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的杜先生账户突然收到陌生转账1300元,警惕报警后竟遭“5秒速借”平台暴力催收,4天要还2430元,再过一天滚到3731元,还被威胁牵连亲友。记者调查发现该平台无工商注册,催收人员直言是高利贷还威胁记者。本文拆解事件套路,分析法律定性,汇总网友观点,教大家遇类似情况如何应对。 一、天降1300元,竟是噩梦开端 河南濮阳的杜先生最近被一笔“天上掉的钱”搅得鸡犬不宁。9月7号那天,他打开手机银行,突然发现多了1300元转账,付款人是个叫“杨爽”的陌生人,自己压根不认识。 杜先生心里门儿清,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不明来路的钱肯定有问题。他立马联系银行,客服让赶紧报警,他二话不说就报了警,本以为等警方调查就行,没想到这才是麻烦的开始。 4天后的9月11号,杜先生的手机被陌生电话疯狂轰炸。一接起来,对方态度极其嚣张:“你在‘5秒速借’APP借的钱该还了!”杜先生当场懵了,别说借钱,这APP名字他听都没听过。 没等杜先生辩解,对方直接甩来还款金额:2430元!1300元拿了4天,光利息就1130元,一天要多还280多块,这不明摆着是高利贷吗?杜先生当即拒绝,说已经报了警,结果对方更横,不仅辱骂他,还逼他加联系方式,被拒后也没罢休。 更离谱的是,9月12号催收电话又打来了,还款金额直接涨到3731元。短短一天利息又多了1300块,对方还放狠话:“不还钱就别想过安稳日子,你亲朋好友也跟着遭殃!” 二、记者追问露马脚,法律早已定性 杜先生实在没办法,只好找媒体曝光。记者拨通了催收电话,对方自称“5秒速借”工作人员,一口咬定是杜先生自愿借款,还说他点过短信链接、做了人脸认证,借期5天。 可当记者要借款证据时,对方却拿“保护隐私”当借口拒绝出示。被追问急了,对方竟然直接承认“这就是高利贷”,还威胁记者:“你也敢打电话?为了新闻什么都不怕是吧?我们有专门的催收人员,想不还钱门都没有!” 记者一查更发现,催收电话不是正规公司号码,“5秒速借”在应用市场和网上查不到任何正规信息,连工商注册记录都没有。而且今年4、5月就有不少网友遭遇过一模一样的套路。 从法律上讲,这事儿根本不是“借贷纠纷”,而是赤裸裸的犯罪: 1. 涉嫌非法经营罪:根据《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未经监管批准、经常性向不特定人放贷,情节严重就构成非法经营罪。“5秒速借”连工商注册都没有,还多次作案,完全踩了红线[__LINK_ICON]。 2. 涉嫌敲诈勒索罪:《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方靠非法手段获取信息,强行打钱后逼还高额利息,还威胁要骚扰亲友,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的要件。 律师也明确说了,这种强制放款的合同根本无效,高额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受害者压根不用还所谓的“欠款”。 三、网友怒喷套路深,这些教训要记牢 这事曝光后,网友们炸了锅,不少人说自己也踩过类似的坑: - “我之前点过一个‘查额度’的链接,没确认借款就到账2000,5天后要还3800,跟这个套路一模一样!” - “千万别乱点短信里的借款广告,这些平台就靠偷个人信息强制放款,催收起来太吓人了。” - “为杜先生的警惕性点赞!要是我可能一开始就慌了,还好他及时报警还找了媒体。” 结合杜先生的经历和法律规定,遇到这种“强塞钱”的陷阱,记住这3步能自保: 1. 别慌也别还:强制放款本身违法,合同无效,千万别怕威胁,更不能转账还款,不然可能被反复套路。 2. 全留证据:转账记录、催收电话录音、短信截图全都存好,这些都是报案的关键证据。 3. 立即报警+投诉:先向派出所报案,再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双管齐下更有效。 结论:你的“不贪”,就是最好的防线 现在这类金融黑灰产越来越猖獗,他们靠倒卖个人信息精准下手,用“强制放款+暴力催收”的套路逼人就范。但再狡猾的套路,也敌不过你的警惕心。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或身边人遇到过类似的“天降贷款”吗?都是怎么解决的?你觉得该怎么才能彻底端掉这些黑平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让更多人避开陷阱!
评论列表