不久被美国陆军选中的新型垂直起飞巡航导弹(VOT),几个月前遭到了揭发,发动机也是同一款“玄云”SW800pro民用发动机。据乌克兰国防快报消息称,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公开俄罗斯最新型巡航导弹S8000“班德罗尔”(又称“包裹”)的详细技术规格和生产组件清单。据称,这种导弹在最近刚刚装备俄罗斯军队,并且对乌克兰实施了一系列隐秘的打击,很难被发现和击落。这次乌方公开导弹的一些细节,很可能是缴获了一枚坠落后仍保持较完整状态的导弹。据了解,S8000“班德罗尔”巡航导弹今年4月才首次公开在俄罗斯媒体上公开。当时,梅德韦杰夫正在访问卡普斯京亚尔试验场,此处为俄罗斯导弹和火箭计划的关键设施,当时俄罗斯媒体展示了该试验场包括空射武器在内的一些新型武器,但没有披露技术细节。另外,2024年底有关卡普斯京亚尔试验场的电视报道中,实际上也出现了S8000巡航导弹的踪影。从外形上看,S8000巡航导弹酷似美国AGM-158JASSM联合防区外空射巡航导弹,JASSM的增程型为AGM-158BJASSM(ER),海军型就是AGM-158CLRASM远程反舰导弹。AGM-158系列导弹具有射程远、隐身性好、突防能力强的优点。其中,基本型AGM-158A的射程可达350公里,增程型AGM-158B和海军型AGM-158C甚至超过了925公里,远远优于传统的“鱼叉”反舰导弹。但是,与美国AGM-158系列的昂贵价格相比,俄罗斯新研发的S8000“班德罗尔”巡航导弹明显走的是低成本路线,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快速投入战争的目的。很明显,俄罗斯已大批量生产这款导弹,并且成功投入了实战。据乌克兰方面宣称,从2025年2月以来,“班德罗尔”导弹可能就已被用于对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的空袭。这款巡航导弹主要由“猎户座”无人机携带,另外米-28N武装直升机据称也是备选的发射平台。据称,这款导弹很可能在战场上用于替换昂贵的Kh-101和“俱乐部”巡航导弹。从乌克兰方面公布的性能数据看,S8000“班德罗尔”比AGM-158导弹尺寸相当,该导弹长度大约是5米,AMG-158A长度是4.27米,但是前者最大速度估计只有620-650公里/小时,而AGM-158却是高亚音速,估计在900公里/小时左右。不过,S8000的最大射程却达到了500公里,已经超过了AGM-158A型,虽然不如AGM-158B/C,但是价格却低廉得多(AGM-158B造价约150万美元,AGM-158C约4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S8000巡航导弹确保了较高水平的隐身能力,有效提升了突破乌克兰防空系统的能力,给后者造成了新的压力。但是更令乌克兰方面意外的是,这款“最先进”的俄罗斯隐身巡航导弹,不少关键零件都是从海外淘来的,例如日本的电池、澳大利亚的遥测信息交换模块、韩国的伺服电机、美国的射频放大器,然而最关键的发动机,却是全球速卖通(国际版淘宝)上出售的中国保定斯威温公司的“玄云”SW800Pro-A95涡轮喷气发动机。也就是说,俄罗斯凭借这些从民用市场买到的民用零件,就组装出了一款性能良好的“俄版JASSM”隐身巡航导弹。为此,乌克兰媒体嘲笑俄罗斯方面“供应链依赖国外”、“国防工业可持续性的令人质疑”,但是乌克兰方面似乎没有联想到几个月前的另一条新闻。也就是几个月前,美国军方公布了美国陆军实验室为“战略打击”项目选中的一款新型垂直起飞巡航导弹(VOT),该导弹由新成立的美国马赫工业公司出品。马赫工业公司在官网展示了这款导弹的宣传视频,但是却被眼尖的人发现,在导弹组装画面中出现的发动机,竟然是来自中国的“玄云”SW800pro涡喷发动机。没错,就是与俄罗斯S8000巡航导弹安装的同一系列发动机,只是参数有所不同。相比之下,马赫工业公司的VOT巡航导弹要小得多,但是能够垂直起飞,而且射程可以匹敌“海马斯”(估计为290公里),最重要的是价格低廉,远小于现有的美国陆军战术导弹。据称,这款VOT巡航导弹降低造价的秘密,就是大量采用商用现货部件。由此可见,美国这款新式巡航导弹也选中了“玄云”SW800pro涡喷发动机,理由同样是降低造价(据称这款发动机的淘宝报价只有12.8万元,还能打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和俄罗斯人都选了同一款淘宝发动机,并不是谁效仿谁,而是至少两三年前就分别将其加入了自己的导弹设计,只不过是今年先后被外界披露而已。这一点,才更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