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上周刚提议要采购144架阵风战斗机,如今美国媒体突然爆料说,印度国防部打算购买140架俄罗斯的苏-57。 短短一周内,两笔百亿级军购计划相继浮出水面,让外界对这个南亚大国的空中力量升级路径充满好奇,这场看似矛盾的装备布局,实则藏着印度空军现代化的深层考量。 阵风采购提案的背后,是印度对现役机队更新的迫切需求。印度空军目前仍有大量米格 - 21 战机在役,这类老旧机型已难以适应现代空战环境,今年刚为最后一批米格 - 21 举行告别仪式,20 个战斗机中队的缺口亟待填补。 阵风作为四代半战机,曾在印度宣传中被赋予重要角色,其 “频谱” 电子战系统被认为具备较强实战能力。4 月,印度已与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签署协议购买 26 架阵风,此次提议增购 144 架,计划由塔塔集团等本土企业参与组装,要求 60% 以上零部件实现印度生产,法方还承诺在海德拉巴建立 M-88 发动机维修基地。 苏 - 57 采购计划的曝光,则指向印度对五代机战力的追求。作为俄罗斯现役主力隐身战机,苏 - 57 的性能数据成为吸引印度的关键。其最大起飞重量 34 吨,航程可达 4000 公里,能挂载射程超 300 公里的 R-37M 远程空空导弹和射程 1000 公里的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这些指标恰好弥补了阵风在航程、武器和雷达方面的短板。 更让印度关注的是俄方开出的合作条件,承诺开放接口源代码,允许印度整合本土 “阿斯特” 空空导弹与 “鲁德拉姆” 反辐射导弹,飞控系统权限也部分开放,方便印度在软件层面自主升级,这种技术让步在国际军购中并不常见。 俄罗斯方面的产能状况成为苏 - 57 采购的潜在变量。受西方制裁影响,苏 - 57 的雷达等电子元件供应曾遇阻,韩国已停止 N036 雷达 T/R 单元出口,导致苏 - 57 组装进度一度放缓,2024 年全年仅交付 6 架。 印度期望 3-4 年内接收首批 40 架成品机,但俄罗斯空天军自身需求、乌克兰方向的作战消耗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订单,都可能对交付进度产生影响。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两笔军购计划是印度应对区域安全环境的直接反应。面对周边国家空中力量的发展,印度试图通过多元化采购快速提升战力,同时借助技术引进推动本土军工进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